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yee君 译言 2019-01-15

yee君说——

当你注视着连绵起伏白雪皑皑的山川景色时,是否曾感受到敬畏和兴奋?眺望像尼亚加拉这样声势浩大有如雷鸣的瀑布之时,也曾为之着迷失神?抑或在注视着澄澈明朗繁星点缀的夜空时,感觉到自我存在的微不足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已经体验过18世纪至今哲学家口中的“崇高”。这也是现代西方哲学家以及最近神经美学领域的实验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经常提到的一种美学体验。

“崇高”的概念令人难以理解。虽然18世纪通常将“美丽”看作是一种微妙,和谐,令人舒服的完美愉悦体验,但“崇高”常常被理解为它的对立面:痛苦和愉悦的混合,在典型的巨大、威胁感十足、仿佛能压倒一切的自然环境或现象中的一种体验或现象。因此,哲学家埃德蒙·伯克在1756年用矛盾修饰法描述了崇高的快乐,称之为“令人愉快的恐怖”和“带着恐怖的安静”。

1790年,康德将其描述为“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快乐”,其中“心灵不仅仅会被事物所吸引,还总是被它反对排斥”。 这就成了一个问题,解释为什么崇高应该受到大范围积极向上的影响,并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人们同时也认为这涉及到一种痛苦的因素。更深化了悖论感的观点是,崇高的体验实际上比美的体验更深刻、更令人满足。

对“崇高”有两种认识:

我称之为“肤浅”的崇高和“深刻”的崇高。伯克的解释将崇高理解为一种即时的生理情感唤起,而不是一种高度知性的审美反应。这就是“肤浅的崇高”。与此同时,康德和阿瑟•叔本华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即,涉及假定的普遍认知能力的解释——并将崇高理解为一种情感反应,在这种情感反应中,对思想的理性反思,尤其是对人类在自然界地位的思考,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深刻的崇高”。

肤浅的崇高,类似于一种敬畏的即时反应,这种纯粹的认知评估,会让体验到的人感到震惊及不知所措。这很可能是所有第一次感受崇高美学的共同反应。但是当一个人徘徊在敬畏的体验中,并且开始思考令人敬畏的风景或现象的特征,以及它给人的感觉,那么这种认知情感的参与就构成了“深刻的崇高”。

为什么体验这种“崇高”感很重要??因为这对伯克来说,它是“大脑能够感知的最强烈的情感”。对康德和叔本华来说,这种体验同样也十分深刻。这就是康德描述他所谓的动态的崇高(即一种能感受到压倒性力量的美学体验的经验和意义的:

悬崖峭壁,漫天乌云……在与它们的力量面前,我们的一切反抗都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处在安全的环境中,看到它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而且我们很高兴地称这种感觉为“崇高”,因为它们使我们的精神力量远比平常强大,并使我们在自己的身体之中找到一种非比寻常的抵抗力,这给了我们勇气来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挑战大自然。

康德认为,这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让我们意识到,在大自然的伟岸身影下,我们如此弱小,根本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然而,它也揭示了我们作为道德主体和了解自然系统的人其实已经超越了自然。只要我们在道德上是自由的,能够有系统地理解自然,我们就在某种意义上独立于自然并优于自然。

对叔本华来说也是这样,崇高感觉中的审美沉思对象也具有“与一般人类意志的敌对关系(在其客体中表现为人类身体),并反对它,用足可以压制所有的强大力量抑制阻力”。但是,当一个人能平静的思考一个物体或环境时,即使这种沉思能够威胁到他的身体或心理健康,“崇高”的快乐仍然会产生。

叔本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当我们沉浸于对时间和空间这个广阔世界的沉思中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慢慢化为乌有,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渺小的个体,是意志的一种短暂的表象,就像大海里的水滴,逐渐消失,融化成虚无。但同时…我们立即意识到,所有这些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我们曾经对这个世界产生的不安感,现在已经慢慢消失。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似乎感觉到,它与世界是一体的,因此我们并不是因为世界的浩瀚而被打倒,而是被提升了。

在这里,我们对“崇高”感的描述在两种思想之间摇摆:一种是与大自然巨大的时空扩张相比感觉自身化为乌有,另一种是被“只有哲学才能阐明”的两种思想提升之感。第一种观点认为,作为认知、思考的主体,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天性——一个我们自己主观经验的世界。第二个令人振奋的想法是,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世界合一”的,与大自然在所有时空上的浩瀚统一在一起,因此我们“并非被大自然的浩瀚所压迫,而是被它的浩瀚所升华”。

根据康德的观点,“崇高”感的乐趣来自于对我们所具有的,超越自然的道德和理论能力的欣赏,而叔本华的观点则来自于对自我本质的双重反思。一方面,我们拥有认知主体的力量——我们是一个世界的主观创造者;另一方面,经验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揭示了我们在本质上是与大自然统一的。大自然的宽广就是我们的宽广;它的无穷大就意味着我们的无穷大。

康德和叔本华所提出的这些说法是形而上学时代的遗留吗?不。我们最好的科学并没有揭开我们对星空或浩瀚海洋的敬畏。科学也没有使火山、海上风暴、强大的瀑布或广阔的沙漠等环境不再威胁我们。

科学的理解加深了我们对这些环境和现象的敬畏和好奇,加深了我们对这些环境和现象及其内在和相关的人性的敬畏和好奇。当我们从美学角度出发,关注这些令人敬畏之处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为了这些环境而关注这些环境,并且带有一种欣赏的看法——它们就很容易引发出一些关于人类在自然中所处地位和权力的想法。

这种思想对人类来说是很自然的事,从科学角度看也值得尊敬。对某些人来说,它们构成了一种矛盾的感觉,即既与世界融为一体,又与世界格格不入;在这个宏伟的计划中,我感到自己渺小得可笑,渺小得微不足道,但尽管如此,我仍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知识、自由和价值的中心。

——END——

作者:Sandra Shapshay
原文标题:
At once tiny and huge: what is this feeling we call ‘sublime’?
原文链接:https://aeon.co/ideas/at-once-tiny-and-huge-what-is-this-feeling-we-call-sublime
译者:Yeeyh
编辑:航航严重吃土
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整合发布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