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勃鲁克学院(Baruch College/CUNY)经济系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博士

《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田国强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智慧出版有限公司,1993:
田国强、张帆,《大众市场经济学》
欧阳明,《简明宏观经济学》
萧经建,《现代家庭经济学》
史正富,《现代企业的结构与管理》
易纲、贝多广,《货币浅说》
杨海明、王海燕,《现代证券,期货市场》
海闻,《国际贸易: 理论·政策·实践》
尹尊声,《国际技术转让价格》
毕克茜,《外汇·风险·保值》
段先胜、杨秋梅,《外国直接投资》
陆丁,《看的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汪翔、钱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
林少宫、李楚霖,《简明经济统计与计量经济》
茅于轼,《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

记得留美经济学会和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在田国强教授和易纲教授组织下编辑《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还是不久前的事。在我设想中,这套书的工程很大,出版的周期恐怕会很长。不料现在我却看到书桌上整齐地放着刚寄到的洋洋三百万字、14册一套的丛书。当时我真难以相信这个计划竟已大功告成。这厚厚一套装潢精美、内容丰富而趣味横生的书立即深深地吸引了我。

首先一个感想是,这套丛书是一座丰富的矿藏。一般国内的经济学书籍,不是陈旧乏味,便是过于艰深。这套丛书却以生动的语言既对经济学传统体系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又尽量反映了经济学八十年代的最新成果。这当然是与丛书作者们的特殊条件分不开的。美国是当代经济学最发达的国度。丛书作者们都是于八十年代后来美,在多年的寒窗生活中不知啃了多少书,考了多少试,请教了多少教授,对很多问题不知苦苦思索了多少遍,才对现代经济学达到今天的认识。也只有对艰深的问题有大彻大悟之后,才可能以通俗的语言游刃有余地娓娓道出深奥的道理来。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以频繁使用复杂的数学而闻名,也因此吓退不少有心人。这套丛书却尽量不用或少用数学公式。读者只需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需具备任何高等数学知识便可读懂。这对各级政府官员,特别是主管经济工作的官员,以及研究人员、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乡镇企业家、私营企业家、大专院校师生、中等学校师生和各行各业对经济有兴趣的人士,都是个好消息。相信这本丛书作为大专院校经济学公共课的教科书、经济系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和电视普及教育的教材,也是十分合适的。

第二个感想是这套丛书的出版时机千载难逢。中国经济改革的进度表明,今后五到十年时间内,市场经济会如汹涌澎湃的大潮冲激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这不仅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意味着思维方式的改变。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问题需要用经济学理论去解释; 市场经济的日益规范化,也要求人们用更科学、更理性的态度从事市场交易、管理市场经济。总之,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迅速转向把社会各个阶层突然抛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计划经济下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在新的形势之下,会产生了解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知识的强烈愿望。这套丛书的及时出版,为大众提供了一条通往市场经济的知识宝库的捷径。

第三个感想是这套丛书字里行间充满莘莘学子的真挚的报国之心。如果不是为这种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所驱使,为自己的学业、教学或研究忙得不亦乐乎的丛书作者们,是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写出质量如此上乘的著作的。对市场经济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五十年的左右上下求索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几十年来中国长于学习国外的技术,例如,六十年代,世界曾被中国爆炸原子弹的消息震撼。可是,中国人虽然在制造洋枪洋炮上的技术突飞猛进,并使世界的旧政治平衡被打破,但是所采纳的经济机制和所信奉的经济思想,却仍然十分落伍。现代经济思想的落伍使得中国墨守成规,先验地排斥市场制度。其恶果是,中国的人均收入直到七十年代仍列于世界各国的最后几位。这既是经济学的学子们在国外学习时最为之痛苦的事,也成为时时鞭策他们刻苦学习以便尽快掌握西方至富达强的经济学秘密的强大动力。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开始走上市场经济这条富民强国之路。这是一个意义十分深远的选择。世界迟早会认识到: 中国毅然决然走上这条道路,其实是比爆炸原子弹更厉害的抉择。早则本世纪末,晚则下世纪初,世界的旧的经济平衡将被打破,中国将变成一个经济超级大国。市场经济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这已为事实所证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引入,国民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79年到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9%。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王国中还有许多未知领域。丛书的作者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将自己对现代经济学的心得体会贡献给国人。

