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前,六四事件以后,邓小平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当政者从此一直以社会稳定为追求目标,一般民众也都认为“平安就是福”,害怕人生的惊涛骇浪,这与毛泽东时代追求不平凡的人生恰好相反。追求社会稳定这种观念,实际上以另一个更为基本的观念为前提:人本身就是目的,因此一切都应为了人本身。追求社会稳定,正是人本主义思想的表现。人本主义确实是普世价值,人确实本身就是目的。但还有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做怎样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对立的人生观:一种是:“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这种人生观也可以表述为“好死不如歹活”;另一种人生观可以借用李清照和秋瑾的两首诗来表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生热血谨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此外,还有谭嗣同的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诗句无一不是表现了英雄主义的人生观,英雄主义者固然不会去制造社会动荡,但英雄主义者是不怕社会动荡的。“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这是老一辈人都熟悉的毛泽东的诗词名句。老毛虽然是一个专制暴君,但他却是一个神高气旺的英雄主义者。

六四以前,人们普遍推崇的是英雄主义的人生观,但六四以后急转直下,普遍转向了犬儒主义和消费主义,一片树叶飘下来怕打破头,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知道还有精神家园。我不想评价两种人生观的是非曲直问题,但我要说的是:社会心态的背后是人生观,两种社会心态的背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观,而这两种相反的人生观都可以作为人本主义的基石。追求社会稳定是无可厚非的,但社会稳定本身并不是目的,社会稳定是为了人的幸福,如果在一个稳定的社会里,公平和公正无法体现,贫富悬殊,贫民大众只是为少数权贵阶层当牛做马,充当为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工具,这样的稳定,我看不去追求也罢!

2012年2月11日

文章来源:博客中国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