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5

自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后,虽然车流远低于预期,可是却吸引了大批游客改道以港珠澳桥来港,于是继上水、沙田、西九龙站上盖圆方之后,大批中国游客涌入东涌民居及其起居饮食的商场,由平民食肆、茶餐厅以至茶楼都全部爆满,商场的奶粉日用品货架全被扫清,过千万售价的私楼楼下的过境巴士站大排长龙,人流大量聚集,声浪影响民居,东涌居民大叹生活受滋扰,指难得周日放假,却连想外出吃饭也极难。

虽然游客数量已远超东涌的承载力,可是港珠澳大桥的使用量却不足原本预计的两成!即使低估的数字大都是私家车以至货柜车,但目前的直通巴士也只有原本预计的400班次的一半,即约200班车运作,这情况正说明,如果不是政府“高估”使用量,而是达到政府原本的“预算”的话,那么东涌的问题只会比起今日再严重更多倍,即今日的问题,已经比“预期”好得多。

早在2015年区议会选举时,伞兵王进洋参选东涌南,挑战得到原任区议员周转香支持的民建联的周浩鼎;王进洋得到1917票,只是仅以244票落败;当时王进洋接受访问时,指出关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必须思考如大量游客涌入东涌,令东涌变成“水货城”时,居民如何应对,更质问是否“几年后呢度会有光复行动”?而周浩鼎则支持港珠澳大桥的兴建,更在访问之中声称“希望港珠澳大桥尽快通车,方便市民来往内地与澳门”;结果东涌居民选了周浩鼎,而周浩鼎亦成功争取了“方便市民来往”的港珠澳大桥,那么东涌居民如今又为何不满呢?不正是“求仁得仁”吗?不是和中华白海豚一样,喜迎港珠澳大桥通车吗?

周浩鼎早于2012年成为特区政府的离岛区委任区议员,于2013年接受《大公报》访问时声称,要政府“汲取上水超负荷接待游客教训”,却也要“避免重蹈天水围就业机会不足的覆辙”,即既要生意又不想“迫爆”,以当时的基建计划都清楚绝不可能;上至特区政府至下至小市民,这些人既幻想“发展旅游业”,幻想基建带来商机,却天真可爱无邪得以为自己不用付出代价,这在西方世界有一个专门的形容词:NIMBY(Not In My Back Yard),直译为“不在我家后院”。亲政府者力撑政府的“基建”计划,指反对或保留者“阻人发达”,指提出就政府没有做好环境评估的司法覆核是“搞搞震”、“浪费公帑”,长期除了盲目相信政府会做好之后,什么也不做,或只是停留在口号,明知政府根本完全没有规划,投票却选择支持政府,长期攻击反对质疑者,那么如今怪谁呢?

亲政府政党“成功争取”基建,也“成功争取”了以往“反对派”不断质疑的后遗症,这是谁的责任?粤语说:“针唔拮到肉唔知痛”,平日口说“包容”,质疑别人反政府“暴力”,甚至是“歧视”大陆游客,到上水的问题出现在高铁与港珠澳大桥的区域之后,这些以往高谈包容者,又摇身一变“歧视者”,要搬走大陆客的巴士站,要大陆客不要影响自己选区的民居,只要别人包容,自己却不包容,有这样的道理吗?明知政府根本完全没有规划,投票却选择支持政府,这就是投支持政府的一票的结果,以往受影响却被攻击为“暴民”的市民,很想回应一句:“我真系恭喜你呀!”

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