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5

今天摆在一起的两条新闻让人大开眼界,第一条:截止9月25日,全国各地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16.2万多人。第二条:扶贫办的领导说中国贫困人口还有8200多万,如果按照国际标准,则还有超过两个亿的贫困人口。

“吃空饷”原本只是在明清小说中看到过,没想到我们身边不但有,还如此之多。以国家公务人员中偏低的年薪来计算,一位“吃空饷”的每年至少要从国库开支4到5万元人民币左右吧?现在一下子出现了16.2万人“吃空饷”,这数字该有多大?这不比贪污腐败分子从纳税人中吸走的少啊。

遗憾的是新闻对这16万“吃空饷”的只是简单几句报道,“清理清退”——这种明目张胆的贪污、抢劫国库与吸取民众血汗钱的行为,就这样一笔带过,“清退”了之?实在让人不理解,而如果我们结合第二条新闻看,不理解之外,还要生气。

中国的贫困线定得本来就比较低,使得不少贫困人口“被脱贫”,但即便这样,还有8200多。中国贫困人口的界定标准也比较模糊,最近一次公布的大概是年收入为1500元人民币左右,同期的国际贫困线则是每日消费1.25美金(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不管以哪一个标准来算,中国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印度不相上下,分列第一或第二)。

一边是16.2万人“吃空饷”,一边是8200万贫困人口,你手头若有计算机的话,不妨算一下,这16.2万人吃下去的空饷,能让多少中国贫困人口一夜之间脱贫呢?嗯,这是“扶贫办”该干的事啊……

普京最伟大的“成就”:可掌控的民主

普京过生日,俄罗斯和克里米亚都有人涌上街头庆祝了,这让苏联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何其惭愧啊,传说中的专制体制下没能做到的,普京借助民主实现了。

英国《经济学人》刊发《普京的十二项丰功伟绩》,用讽刺的手法列出了普京的“伟大成就”,包括与美国斗争、抗击欧美制裁、联合国投反对票、“收复”克里米亚、举办冬季奥运会、击退恐怖主义以及与中国签署巨额贸易协议……这些成就几乎都和同美国斗争有关,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美国针对俄罗斯与普京的制裁,也就没有了“反美英雄”普京的这些“伟大成就”。

但普京反美显然还有更深谋远虑的思考。美国虽然看不惯普京,但人家俄国是民主制度,美国好像也并没有想推翻普京,扶持亲美总统上台的计划。但普京却几乎一直把反美当成自己的主业。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普京反美并没有给美国带来什么不便——两国的贸易与经济往来本来就不多,但“反美”却在俄国国内凝聚了民心,树立自己的“硬汉”形象。我曾经抽查询问网上的中国年轻人:你最佩服普京什么?他们十有八九竟然说,佩服他敢于向美国叫板。

普京同西方搞不好关系有诸多原因,其中有一条属于难言之隐。苏联垮台后,亲美的叶利钦和一帮共产党内的自由派人士,几乎就是按照美国的民主模式建立了俄国的民主制度。普京上来后,想改变也有心无力。所以,这些年他要作的就是在民主的框架下玩独裁,而要达成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抵制美国的影响,防止美国的干涉。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美国树为俄罗斯的敌人。

普京确实是有能力的领导人,他做到了。他能够在不大规模破坏叶利钦建立的民主制度下,连选连任,靠打压对手、控制舆论,硬是把叶利钦等人建立的西式民主变成了“完全可以掌控的民主”。——这可是他的前任连想都不敢想的。

“可掌控的民主”最早出现在二战结束、冷战开始时的东德。当时从苏联返回的东德的德共领导人乌布利希为了争取东德民众,对抗美、英、法占领的西德,也给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东欧树立一个榜样,宣称即将建国的东德“必须看起来民主,但我们必须掌控一切。”两个“必须”,也成了战后政治学上最经典的语句之一。

接下来整个冷战中,苏联、东德以及东欧几乎都实现了完全可以“掌控的民主”。最有意思的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牌民主国家美国的黑人与其他少数族裔还没有完全获得选票,或选票被剥夺的情况下,苏联东德等社会主义国家就率先实行了“一人一票”的民主普选——当然,这是“必须完全掌控的”民主普选,掌控的办法其实很简单:每一个公民都有一张选票,但候选人大多时候也只有一位。你有民主投票权,只不过你只有投一个人的“民主投票”权而已。

这种“民主”贯穿了整个冷战时期,只到苏联东欧集团最终瓦解,西方民主制度才乘虚而入。如今的俄罗斯不但保持了苏联时的“一人一票”,而且按照宪法,那些拥有“一人一票”的人都还可以成为候选人。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要想这个不但“看上去民主”而是真正搞了西方那一套的民主制度“必须完全掌控”,就得使尽浑身解数:首先要以西方为敌,其次在无法剥夺一人一票的普世做法下,必须保证自己或者搭档是唯一可选上的候选人,因此不惜抹黑、打压其他可能的候选人。

从苏联时期只能有一个候选人进化到靠打压其他候选人,使自己成为唯一的候选人,普京的“可掌控的民主”也算是大有进步,这种“可掌控的民主”一边让美国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边赢得了不少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专制者的羡慕、嫉妒与效仿。

老杨头 新闻点评 2014年10月15日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