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戎在望 修戈待袍泽 2018-10-31

(从黄浦江上看英租界工部局大楼)

1860年的上海是个神奇的世界,这里居住着超过50万中国人,其中一半以上系因战乱和黄河泛滥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操着五湖四海的奇怪口音,正在整合为一个全新的区域文化。引领这种新文化的不是庞大的中国人群体,而是数目仅200上下的外侨。他们是传教士、外国使节和商人。租界工部局运转良好,这座城市走向繁荣指日可待。

沪文化或曰海派文化、洋滨泾文化是一种古怪的混合物,她融合了商业的精明、外洋情调和中国流民式的小家子气。既不够西化也没有多少中国传统,与广州不同,上海的中国人基本来自周边省份的底层,没有几个士大夫,她是全中国儒教气息最淡薄的一个城市。

都是老皇历了,上海的商业和外洋请调在上世纪后半段遭受灭顶之灾后,如今已经沦落得和其它中国城市没有多大区别――官僚权力就象一个巨大黑㓊,大大小小各色天体围绕它并朝着它的方向没落。

(中国画家心目中的英国水手)

我们的目光回到1860年暮春时分的上海城墙上:经过难民开垦,城厢外已是大片大片的农田,篷户凑成的村庄杂乱无章地洒落在田野和城墙之间。外国人组成的义勇队在城墙上严阵以待。忠王李秀成的军队攻占苏州,江苏巡抚徐有壬据说已经自杀,太平军的前锋正在杀来,昆山陷落,村庄逃光了,可怜的人们再次沦为难民。这些义勇队由华商们赞助,大多是些水手,每人每月能得到200大洋,打仗和航海一样,是拿性命闹着玩的勾当,他们纵酒打架,恩仇转身而忘,金钱随手而尽,人生载歌而亡。其首领便是大名鼎鼎的华尔,即那后来成了李鸿章麾下"常胜军"管带的,史上第一个归化清国的美国人。

除此之外,另有英法各200名陆战队应道台吴熙之请助守,他们装备着恐怖的大杀器:阿姆斯特朗野战炮。

一队屁滚尿流的清军逃入城内,后面是数千掩杀而至的长毛。随着城门关闭,先前还在抱头鼠窜的军官这时在城头上点上烟袋,搭起二郎腿津津有味看起戏来。穿着清军号衣的长毛追兵在城下哇哇叫着,外国人并不管,一阵炮击后这些长毛似乎很愕然,他们脱掉伪装,露出太平军服饰继续向城上喊话。这次换来的是更猛烈的炮击,这些长毛阵中最勇敢的战士只得扔下大量尸体逃了。

不久,忠王李秀成和干王洪仁玕的两封信出现在英国副特使,刚刚在大沽口败给僧格林沁的布鲁斯手上。干王的来信用英文写成,请特使访问南京,签定通商条约,并请外国人到太平军控制区传教。可是布鲁斯并没有拆开它们。

(《伦敦新闻画报》上的长毛贼)

在这场古怪战争中,英国人一面耗费巨资与清廷交战,要求清廷开放通商传教;另一边却同时又与主动前来谋求通商传教的太平天国交战。没有收到布鲁斯的回复,洪仁玕又写信邀请传教士们访问南京,传教士们带回来大量自相矛盾的信息:有人同情太平天国,认为洪仁玕值得信赖;有人认为太平天国比清廷还要邪恶;有人冷眼旁观,认为二者一丘之貉,一个洪仁玕难有作为,他将成为太平天国和时代的失败者。

"他很和善、有礼,有心要寻找新的文明,但是对这个伟大的目标而言,他太懒惰……他身居高位,每天都被无数阿谀奉承之辞所包围,这样的环境必将使任何人堕落……"――富礼赐语

在上海还住着一位怀揣新中国之梦的人。距离容闳毕业已经六年,耶鲁大学的毕业生还在洋行里当采购员,他未能为自己的祖国所接纳,在外国人圈子里也被视为失败者。这一年恩师布朗,马礼逊学校的校长再次来到上海,他在日本又创办了一所新式学校,并把余生都留在了日本。布朗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容闳还在坚守着他的教育计划,而且越发完善了。"

战争使商贸中断,洋行停业,那年秋天,两名美国传教士和中国人曾来顺搭伴准备造访南京,考察太平天国,他们邀容闳同行,容闳欣然前往。在香港时,他曾与洪仁玕相约他日南京聚首,如今赴约前去面见故人。

