约阿黑姆·萨托柳斯诗歌选

约阿黑姆·萨托柳斯(Joachim Sartorius)是诗人,翻译家,更是老朋友。因此,翻译他的诗,就像对我自己生活的一种回顾。一九九一年历史巨变后,我获得柏林DAAD艺术项目一年奖金,从新西兰飞抵柏林。其时,约阿黑姆正是DAAD文学部主管。记忆好清晰,我们在柏林著名的“巴黎酒吧”第一次见面,话题就锁定中国、历史、诗歌。他礼貌的微笑、文雅的点头,鼓励我继续“交流”,只是多年后,我才想起,那时嘴里几乎一点儿没有英语!但,我能感到,在我们之间,有某些理解,比辞藻更深,像一种坐标系,暗示、牵引着语言的流向。那是什么?他的诗《坟》,简直是对这疑问的直接答复。那是一种深刻的历史命运感,从他的德国经验,笔直穿透进我的中国经验,带着彻骨的冷峻和凛冽(“一切简单,而假”)。我没有把他的标题“Grave”译成西化味儿的《墓地》,却译成略带古典味儿的《坟》,因为这首诗是考古学,剖开了历史的诸多层次:恐龙、俾斯麦、诗人波恩、希特勒。犹如许多佳作,约阿黑姆“化用”自传,写出自己身上的大历史。那个出现在历史序列最后的“我们”,是包括他在内的德国六零学生运动一代,他们诞生于对法西斯父辈的反思与反抗:“在裤兜里,捏断\标语”,“听布料的黑暗中\旗的碎片”,尽管诗的结尾,像一丝无奈的苦笑(“我们将不得不自欺自慰\用碎石缀饰岩石”)。但这不比虚假的乐观更深邃?下一首《诗学》,更有讲究。诗人想象自己是二十世纪希腊同性恋大诗人卡瓦菲,站在西西里小城莫提亚一座俊美的古希腊青年雕塑前,想入非非。没错,那是第一人称口吻,但它如此隐晦、曲折,有时几乎难以分辨谁在说话?是雕像?是卡瓦菲?是约阿黑姆?抑或干脆就是诗歌本身?“诗学”涵括了这一切。约阿黑姆的语言,简洁,清晰,线条犹如刻划,却又善用跳跃的空间,去传达德国思维特有的抽象,由此令一首短诗含量巨大。你们不觉得吗:这是两首小小的“史诗”?——诗包含了史,诗在史的终点上,“辉煌地站着”。

杨炼

2012年12月7日,柏林

从这儿往北,,道路
枯燥,黄草,
渴在根里,在心里。
一切简单,而假。

这儿我试着想历史,
殷瓦利丹街上*
紫色山毛榉遮着恐龙的
巨型脊椎,
大理石俾斯麦,
诗人波恩,一块波岑涅的名牌,死寂**。

在防空洞深处
柏林波兹坦广场
是希特勒最钟爱的马蹄铁。
权力的侧影:铁甲和头盔。
在裤兜里,我们捏断
标语。满怀惬意
听布料的黑暗中
旗的碎片。

别忘了诗人赝品的骰子
当铁再次主宰,
我们将不得不自欺自慰,
用碎石缀饰岩石,
水缀饰心。
*殷瓦利丹街: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所在地。
**柏林波岑涅街:对二十世纪德语诗歌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波恩(Gottfried Benn,1880—1957)故居所在地。

(杨炼 译)

诗学

诗拒绝了康斯坦丁 卡瓦菲,
作于莫缇亚的青年雕像前,高度一米八,公元前460——450年
这首诗
找一个地点
让我的欲望移动棋子,
它不能明着做。
恕我解释。
这城市是个负担。

语言,伪经,古老的材料
隐匿着大腿,
腹股沟的黄痣
有嗡嗡声,要是我往下想,
它就像皮肤上
只活一夜的蜻蜓。

纱布,纺织
自石白色之石
自反复折断之翼
逆我所愿,我再

撕裂古老之物
用语言:词
我在股票交易所门前听着
在咖啡馆,焦油色的
房间。抓起
旧历史书。这首诗
不喜欢装饰,它已
风格化过了。衣褶
裸出曲线的
强度。

一首诗不写给谁。
我把它发给朋友们,
懂或不懂
请随意,
沿途,它采集
虚无的碎片,
在终点
辉煌地站着。

(杨炼 译)

 

约阿黑姆·萨托柳斯,1946年生于德国富尔特/弗兰克尼亚 ,在突尼斯长大,其后相继在慕尼黑、伦敦、巴黎学习法律及政治学(法学博士)。毕业后在在纽约、伊斯坦布尔、布拉格和尼科西亚任外交官直到1986年。在国际文化政策领域担任过多种职务,之后自2001年始任全球歌德学院院长,并曾担任Berlin Festivals 总监。获得DAAD、洛克菲勒基金及匈牙利学院颁发的津贴,1998年凭借对美国当代诗歌的杰出翻译荣膺希尔巴特奖,是位于达姆施塔特的德国语言文学学院成员之一。任柏林艺术大学教授,讲授文化理论。

文章来源:诗托邦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