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摘编 杨海评论 5月17日

本订阅号将连续5期给订户讲述抗日第一名将、民族英雄张灵甫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血战日寇,杀身成仁,张灵甫将军以自己求道卫国的悲壮人生完美诠释中国职业军人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张灵甫(二)古城杀妻之谜

1935年,张灵甫杀死其妻子吴海兰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公案,张灵甫为此被军事法庭判刑。1933年,张灵甫经人介绍,他与来自四川广元的女学生吴海兰结婚。不久,女儿出生了。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小日子。事业爱情双丰收,张灵甫的前途看起来那么美好。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事:张灵甫举枪杀害了结发妻子吴海兰。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今仍有疑点。

先简要介绍一下张灵甫的四任妻子。

第一个邢凤英(23年),张灵甫中学在读时,家里给他娶的,应该是读北大前结的婚,一般认为没同房,一直到张灵甫杀吴海兰后,因为要去坐监生死未卜,于是和邢凤英同房,给她留了一个种子,即张的长子张居礼。张和邢之间没什么感情,第一次同房之后,第二次长时间在一起就已经到抗战结束后,张回家住了几十天,邢凤英苦守八年,就守来这几十天。

第二个就是吴海兰了(33年),张灵甫在追剿红军途中,在广元认识的新派妹子,之后大家都知道的,挂在他手里,原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吴海兰出轨,一个是吴海兰通共(她哥好像就是共党,且当时西安政治风气左倾,通共的说法比较靠谱)。张与吴海兰有一女,叫张清芳,也留在国内。

第三个是高艳玉(37年),张从监狱出来后,经人介绍娶的西安富家女,不过高艳玉据说稍呆,还抽鸦片,最主要的是,床上看书时,油灯点着蚊帐,烧死女儿,而之后儿子阑尾炎不送医院而在家求神拜佛,结果儿子也挂了,张一气之下,就休了高艳玉。

第四个王玉龄(45年),比张灵甫小25岁。长沙名门望族之后,其父亲、伯父都是保定军校学生,跟蒋介石算是校友,王的伯父跟宋美龄关系也很好,据说是义兄妹关系。王玉龄和张灵甫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

郎才女貌:张灵甫与吴海兰情投意合

早在张灵甫中学还没毕业的时候,父亲张鸿恩就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对象是邻村的姑娘邢凤英。邢凤英与张灵甫同年,是个勤劳朴实的姑娘,只是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目不识丁。张灵甫平素对父亲颇为孝顺,投身军旅后偶尔回家探亲,也曾与老父抵足而眠以示亲情,当时年少的他没有要公然违逆父亲的意思,不过他在外求学,对父亲自作主张为他说亲似乎并不心甘情愿。张灵甫后来离家,长年以来对邢凤英不闻不问。

被张灵甫一怒之下杀害的是他的第二任夫人吴海兰,是四川广元人,她的父亲在广元县城里是一个颇有名气的铜匠,家道小康。吴海兰在当地的女子学堂上过学,当年小县城里女孩子受过正规教育的很少见,吴海兰有文化又是个漂亮的川妹子,在广元这个小地方就比较引人注目,眼界也就高起来。

与一般花天酒地的国民党军官相比,张灵甫在私生活方面相当检点。在平时这个冷血军人却俨然儒将一个,他闲暇时喜欢在营里看古书、练书法、填词作赋,业余爱好收集古玩字画、摄影、养花弄草,似乎仍保留着当年北大历史系书生的遗风,与一般人从文艺作品里得来的张灵甫形象很不一样。

张灵甫那时才年届而立,看书写字玩马,不见得就是愿意清心寡欲,只是军中本是男人的世界,战争岁月又行踪不定,加上他性格内向不苟言笑,总是令人望而生畏,即使有女人,人家也不敢对他抛媚眼。朋友看在眼里,知道他老家的一段婚姻名存实亡,就有好事者为他撮合新人。

有军官朋友向他介绍了吴海兰。吴海兰年轻有文化又长得如花似玉,张灵甫见了很是满意,而女学生吴海兰一见这位年轻的中央军团长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也不免动了春心。你有情我有意,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张灵甫是个军人脾气,办事讲究速战速决,再说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开拔,没那么多花前月下的酸讲究,没过多久,他就与吴海兰在广元拜堂成亲,这算是他的第一次新式婚姻,时间大约在1933年冬。

本来张灵甫娶了吴海兰之后,两个人的婚姻还是相当美满幸福的。吴海兰长相漂亮,贤惠能干,这个四川妹子还能像北方人那样擀得一手好面,张灵甫是西北人,喜食面食,吴海兰的手艺很对他的胃口。小夫妻俩琴瑟和鸣,感情笃深,不久女儿张云芳也出世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军中的朋友同僚都很羡慕。

既然是一对恩爱的欢喜鸳鸯,张灵甫怎么会冲冠一怒杀红颜呢?

