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民间谚语,自从邓小平说出后,现在似乎已升格为政治词汇,成了邓小平思想的一个基本内容。这句民间谚语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许多人听到邓小平的“猫论”,大喜过望:原来邓大人是个实用主义者,不是教条主义者,由此看来,他平日所说的“四个坚持”,只不过是用来应付党内保守派、教条主义者的一套障眼法。于是,他们对邓小平所作的一切,都一厢情愿地朝好处想。哪怕是邓小平三令五申地反对自由化,这些人仍然愿意相信那是他言不由衷,迫于保守派的压力。天真已极!

一般人为什么会犯这种估计上的错误呢?原因是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弄明白邓小平“猫论”的真实含义。

当邓小平说:“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时,他心目中的“抓老鼠”究竟是指的什么?

不少人想当然地以为,这里的“抓老鼠”就是指把国家建设好。

错了,要知道,在共产党领导人那里,“把国家建设好”从来不是最重要的目标。还是林彪说得干脆。林彪在著名的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八日讲话中明确地说到:如果有了一亿吨钢,两亿吨钢,但不是我们的,那有什么用?

这就是症结所在了,共产党领导人最关心的不是别的,是自己的绝对权力。什么是“抓住老鼠”,能够抓住和保持住绝对权力就是“抓住老鼠”。

邓小平当然不是教条主义者。他当然不会死守教条,如果那些教条妨碍了他的绝对权力的话。同样地,毛泽东也不是教条主义者,斯大林也不是教条主义者,列宁也不是教条主义者。其实,要是哪一位共产党领导人是教条主义者,那倒好了。因为遇到这号教条主义者,你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可以设法让他“作法自毙”。反过来,对付一个为了自己的权力而不讲任何原则的人,你才会一筹莫展呢?

前几年《人民日报》注销一篇文章宣称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讲的话,到现在也不是句句都适用”。此文一出,海外大哗。学者专家们都认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有的甚至说这是中共要抛弃马克思主义的信号。当时笔者尚在国内,原来根本没注意到《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只是在听到海外舆论界沸沸扬扬之后,才赶快去找到这份报纸看一看。一看之后,不能不大失所望。因为像这一类的话我们实在是听得太多了。

举例说,文化革命刚开始,林彪就讲过,马克思离我们太远,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百分之九十九的学习毛主席著作。众所周知,毛泽东历来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斯大林嘲笑过比他更严守马克思主义的孟什维克,说孟什维克是“躺在马克思主义上面的马克思主义者”。第二国际的正统理论家是考茨基,考茨基等人坚持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发生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的普列漠诺夫认为在俄国首先要进行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但列宁却不顾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率先冲破马克思主义的框框,在俄国搞起了十月革命。后来的斯大林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把俄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红色极权主义国家。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共产党人从来是极其灵活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从来不在乎突破马克思主义的若干不合时宜的教条。他们之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完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无限权力。

我们看到,一些马克思没有讲过的东西,甚至是马克思明确反对的东西,只要对“党的领导”有利,中共领导便大力“突破”,大胆“创新”。另一方面,有些马克思三令五申的东西,只要对“党的领导”不利,中共领导便从不实行,甚至于提都不提。谁都知道,马克思对于民主说过许多肯定的话,他对巴黎公社直接民主制极力推崇,对出版自由一向极力维护,对封建式的等级授权制十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内容,尽管本身也有许多弱点,但它们的民主倾向仍是不可否认的。可是,在现存的号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里,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内容几时受到过重视呢?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第一批持不同政见者,几乎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比掌权的共产党人更认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自己被镇压的悲剧命运充分表明,在一个号称把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方针的国家里,真正起支配作用的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党的领袖的意志。

三年前,南方某地开始试办经济特区。有人忧心忡忡地问:又是私有企业,又是外资,还有赌场,这哪里还是社会主义?一位级别比他高的领导人回答的很干脆:只要是共产党在领导,就是社会主义。

研究极权主义的学者们早就指出:在现实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占支配地位的独立力量。伴随着权力的获得,理论已经从目的变成了手段。起初,共产党人是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而去夺权,后来,共产党人则是为了保住权力而去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教条对现实中的共产党领导从来就没有约束作用。共产党领导人的厉害不在于他们是教条主义者,而在于他们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

琢磨透了这层道理,你才算是对共产党的政治有了起码的知识。

一九八八年四月于纽约

出处:《北京之春》
日期:2003年9月21日

《胡平文库》时政·观察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