第四个感想是,各位作者们,特别是两位主编,在选题上独具慧眼。这套丛书的选题都是很精彩的,这自然是和丛书作者均在中国出生、成长,又在国外受过或正在接受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分不开的。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为一流专家、学者、教授,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例如,主编田国强在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其博士论文获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他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已发表了数十篇论文,是70年代末以来第一个在美国取得终生任期经济学教授的中国大陆学者,曾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 副主编易纲不但有中国货币经济方面的英文专著,而且在国内外经济刊物上已发表了十 数篇学术论文,亦曾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其他作者也都是对经济学有很多建树和独到见解的。由于作者在国内外的双重经历,他们既熟练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理论,又对中国的国情有相当的了解,因而丛书能够把现代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国情比较好地结合起来。这是丛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书籍的一大特色。

现代经济学研究都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自利心”这两大前提有关。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现在和将来的需要,是经济学研究的第一大问题。 经济学要研究的第二大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即如何通过某种制度安排来促使人们努力工作。一种经济制度若不能激发其成员的积极性,反而压抑其创造力,制造出一批批的懒人、闲人,则这种制度就不应长期存在下去。不同的经济制度用不同的方式来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任何制度都不能回避这两个问题。

“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制度之一,也是丛书的主要介绍对象。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商品交换实行分散决策的经济制度。由于市场经济从未有机会得以在中国发展壮大,加上近三四十年来大力推行计划经济,中国人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往往带着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烙印。提起市场经济,人们自然地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经历而产生种种联想。年长的人或许会因四十年代末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记忆而对市场经济的再次来临感到不寒而栗,年轻一代则可能会因有关西方社会丰裕的物质生活的种种传闻而对市场经济憧憬不已。然而这些想法或反应只是基于对市场经济的某些侧面的和感性的,而不是全面的和理性的了解之上。

丛书的作者显然意识到现代中国人对市场经济制度可能有的疑虑和误解,在选题时照顾到了现代市场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不同题材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和呼应,又相对独立。《大众市场经济学》和《简明宏观经济学》组成本丛书的基础部份。前者是丛书微观经济学部份的概论,也是丛书的总论。该书以市场为主线把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贯穿起来,在市场经济同计划经济的对比中展开论述,这种尝试在中国、在西方都不多见。该书以通俗的形式,结合中国的现实,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还详细讨论了现代经济学关于机制设计的最新理论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策略和方法。该书系统全面,涵盖了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领域,并介绍了某些前沿论题,并运用了大量中国的实例来说明经济学原理,具有相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简明宏观经济学》是丛书的宏观经济学概论。该书在介绍凯恩斯理论、货币主义理论和新古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在市场经济中产生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衰退的原因,并着重讨论了政府使用各种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效果和得失比较。作者重点讨论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然后介绍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在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上与凯恩斯主义的分歧,并用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介绍增长理论及相关政策。作者用通俗的语言,由浅入深,把复杂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翻译”成白话,使该书成为一个体系严密的整体。该书也有相当的趣味性,在理论中穿插了不少古今中外妙趣横生的实例。

在市场体系中,决策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两个经济实体单独作出的。《现代家庭经济学简介》一书先叙述了传统微观经济学关于消费需求和储蓄的理论,然后逐渐过渡到对非传统的”新家庭经济学”理论的介绍,例如,从分析商品和服务的使用到分析时间的使用;从对一般的储蓄和投资行为的分析到对人力资本的储蓄和投资的分析;从对传统商品需求的分析到对非传统商品需求的分析;从对传统商品市场的分析到对非传统商品市场例如婚姻市场的分析。本书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家庭、社会问题,具有沟通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桥梁作用。