众口纷纭:张灵甫杀妻的两个版本

关于张灵甫杀妻一案,坊间流传着多个版本,但基本情节是差不多的:张灵甫误信谣言,怀疑爱妻不忠,因而醋意大发,不问青红皂白拔枪怒射,酿成了轰动西安的“团长古城杀妻案”。

版本之一:因为吴海兰有外遇,将其击毙。

在这些众多版本故事的作者中,唯有吴戾天与张灵甫有过接触。吴戾天,本名吴鸢,早年是王耀武的副官,抗战时在74军军部任职,解放战争时期随王耀武去了山东,在第二绥靖区任职。1984年,他在陕西省的文史资料上发表了《我所知道的张灵甫》一文,其中谈到了他所听说的关于杀妻一案的传闻——

“1935年红军到达西北后,第一军跟踪尾随与红军对垒。第一军的眷属都住在西安,张妻带着孩子(不满三岁)和其他军官眷属住在一起,他在前线忽然得知妻子有外遇的信息,就借春节假期来到西安。除夕之夜命妻到后院菜地割韭菜做饺子,正当其妻弯腰割韭菜时,他掏出手枪,从背后将妻击毙。”

因上文作者曾经与张灵甫在同一个部队共过事,他所听到的这个传言为不少作者所采信,相信也成了后来别人撰写该事件的蓝本。

版本之二:吴海兰拿走军事文件,引来杀身之祸。

在张灵甫死后多年,当年与张灵甫私交甚笃,曾经长期在他手下任职的刘光宇与王玉龄(张灵甫的最后一任夫人)偶然谈到此事,才透露:“吴海兰偷了张灵甫的文件。”

刘光宇讲述的,是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杀妻内幕。

原来,张灵甫当年并非因为怀疑吴海兰有外遇而打翻醋罐子,而是发现她擅自拿走了他的军事文件,却交代不出理由,因而怀疑妻子可能受人利用而怒火中烧。

前面说过,当时胡宗南的部队一直在川陕一带与红四方面军激战,当地也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活动,张灵甫疑神疑鬼,担心妻子可能沾了共产党的边,但在事情没搞清楚之前又不便声张,于是就暗地里向妻子盘查,不料吴海兰对此保持沉默,惹得他气急败坏,越发怀疑妻子背着他做了不可告人之事。

刚从血肉横飞的前线回家的张灵甫,血管里还弥漫着随时会散发出来的杀戮的戾气,他不能接受吴海兰有可能通共的嫌疑,对爱妻的“背叛”行为极为震怒,加上当天心头已经郁积了一股邪火,极度的自尊和冷血顿时膨胀到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拔枪的瞬间,眼睛里已经没有曾经深爱的妻子,只有“赤党”的疑犯了。这是关于张灵甫杀妻案的另一个版本。

不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张灵甫对吴海兰的怀疑并没有寻获确凿的证据。但是,死无对证,张灵甫悔之晚矣。

案发之后,张灵甫并没有马上回到第1师,仍然若无其事地住在西安堂兄的家里。一天,有人在《西安日报》上投书揭发张灵甫的杀妻事件,这样一来,他便心知难掩人口,如果被人揪住不放,后果一定大为不妙。但是罪已铸成,一时间也无计可施,于是他决定先回部队避避风头,再作打算。

案件通天:蒋介石下令军事法庭查办

吴海兰被枪杀的事情传到了她的娘家四川广元,吴家的人悲痛欲绝。吴海兰的哥哥吴正有长途跋涉,气冲冲地从四川一路赶到陕西,找上张家的门来要人。张灵甫这时早已回了汉中的部队。找不到儿子就找老子,吴正有找上了张灵甫的父亲张鸿恩。

张鸿恩拿出大把的现洋来好言抚慰吴正有,让他拿着做个路费,实际上算是对吴家的一点补偿,暗地里希望能够为儿子破财消灾。

吴正有在西安等了一段时间,没有获得任何消息,正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个时候,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来到了西安,妇女协会的人趁机把吴正有的控告信转到了她的手里,希望上面能有人出面干预一下。于凤至接了状子,回到南京就把此事告诉了宋美龄。那时宋美龄正在和蒋介石一起积极鼓吹新生活运动,旨在改造社会道德与国民精神,一看状子,团长杀妻,不但有违社会道德,还触犯了国法,怎么能置之不理?于是她向蒋介石告了状。

