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

本月,尘封二十年已久的北大女生被时任副教授性侵后自杀的消息重见天日。近日,北大外国语学院一大四女生因向校方书面询问当年性侵案后学校掌握的资料而被校方威吓。她在走投无路之下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公开信。“区块链”是什么?这又和此事有何关联?

周二,一位北京大学女生的名字在网络迅速蹿红,引发了外媒的广泛报道。这一切缘起于二十年前在北大发生的一起性侵自杀案。

她是北大外国语学院的大四学生岳昕,她周二用“区块链”在网上发表了一则申明。她在文中叙述了因为参与了要求校方公开关于1998年北大副教授沈阳性侵北大女生高岩的调查资料而被学院多次约谈。

究竟什么是“区块链”?这门科技和此事又有何关联呢?

本台记者采访到了美国乔治亚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古懿,他的一些朋友曾经使用过“区块链”。

古懿说,“区块链”是传播和记载信息的媒介,也是用于承载虚拟货币“比特币”交易的价值互联网平台。用户可将需要上传的信息通过“区块链”进行系统代码加密,并在网上与自己或他人进行交易。由于交易记录上网后就很难被篡改或删除,用户便可以将交易代码公之于众,而其他网民就可以通过特定软件将其信息解码以便正常浏览。这样以来,网管和网警很难删除掉用“区块链”技术发布的敏感网络信息。

古懿表示,通过岳昕事件不难看出“区块链”对大陆公民运动的组织潜力是巨大的,因为它可以有效地突破中国互联网无孔不入的审查机制。

“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网,他本身都是一个非政府、非结构化的虚拟技术世界,而这样的一个虚拟技术世界天然是反体制的,天然是亲近自由的。”

岳昕的“区块链”公开信写到,周一凌晨,她的母亲被校方告知她近期的举动后,在辅导员的陪同下于深夜探访她的宿舍,并在她面前痛哭、自扇耳光、下跪,甚至以威胁自杀的方式试图规劝她不要对此事件继续采取任何行动。

据纽约时报报道,近日在微信上传播的一张照片显示,一群落款为“湖底群魂”的学生在北大校内一公告栏上张贴了一份大字报,题为“声援勇士岳昕”。大字报很快被移除,岳昕的名字和公开信在社媒上也遭到屏蔽。

随着在美国兴起的名为“我也是”的女权运动(#MeToo)在全球范围扩散,中国高校近期也发生了一系列校友揭发前教授性侵的事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时隔二十年之久的北大案。

1998年,一名叫高岩的女生告知亲友,时任北大副教授沈阳强奸了她。不久后,她因不堪凌辱选择自尽。在“我也是”运动的浪潮中,高岩生前的同学于本月初在网上发表了纪念文章,迅速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北大透露,在1998年警方对此事件介入调查后,校方仅仅因涉嫌行为不当对沈阳进行了警告。

岳昕提到,在此案持续发酵的同时,她和另外七名同学书面要求北大公布高岩性侵案的校方记录,而在本周一凌晨便发生了学校试图通过她的母亲胁迫她的激烈场景。

申明还说,她绝不会因高压而就此罢休,并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追究相关个人和单位责任的权利。

古懿补充,虽然“区块链”对自由发表言论提供了一条可行渠道,中国政府会不惜一切代价封锁新兴网络技术。因此,“区块链”传播平台必须持续革新才能在信息贫瘠的中国互联网上存活。

“他们可以直接断网嘛。我们看到在发生敏感事件的时候和一些特定的敏感地区,他们经常使用断网的方式,连互联网、手机网络什么都没有了。”

一名为“区块链大本营”的微信群昨天发文,其中开篇这样总结了岳昕事件。

“今早,区块链的小世界,被一位名叫岳昕的北大学生搅动了。”

(记者:家傲;责编:吴晶;网编:瑞哲)

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