《现代企业的结构与管理》则论述了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型企业的结构、功能和管理。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经历了由单功能的小规模家庭企业向多功能、多单位的现代化集团企业的历史性变化,引致市场组织由自由竞争向寡占性结构转化。这一转化反映了现代生产力技术经济特徵的变化,也向大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挑战。该书叙述了这一历史变化过程,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美国企业界为回应这一挑战所作出的努力。该书由浅入深,叙述全面,分析清晰,主题很有现实意义。

金融市场是发达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金融市场的建设是中国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目前全国关注的热点。《货币浅说》以现代经济学为工具,联系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实际背景,介绍了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货币入手,对货币的定义和货币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进而在更为广阔的金融市场范围内考察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关系,并讨论了利息的概念以及与金融投资有关的一系列基础概念,如风险、收益和资产选择等。中篇主要介绍货币理论的几个方面,包括货币需求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发展与货币化的关系和货币供应机制理论等。下篇集中讨论与货币政策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货币管理体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中央银行体制等问题。最后,该书对货币政策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该书对培养读者的投资意识,理解金融信息,判断利率走向等大有帮助。

《现代证券、期货市场》介绍了现代金融市场的构造和运行、各种融资工具的特徵、股票和期货市场的作用、参与人的行为规范和政府的有关法律制度等。该书首先讨论了金融市场的功能、参与人、融资工具,以及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管理;然后考察了股票与债券市场的种类、功能、市场交易机制及行为规范,介绍了期货市场的功能、演变、交易机制和行为规范;接着讨论了分析市场动向的几种方法,其中基本份析运用经济理论来预测长期内价格的变动,技术分析运用图形来预测短期内价格的变动;最后,讨论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作者强调了政府管理和干预的必要性和制定证券交易法、股份公司法的迫切性。此书条理清楚、论点准确、语言流畅,选题具有现实意义,是政府官员、金融界人士和百万股民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受国界的限制,交换关系已经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地进入国际分工交换体系,这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和《国际技术转让价格谈判》分别讨论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前书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份集中分析了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作者从供给和需求的不同角度阐述了贸易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等关于贸易基础的各种论述。对贸易后果的分析集中于贸易对生产、消费、市场价格的影响和对生产要素价格、各集团利益及整个社会利益的影响。第二部份着重介绍各种贸易政策,包括传统的进口保护和出口鼓励政策,包括贸易制裁、区域性自由贸易、战略性贸易保护等政策。第三部份介绍了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保护、亚太地区的贸易增长等。这一部份还介绍了国际关税贸易总协定等机构,分析了中国贸易发展前景、恢复关贸协定地位对中国的影响等。该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概念准确,通俗易懂。

《国际技术转让价格谈判》一书对国际技术转让价格理论和实务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冷战结束后,国际技术交流和转让活动更加频繁,国际技术市场空前活跃。国际技术转让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技术的价格。与有形商品的交换不同,技术转让是无形的知识产权的使用权的转让,在技术贸易完成后,卖方仍占有该技术,买方只取得了技术的使用权。由于技术转让与商品交易有着不同的市场特徵,技术价格的确定成为技术转让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作者介绍了国际技术转让概况、技术转让的基本概念、买卖双方对技术价格的分析和价格谈判模式、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的支付和清算方式、国际竞争性招标等。全书结构严谨,行文流畅,深入浅出,令人开阔眼界。

世界市场不仅包括国与国之间商品的交易,而且包括国与国之间资金的流动。国际金融知识的普及对于中国进入世界资金市场、更有效地利用外资是必不可少的。《外汇·风险·保值》和《外国直接投资浅谈》介绍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外汇·风险·保值》结合中国情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外汇,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汇率的各种不同的标价方法,什么是外汇的现货及期货市场,为什么说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的总帐单,本国储蓄、国内投资、国外投资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是现代外汇的五个基本理论,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和亚洲美元市场是如何发展的,等等。该书介绍了有关外汇风险及保值的方法,比较了利用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及货币市场保值等方法的不同,并介绍了实际汇率及其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一些外汇管理策略,如外汇风险均担法、互惠外汇信贷法等。

