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贺佳先生的“暴民政治”

如果抛开体制外民主力量的参与和施压,指望中共的当权派“自行果断地扬弃专制的组织资源”,便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因为理性的强大的民主力量就是中共当权派走向和平演变的重要保证。

不成熟的推论

贺佳先生在“莫斯卡原理与中国‘暴民政治’”一文(刊十月号《争鸣》,以下简称“佳文”),用一半篇幅讲到大陆形势,归结为“不亦忧乎”——忧的是将会出现暴民政治。他的初步结论是:“从概率而言,邓小平死后的中国,出现官逼民反的暴民政治但又对中国社会破坏力极大,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新的专制的暴民政治的机率确实不小。”

预测未来的变局,见仁见智,又未得事实印证,各执一词,何必求同?我这里只是批评“佳文”罗列的“暴民政治资源特别充足”,在下与他的看法稍有不同,在此略作辨别。

“佳文”从五个方面找历史事实证明中国人有暴民政治的“集体潜意识”,但这些事实大多经不起推敲,如说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中国的辛亥革命等。关于法国的故事这里略而不谈,单说辛亥革命,就不能说是暴民政治。清廷宣布和平交权,宣统皇帝还保住了脑袋;倒是未庄的赵太爷挂上了自由党的徽章,回过头来不许阿Q革命,阿Q可不能算是暴民吧?八十年前的事不谈,且谈今年六月发生在四川仁寿的官逼民反,“佳文”把这一事件评估为“一场大地震的先兆”,这么说是恰当的,但把它作为“暴力反抗”,就言重了。仁寿县农民在忍无可忍下群起抗争,没有伤害一个党官,至多烧掉了两辆汽车,烧汽车之举,是区乡干部强行摊派,迫得农民揭不开锅,而他们却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去买小轿车享用,农民心里的怒火中烧,终于在烧汽车中得到了发泄,应该说是文明的。作者给他们扣上暴民的帽子,未免低估了当今农民的素质与水平吧?举一反三,“佳文”还列举“二亿多文盲,加上农村一亿五千万的盲流,加上城市失业群,极易成为‘以暴易暴’的信仰者”,这样的评价,也须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我的考察与“佳文”正好相反,我所“忧”者,是上述这么多芸芸众生,大部分对政治漠不关心,轻信中共的欺骗宣传,这两年所以产生一亿五千万的盲流,是由于农村种地不能养活自己而离开本土,向开放城市觅食。恰恰由于他们尚缺乏团结起来就是力量的觉悟的缘故。

“佳文”的另一条论证:“知识分子精英的理论误导,把民主政治万能化——有了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就会健康发展……这同中共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本质上是一致的,既然民主政治如此之好,何不只争朝夕地‘打极权,得民主’”这一段论点整个儿逻辑是混乱的。先不谈“民主政治万能化”并不等于民主政治,我们说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市场经济是不健康的,这么说有什么错呢?这已不是预测,而是不争的现实。

用中共当年的“打土豪分田地”来批评政治民主化的“理论误导”,可说是牛头不对马嘴,而中共当年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口号,并非暴民政治,而是中共的骗局、它以分田地赢得农民的拥护而取得天下,没几天又把农民的土地收归国有,并把农民紧紧拴缚在农村沦为次等公民(头等公民是城市户口)。指责中共以暴易暴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如说打土豪分田地为了“打极权,得民主”是不通的,在语法上就费解。

作者举了暴民政治的几处来源,经考察皆称不上“暴民政治”,连“潜在的暴民意识”也不是。不客气地说:作者的推理落空了。

莫斯卡原理的误用

“佳文”接着介绍了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原理(引文省略)。我没有读过莫斯卡的“政治学原理”,从“佳文”介绍的论点来看,他的原理与苏东坡在“六国论”文中的论述不谋而合。

这儿引一段“六国论”的原文:“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所以速亡者,盖出于养士,不可以不察也。夫智勇辨力,此四者(士所具备的特长),皆天民之秀杰者也。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将各有专长的‘士’集合在一起,比莫斯卡的组织严密似乎略逊一筹)。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灭始皇二世(六国与秦二世,皆虐待其民)。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这里我要指出的,苏轼把社会进步和稳定的要素寄托在具有四大能人身上,而下放在某个领导阶级身上,这一发现,似乎比马克思还高明,让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各人之所长(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看来,苏轼所谈“士”的概念,比现今的知识分子略宽)。至现代来检验,证明它还是真理。“佳文”引证莫斯卡原理,其价值便在此。如果承认苏氏和莫氏所言非虚,那么,分析社会的动乱或稳定,取决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动态和时尚,不取决于二亿多文盲加上一亿五千万的盲流。

我说“佳文”误用了莫斯卡原理,因他说:“中共四十年的统治,有效地消灭了被统治者的一切组织资源……”这个评估未免绝对化,而且犯了形式主义的毛病。从表面来看,中共除了几个御用的组织外,连天主教、基督教都成为官办的,“佳文”有所不知,现在地下的基督信徒就有上千万人。即今年内中共逮捕的地下民运组织,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中国同民会(三成员判一至五年徒刑),甘肃有社会民主党,湖南有学自联,湖北则称共和党(为首的张明鹏已被武汉中级法院判刑五年),北京有中国自由民主党、中国自由工会、中国进步同盟等(今年十月,共起诉十六名民运人士,离假释魏京生等三人刚一个月,故民间有“前门放魏京生,后门抓刘京生”的传言,刘京生便是中国民主党的发起人之一)。