蒋介石一听有人告状,说自己的黄埔门生无理杀妻,非常生气,立刻吩咐下面将人送到南京军事法庭查办。

一路卖字:张灵甫只身去南京自首

胡宗南在西安接到了命令十分为难。张灵甫打仗很有一手,在第1师里是屈指可数的一员得力干将,胡宗南不忍心看着他年纪轻轻的就此毁了前程,张灵甫也可能以丢失文件为由为自己做过辩解,总之胡宗南当时就是护着张灵甫,拖着此事没办。现在蒋介石来了命令,胡宗南不敢再虚与委蛇了,他叫来了张灵甫,告诉他这下娄子捅大了,现在案子已经闹到了南京,校长下了命令要把他押送南京法办。

张灵甫自知,自己仅凭一时的疑心就大发雷霆枪杀了吴海兰,追究起来没有真凭实据,总是罪责难逃,既然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不如索性把事情做得漂亮些,说起来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于是他向胡宗南表示,事已至此,自己遵命去南京投案服罪就是了。

胡宗南与张灵甫相处了六七年,对自己这个下属憨直的脾气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他十分在乎自己的名声,既然表示愿意遵命服从,相信他一定言出必行。于是,胡宗南也不担心他会半路逃之夭夭,对张灵甫既不绑也不押,放心地让他自己一个人去南京投案自首。张灵甫表示先回家处理一点家事,不日即一定起程去南京负荆请罪。

张灵甫一进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邢凤英正一手抱着已经从奶妈家送到乡下的女儿云芳(云芳是张灵甫和吴海兰所生的女儿),一手持勺耐心和蔼地喂小女孩吃饭。此情此景,令张灵甫心里有一种刹那间的触动。眼前的这位村姑,一直默默承受着他的冷落,替他在家照顾老父,甚至还为他悉心照顾他与别人结婚所生的孩子。张灵甫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不免生出几许感动和歉疚。

张灵甫把自己要到南京去投案的事告诉家人,将私蓄全都留给了家里,在家盘桓数日之后,便只带着几套换洗衣服上路了,连盘缠也没多拿,说是一路上自己可以卖字为生。

从陕西到南京路途遥远。张灵甫独自一人走走停停,半路上见所带盘缠用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卖起字来。他的字写得越大越见功力,字体工整苍劲,写的对联条幅还真有人来买,就这样信笔游蛇,竟让他一路赚到了盘缠到达南京。他没有食言,径自去军法处自投罗网,被拘押于老虎桥模范监狱。后被判死刑,张灵甫不服申诉复审。

意外获释:大义灭亲情有可原

在等待案件复审期间,张灵甫闲来无事,在狱内也就是看看书练练字,写字看书不过是打发时间,坐牢的心情总是落寞的。不过这其间家里传来了出乎意料的好消息,张灵甫走后不久,邢凤英怀孕了,十月怀胎后生下了一个男婴,这是张灵甫的第一个儿子。

随着儿子的出世,张灵甫时来运转,没过多久,抗战即将爆发,他被释放戴罪立功。据他家人回忆,之前南京曾派人去西安调查过张灵甫的情况,来人一走就爆发了西安事变,之后张灵甫便获释回到了西安。

有人很肯定地判断说,是蒋介石徇私枉法,偷偷放跑了心腹爱将;也有人言之灼灼,说是胡宗南或是王耀武在蒋介石面前替张灵甫说情:“张灵甫这个人,打仗很有本事,不如把他放出来,让他戴罪立功吧。”于是蒋介石顺水推舟,嘱咐张灵甫出去之后好好做人,把他秘密释放了。由于张灵甫后来的确受到蒋介石的宠爱,这些说法似乎有后事得以佐证,不少人深信不疑。

事实上,这时的张灵甫资历尚浅,在蒋介石心目中根本还排不上号,他真正出道获得蒋介石的青睐,还是在八年抗战的岁月。说蒋介石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有工夫亲自为一个小团长特别费周折去法外施恩,并无依据。至于说胡宗南、王耀武等黄埔学长联名担保说情,则还在情理之中。

可是,杀人偿命总是国法,即使张灵甫属自首有从宽情节,凭什么只关了不到一年就释放了呢?当事人没有留下任何解释,按照常理,作为情杀案的凶手,服刑不满一年就获特赦关照的机会不会太高,如果从刘光宇讲述的情节去推敲内情,也许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张灵甫很可能在狱中写的申诉书中,辩称怀疑妻子窃取他的军事文件有通共之嫌,故怒而杀之。如此,他被上峰认为是冲动之下大义灭亲之举,属情有可原,因而对他网开一面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