《外国直接投资》一书则在收集和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和介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书的第一部份介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模式。第二部份介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包括全球性和地区性发展趋势、地区化问题和跨国公司活动的相对重要性。第三部份介绍了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外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评述。该书的案例分析部份介绍了中外合资企业中比较成功的北京吉普车公司和天津奥提斯电梯公司的情况。

市场体系用自愿交换和分散决策的方式协调了社会经济活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在市场机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有限度的干预。《看得见的手》和《公共选择理论导论》分析的就是这一主题。《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通俗地介绍了现代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者首先从市场运作的效率缺陷着手,引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理论依据;接着探讨了政府在现代经济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及其限度。这些作用包括:界定和维护产权、防止市场垄断、维持可操作竞争、管制自然垄断的企业、提供公共货品和基础设施、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生态环境、开发人力资源、保障基本社会福利、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作者还讨论了产业政策等争议性课题。作者解释了什么是政府的失败,并解释了造成政府失败的原因。该书的结论是:有形之手只有顺应无形之手运行的规律才能驾驭市场;有形之手只有谨慎使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有形之手只有知道哪里应当”无为”才能有所作为。该书结构简明,脉络清晰,立论上注意避免了片面性、绝对性。

《公共选择理论导论》一书介绍了公共选择理论。所谓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所有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交换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分析政府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的关系。公共选择理论的任务就是要找出政治家作为利己主义者的行为特徵、政府失败的根源、最佳的选举制度与最有效地制约政治家行为的法规,从而建立这样一个政治体系:在最充份地尊重个人自由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宪章制约,使政治家的利己行为导致相对有效的政治经济政策。该书对这一理论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评价。此书对于关心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读者及各级政府官员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就象物理学假说需要经过实验才能证明一样,经济理论需要经过实证研究的检验才能确立。丛书以两本高质量的实证研究著作为结尾:《简明经济统计与计量经济》讲述的是实证研究的方法,《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则对经济生活中的大量案例进行了分析。《简明经济统计与计量经济》系统地介绍了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国内以往的经济统计著作往往论述到回归为止,而计量经济著作又往往从回归开始。《简明经济统计与计量经济》则以回归分析为枢纽,把经济统计和计量经济融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利用、频率以至概率分布的数字特徵、方程拟合和模型估计的最小二乘法、相关等内容的介绍,为回归模型的建立和估算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分布滞后、自回归模型用于预测、联立方程模型用于结构分析、经济模型的特殊误差等问题的介绍,为回归模型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手段。全书着力于实际应用,使读者通过应用而掌握概念。书中的应用例解包括收入分配、供求与价格、工资与待业、证券投资与风险等,大多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背景,意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作者还刻意讲述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应用研究成果供读者鉴赏、寻味。该书的作者林少宫教授,是中国应用概率统计学会名誉理事长,当代中国数理统计界知名学者,美国依利诺大学经济学哲学博士,最早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中国学者之一;李楚霖为国内知名数量经济学家,曾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华中理工大学数量经济系教授。

《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通过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生活的点滴经验,以通俗、生动的笔调说明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把经济学还原为事理常规,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作者着重介绍了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背景,认为这些是市场规则得以保持的基础。该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可读性、趣味性很强。本书用如此大量的实际事例来说明经济学原理,是一种新的尝试。作者茅于轼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在1993年被美国马奎斯出版社选为世界名人,他长期以来担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国内联络员。

由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丛书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都是密切结合当前国内各社会阶层的迫切需要的。当然,考虑到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急需引进各项经济法,如果能有专著介绍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有关法律经济学在八十年代的一些最新成果,会使丛书的体系更为全面。这也许是丛书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最后,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出版此套丛书时所表现的效率之高、质量之好、规格之严,也是值得称道的。

当代中国研究
MCS 1994 Issue 3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