正由于“佳文”看不见潜在的民主组织,所以埋怨起“民主政治万能化”来,这是不足为怪的。本人并不信奉民主政治万能论,不过我要说,要避免大乱和暴力政治,民主政治理念的传播和民运组织的存在倒是对症下药的良方,而这一股健康力量现在正日益壮大起来。中共用残酷镇压可以摧毁它的一个零部件,但动摇不了它的整体。

至于“佳文”举文革中的一哄而起的造反组织,只要毛泽东一声令下,立即土崩瓦解,以这段史实证明民间组织的脆弱,不堪一击。严格说来,红卫兵造反派组织没资格称作“民间组织”。众所周知,各地造反派之蜂起也,是毛的愚弄群众、服从权力斗争的需要而设,故其兴起也暴,其瓦解也疾,它是常规以外的特例,与莫斯卡原理无关。

“佳文”把八九民运的惨败跟造反派组织的烟消云散等量齐观,置于“中共有效地消灭了被统治者的一切组织资源”的框框里,虽然文中也有两句肯定八九民运“是震撼世界的正义之师”,却没看到北京学生、市民成千上万人与中共独裁政权公开挑战的意义,它的失败不是“民间组织资源的薄弱”,而是当权派的强暴和残忍所致;民主运动出师不利,这是很遗憾的,正是由于当权派赤裸裸地暴露了他们的凶残面目,反而激起更多人民的觉悟,因而为下一回合的民主抗争创造了更广阔的社会基础,这样的推理才是莫斯卡原理的正确阐释。

“佳文”开头一段罗列暴民政治的丰富资源,第二段根据莫斯卡原理找出中共已消灭了一切民间组织资源,推测“暴民政治成不了气候,不能达到目的”,再加上国际上不会支持中国的动乱和移民潮,因而只剩下和平演变一条路。且不论作者习惯于把不同属性的历史事件硬凑在一起的牵强附会,他最后选择了“和平演变”的道路,还是令人欣慰的,本人的设想也希望未来的中国能走这条路。

不过对和平演变也有不同的阐释,可以有改朝换代的激进主义,也有指望一党独大、不允许民主派介入的平稳过渡等等。有一点我深信不疑者,不管邓谢世后会出现某种失控现象还是局部大乱,经过几番较量和角逐后,民主政治必将在大陆取得胜利。它的对立面,即一党专政和独裁体制必将推倒,为此付出相当的代价,从历史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值得的。

和平演变的几种可能性

“佳文”最后一节赞扬了戈尔巴乔夫的“天鹅绒式的和平演变”,他说:“真正代价最小的和平演变,应是拥有最大组织资源的共产党内改革派自行果断地扬弃专制的组织资源,党外拥有很弱组织资源的民主派是难以实现和平演变的。”

“纽约时报”的记者纪思道也有类似的设想,不同之处,是他把和平演变的主角定位在朱镕基身上,民运人士的代表只配作陪客,掌握权力的仍是改了名称的共产党(原文刊于十月三日《纽约时报周刊》)。

这种善良的愿望带有片面性,就因为他们的心目中的人民是群氓,是暴民的资源。因此,他们眼睛向上不向下,寄希望于有权力的上层,而忽略了无权者和“智勇辨力”的知识精英;他们只看到中共是铁老虎,没料到在内外危机重压下,铁老虎会转化为纸老虎!例如,中共党员的庞大数量虽属世界第一(“佳文”所说的中共拥有最大组织资源是一种表面现象),但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雪崩的速度恐怕不会比苏共崩溃慢。

民主派目前的实力虽是弱小的、隐蔽的,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会释放出天翻地覆的能量。这种能量或许带有破坏性,但民主派是理性指导的政治力量,它所破坏的只是中共一党专政的官僚体系,以及专门欺压人民的专政机关——公检法和几千个劳改营等。说得温和些,不妨说是“改组”吧,不过我不想在语法上掩盖其破坏旧秩序的性质,正如推倒柏林墙不能称作“改组”或“暴力”一样。不破坏“四项基本原则”所坚持的黑色网络,所谓和平演变仍是维持一党独大的专制体系,那正是保守派以及十大家族求之不得的美满结局,即和平演而不变是也。

上述两位设计师提供的方案里,还有二条十分离奇的构思,即把民主派力量排除在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之外。要知道,如果抛开体制外民主力量的参与和施压,指望中共的当权派“自行果断地扬弃专制的组织资源”,便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本文题为“和平演变的保证”,即是指理性的强大的民主力量是中共当权派走向和平演变的重要保证。具体的做法是体制外民主派与共产党内开明派联手,为建设一个民主的多元的新中国而共同奋斗。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站到民主政治这边来,开头就得到了文艺界、新闻界(包括党内的民主派)的合作和支持,他并不是孤立的体制内改革派。戈尔巴乔夫的下台,恰恰由于该动手术他犹豫不决,并重用了一批保守派人物,引起人民的不满。

历史的变数大多是出其不意的,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必在熟门熟路的几个熟面孔里兜圈子,未来的中国戈尔巴乔夫不会在众人猜谜的焦点人物中,偏偏是在不可思议的冷壁里杀出一位盖世英雄来,也未可知。

《争鸣》1993年12月1日号

文章来源:王若望纪念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