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公民抗命三巨人

《公民抗命三巨人:甘地、马丁路德.金、曼德拉》

在梁振英政府的暴力镇压下,争取真普选的学生运动迅速升级,非暴力的公民抗命行动“占领中环”不仅乘时启动,更瞬间遍地开花。以十万计巿民投身街头,以群众运动迎抗强权。但公民抗命的威力能否敌得过统治者的暴力,实有必要看看公民抗命的思想来源和具体实践。

这本书主要介绍三个历史人物─甘地、马丁路德.金及曼德拉,对公民抗命的想法和实践,并作出异同比较,以助了解公民抗命的力量和限制。

从观念看,印度圣雄甘地所理解的公民抗命,是其生命哲学的一部分。他深信真理就是宗教,而宗教本质就是道德。要活出自己的信仰,不能单单是个人的潜修和锻鍊,更要身体力行,与贫困者同在,服侍社会最基层和最卑微的人,促使人人平等,发挥人的善性,从而建立和谐社会。

甘地的宗教情怀使他全身投入政治,以非暴力公民抗争纠正时弊。在他而言,非暴力公民抗命(satyagrapha)有持守真理之意,藉著自我牺牲以改变某些错误或邪恶,并唤醒人的良知。他相信只有非暴力(Ahimsa)才能领悟真理,让人意识到爱,争斗才会停止,因此非暴力抗争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对马丁路德.金,公民抗命同样是宗教信仰的延伸。不同的是,他的想法简单直接,由基督教教义人人平等出发,一面坚持公义争取人权,一面怜悯众生,彰显仁爱,以爱还恨,感动人心。因此,公民抗命是以宗教情怀救赎罪恶的义举,参与者坚决要打倒不公义制度,却容不下暴力,否则以暴易暴,只会制造没完没了的混乱和问题。

如果说甘地和马丁路德.金都基于信仰,坚持公民抗命是目的又是手段,南非国父曼德拉则审时度势,视此为政治策略而已。他起初也主张非暴力抗争,以甘地为榜样,但随着白人不断镇压,他又转而以武力破坏政府设施,迫使其退让。他相信,非暴力抗争不适用于南非,因为白人政权对黑人反对运动镇压毫不手软,必须还以颜色。

不过,曼德拉以非暴力抗争为工具的想法,也同时令他相信,当和平谈判有望,便无须再诉诸武力。他虽然经历二十多年牢狱生涯,却仍能放下个人的挫折和愤恨,要求白人政府对话、谈判,以和平手法解决种族隔离的历史问题。他甚至吁请黑人宽恕白人,鼓励他们日后留在南非,共同建设没有歧视却有共同愿景的平等社会。

曼德拉的政治想法宗教色彩并不浓厚,却处处弥漫对人性的深刻反省。他认为人对镇压皆有恐惧,勇者并非无惧,而是努力去征服恐惧。他又表明政治抗争的路不易行,不要抱任何幻想,而任何巨大变革不是仰赖伟大英雄,而是由于“有充满勇气的平民”,才能为社会带来希望。

三位历史人物虽然对公民抗命看法不同,却同时为人类的尊严奉献一生,甚至牺牲性命。他们所表现的人性光辉,不单单是勇者无惧,更是以仁爱化解仇恨,宽恕团结敌人,以建立公义制度为依归,放下黑暗的过去,携手共建未来。

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