漫天黑暗中两粒火种在闪烁,茫茫中国至少有3亿7千万生灵,只有这二人在寻找改变这个国家古老轨迹的道路。

(交战地区)

长江上人迹沓无,两岸是蓬蒿荒芜的田野"上海洋人四百多人组成义勇队,日夜水陆棱巡,而长江上战事频繁之地,却没有遇上一条过往船只,既看不见一个清军也看不见一个太平军,中国人行事之疏怠不备,可见一般。"

奇怪的是,每当皇帝需要时,这个"疏怠不备"的民族,却可以象变魔法一样创造出各种奇迹。1793年,目睹数万民伕被迅速征集来,有条不紊地搬运礼品,不明觉厉的马嗄尔尼勋爵曾感叹:"中央帝国的动员能力远胜于欧洲,如果这巨大潜力被发掘出来,她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因为干王的命令,沿途太平军对他们大开绿灯,这些太平军将领"粗鄙、豪爽,还存留着一些真诚"。当问到沿途被焚村庄系何人纵火时,他们回答:"有些是他们自己,有些是官军,有些是土匪。"在他们心中,劫掠而后焚毁村庄,乃是无需证明之正当,历朝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都是如此。他们对干王并无多大感受,只崇拜李秀成与陈玉成,称二人不仅精于征战,亦是行政良才。

干王名为军师、总理,于普通兵将中却无多少声望。太平军试图"造访"上海受阻后,他需要掉转方向全力击破曾国藩对安庆的包围。安庆城高池深,内有三万陈玉成部下的湖南籍士兵固守,粮食够吃一年。作战计划如下:李秀成与陈玉成分别从长江两岸向安庆结集,佯装要在安庆外围与曾国藩决战,待湘军驰援之际。掉头攻占武汉三镇。当时武汉三镇仅有不到三千清军,一旦武汉被攻克,曾国藩与景德镇的左宗棠将被切断补给,反成瓮中之螫。

(左宗棠)

兵法在那时代已经非常衰败,这种专攻补给线的简单战略,将给曾、左带来灭顶之灾。当容闳一行来到南京,太平军正在专注于布署这一计划。容闳在第三天受洪仁玕之邀来到干王府,简单叙旧后洪仁玕欲留容闳在太平天国效力,容闳不就,洪仁玕又问:"沿途所见天国之状况,可有建议?"容闳遂提出他的七条建议:

按国际规范组织一支良好的军队;
建立武备学堂;
建立航海学堂;
组建公民的政府,聘用良才为各部门顾问;
建立银行系统;
建立各级学校,以《圣经》为读本;
建立各级技术校。

洪仁玕认为这七条和他的《资政新篇》同出一脉,又更进一步,但又称此等要事需要经诸王决议,多数通过方可实行,而此时诸王用兵在外,一时无法答复。此后二人又见过几次面,长时间逐条详细讨论。"干王曾在香港多年,眼界较宽,见识非一般太平天国领袖可比,各条皆能切中主旨。"

又过了几天,洪仁玕派人送来一枚"义"爵(太平天国第四等爵位)印信,以及写有容闳名字的黄缎封诏。容闳与两位同行传教士商议之后决定退还印信:"何日太平天国诸王决定执行七条中的一条或者全部,无论身在何处,必来效命……君果不忘故人,愿乞一护照,使予于太平军势力范围之内,无论业务或旅行得来去自如。"

(曾来顺,又名兰生,出生于新加坡,早年父母双亡,为美国领事馆收养,有记载以来首位华人留美学生,1843年赴美留学,1846年在汉密尔顿文理学院肄业两年,因资费不继未能完成学业)

洪仁玕亲手签发护照赠予故人。在容闳一行离开后不久,干王也收到了天王的命令,令他离开南京去招兵增援安庆,这是东方宫廷阴谋的惯有节奏:需要夺谁的权,便先将他从权位上挪开。他离开南京的那一天,正好被传教士富礼赐遇见。

"他坐在肩輦上,浩浩荡荡地出发,路人们纷纷避让跪倒道路两旁,山呼:‘干王千岁千千岁!‘"

这时干王停下仪仗走下肩輦,他眼神中充满忧伤,除下王冠低头请求道:"富礼赐先生,请为我祈祷!"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