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闻报道说,日元上的人物要重新更换了。和原有的人物一样,准备要换上去的仍然多为日本民族的文化科技精英。碰巧,笔者3年前曾在名古屋有过短暂停留,因为要去超市购物,天天和日元打交道,心有所感,于是写了如下这篇短文。

出门在外离不开钱。时光如水,在名古屋不觉已快一月。因为天天要和日元打交道,一个月下来,无论纸币还是硬币,也算混了个熟面孔,对日元有了两点比较鲜明的印象。

一是干净整洁(上图)。硬币不说,纸币无论何种币值,一概的整洁如新,和周围干净整洁的环境很匹配。日本人习惯用钱包装钱,而不是把纸币对折起来揣在衣袋或裤袋里,所以纸币既干净又平整,新崭崭的看起来可谓赏心悦目。

二是各种面值的纸币上面,印的人物都各不相同。日元纸币分1000、2000、5000和10000元4种面值。面值种类比人民币纸币少了近一倍(人民币1元以上的纸币共有7种面值),但上面的人物却比人民币多4倍——因为7种面值的人民币除了一张毛脸之外,别无他人。

显然,日元的选人标准并不同于人民币——1000日元上印的是细菌学家野口英世、2000元的是女作家紫式部、5000元是女作家樋口一叶(上图)、10000元是思想家福泽谕吉。人民币以头面政治人物独一排他,日元则以文化科技人物众声喧哗。4种面值的日元中,2000元币值的基本不流通。并非人为规定,而是在实际流通中基本派不上用场。1000元以下的日元就全部是硬币了,面值分1元和5、10、50、100、500元6种面值(末图),硬币上面没有人像。

记得以前的人民币并不是那么呆板。如果没有记错,大面值的曾经有过朱德、刘少奇。他二位何时被拿下不得而知。其它面值的有过工、农、兵、女拖拉机手、放飞和平鸽的小女孩等等。人物脸谱之丰富,甚至可以说胜过日元。之所以当时被命名为“人民币”,不知道是否与真的有“人民”在上面有关?如今,7种面值一张脸——非毛勿视,相当标准的脸谱化。但若再做思考,却也为人们留下了可以想象的空间——仅就对毛泽东个人的评价而言,让他时时处于人们的视线之下,起码能起到警醒世人勿忘其千秋功罪尚须评说之功效。

对日本人而言,日元上的4位都是得到他们高度认同的杰出人物,被公认为日本民族的启蒙者、教育者。4位人物都为推进日本现代化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如万元币值上的福泽谕吉(上图),是明治维新时代最有影响力启蒙思想家,正是他提出了日本脱亚入欧论,是向日本民族灌输近代西方思想的先驱。福泽谕吉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中最早将“Civilization”一词译为“文明”。他多次游历欧美,发誓要“让西方文明诸国的空气吹袭日本”。其《脱亚论》在中国广为人知,虽然也不乏批判者。同时,福泽谕吉也是教育家、“庆应义塾“的创办者。后来庆应义塾大学和早稻田大学被誉为日本“私学双璧”。
令人称奇的是,福泽还曾预言,无论清政府出现多少伟大人才,抑或出现100个李鸿章,都无法进入文明开化之国。除非推翻满清,别无他途。更令人称奇的是,1901年福泽谕吉辞世,10年之后的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满清政府果然被推翻。到底是不幸被福泽言中,还是纯粹的巧合?

其它三种日元上的人物也非等闲之辈。1000日元上的细菌学家野口英世(上图),对梅毒和黄热病进行过独到的研究,曾三度被提名诺贝尔医学奖。2000日元上的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5000日元上的女作家樋口一叶是明治时代妇女社会角色变化的先驱,写出了《青梅竹马》、《十三夜》等名作,虽24岁早逝,但日本民族记住了她。

除他们之外,曾经流通过的日元上还有过其他一些人物:他们是民权运动者板垣退助;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的伊藤博文;“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上图);第一个把日本武士道介绍到西方的新渡户稻造,以及圣德太子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钱币是这个国家的“名片”,反映着这个国家的价值观。

日元上的人物以杰出的人文和自然科学家为主体,群星灿烂,褶褶生辉,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反映着国民的智慧与活力。似乎作为佐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位日本人拿遍了诺贝尔奖5个奖励领域的全部奖项——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奖。笔者曾去名古屋大学游览,参观过该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展馆。仅名古屋大学一家,就出现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的小林诚、益川敏英、下村脩、赤崎勇、天野浩等人。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都是日本战败之后的事。反观某些到处嚷嚷自己是“赢家”,事实上评判在大家的胜利者,这种现象更值得深思。

(上图为各种币值的日元硬币)

相形之下,以某个政治人物“独领风骚”占据一个国家大小面值的钱币,唯独不见人民踪影却偏偏把这种钱币叫做“人民币”,是不是有点名不副实?

更要命是,还是个死人。

【 民主中国首发 】 时间: 4/27/2019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