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自驾游系列之六
秦川雁塔 2016-12-02
离开了米拉马雷城堡,我们很快又进入了斯洛文尼亚,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斯洛文尼亚西部的波斯托伊那溶洞。波斯托伊那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实“喀斯特”这个词最早就是起源于南斯拉夫,因为这里有一片石灰岩构成的山脉就叫喀斯特山,此地多岩溶地貌,当时的欧洲科学家就以此为标准,用“喀斯特”来称呼这种地形。中国文革的时候一度非常左,曾废除过这个称呼,用“溶岩地貌”来代替,当然现在“喀斯特地貌”还是通用术语。
不过由于我的家乡广西随处可见喀斯特地形,而我当初插队的地方又是在石灰岩大山区,早就审美疲劳了,见过了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我一直觉得石灰岩地貌最美不过如此。更何况当年我插队的地方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谈不上什么审美,反倒是这种地貌不利于人类生存的一面使我们深受其苦: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的溶岩地貌很多都是裸露的石山,而且很多都是所谓的喀斯特漏斗形盆地——很小的封闭空间内没有地表水,所有的水都在地下,地面上只是一个个漏斗形小盆地,其间有很多的流水洞,现在最大的一些流水洞已经成了风景区,并且有了另一个颇富神话色彩的名字——天坑。
广西百色地区的乐业天坑,现在是著名景点了,这样的地方当初可把我们“坑”惨了
但是这样的地形对于生活在里面的人来说却意味着无数困难——由于地表存不住水,不下雨时旱的不得了,但只要一下雨,由于漏水口很小,整个漏斗又会淹成一个湖,所以这样的地方既怕旱又怕涝,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典型的穷山恶水,风景再好,人们也没办法欣赏。
所以此行到前南来,我本来对喀斯特景观没有多大的兴趣,但因为这里因此世界闻名,还被选入了联合国的自然遗产名单,我们当然“走过,路过,不能错过”。本来我选定的是什科茨杨溶洞,但是我们的z副团长发现,什科茨杨溶洞虽然在学术界名气很大,在旅游界知道它的人却不多。原来在这里,一旦被联合国定为自然遗产,当地就会对它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限制开发,在到达方式上也人为保留了一定的障碍,这和我们设立各种名目的“遗产”就是为了大搞旅游开发的做法大相径庭。
既然什科茨杨不能搞旅游开发,而前南地区的溶岩地貌又那么有名,人们自然就会在其他地方另辟蹊径,刚才我们经过的普利特维采就是一处石灰岩溶岩地貌景观。大家知道,石灰华形成的台阶形湖盆和瀑布群就是一种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又叫泉华台地,在我国的九寨沟、土耳其的帕姆卡莱和美国的黄石公园都有,但这些地方的白水台都比较小,泉华都裸露在外,一眼望去像是雪白的梯田,而普利特维采的特点是泉华规模都非常大,而且周围都长满了植被,所以我们见到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湖,彼此之间有很大的瀑布相连,其规模远比上面提到的那些景点壮观,但裸露在外的石灰岩却很少。
“克罗地亚九寨沟”——普利特维采
无论是普利特维采还是波斯托伊那,地表上都见不到中国西南地区的峰丛或峰林,更没有桂林或阳朔那样的景观,乍一看根本让人察觉不到这里的石灰岩地貌特色,而其真正的奥妙都是在地下。前南地区的地下溶洞非常发达,长达几十公里的地下溶洞不止一处,克罗地亚、波黑和塞尔维亚都各自开发了大规模的溶洞旅游区,但是开发历史最久的当然还是波斯托伊那,它也因靠近什科茨杨,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一战以前,当时斯洛文尼亚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就有人对这里的地下溶洞进行了备战改建,用以屯兵屯粮;到了1928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脱离奥匈帝国不久,这里就铺设了长达24公里的洞中铁路,成为日后发展溶洞旅游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此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这里逐渐发展成繁华的小镇,现在每年都会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到此观光。
平凡之下,另有乾坤
茜茜公主也曾到此一游
我们到来时,这里已经有了一系列的配套景观,小桥流水、大风车、仿古建筑一应俱全,蓝天白云,秋意盎然,但若仅仅如此,这样的“颜值”在欧洲尚不足为奇,所以我一开始没抱太大希望,但一坐上小火车,两岸连绵不断的典型溶岩景观让我大吃一惊,尤其值得一提的有两点,第一,不同于国内的溶洞景区,这里没有用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打造出的彩虹王国,洞中所有光源均为普通的照明灯,仅仅能够祛除黑暗,却无法营造出光怪陆离的效果,眼前所见的石柱、石笋、钟乳石都是它们最质朴的模样,但是其出神入化、巧夺天工丝毫不逊于彩灯下的造型。
第二,这里的讲解员不会像国内的同行一样,为了吸引游客牵强附会地把一块石头与真真假假的神话传说联系起来,解说词的内容大多是形成的条件、年代、开发历史等客观的、知识性很强的内容。但溶洞本身的壮观绝不亚于我见到的国内任何一个溶洞(当然,我看过的不是很多,贵州最新开发的织金洞我就没去过。)
近百年来,“溶洞快车”忠实地载着一批又一批游客驰骋在迷离的地下宫殿中
令人叹为观止的不仅仅其规模大,(除了长达24公里的洞内火车可到达的地方外,还有很大一片徒步游览区,各种各样的游览线路像蛛网般铺散开去,我们只游览了其中一小部分,就花了2个小时),而且景观变化类型之多更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开阔的一个溶岩大厅本身就是集各种地貌于一体的地下王国:一个巨大的石笋不知什么原因内部中空,“肚子”里面也长满了钟乳石,形成了让人啧啧称奇的洞中之洞;一座高达300米,分为数层的洞中之山兀立眼前,山上还有桥,名唤俄罗斯桥,据说是由一战后被俘至此的俄罗斯苦役修建而得名的;周围环绕着无数千奇百怪的帐幔式、垂拱式、柱式钟乳石,此般景色若是放在国内,还不知又会生出怎样匪夷所思的神话传说了。
话不多说,上!照!片!
(微信ID:qhjy_gzh)
长按二维码,请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