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雁塔 2016-12-12
自驾游前南系列之九
的里雅斯特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犄角旮旯,一般去意大利旅游的人很少走到这个地方,但是从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去则很方便。也许正因为如此,相比起很多盛名在外,人山人海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来说,国人对它的认知度不是很高,甚至有的旅游杂志称它是“最被低估的旅游地”,其实这里的旅游资源很丰富。
的里雅斯特市中心的广场,周围都是建于18-19世纪的优美建筑。至于不同时期的教堂比如圣斯皮里东塞尔维亚东正教堂、始建于11世纪的圣西尔维斯特教堂、17世纪的圣玛丽亚•马乔里教堂都值得一看。在这些景点中,知名度最大的当属距离的里雅斯特8公里路程的米拉马尔城堡。
我们去的时候所有的车位停的满满的,游人摩肩擦踵。这座城堡紧邻亚得里亚海边,建于19世纪中期,最初的主人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的兄弟马克西米连大公,既有城堡建筑又有园林设计,据说这园中的树木还有不少是马克西米连大公亲自挑选的。后来,城堡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东非的意大利最后一位指挥官奥斯塔公爵阿梅戴奥王子的住所。在作为的里雅斯特自由港临时政权的申请机构的时期,城堡还是驻的里雅斯特美军的司令部。
的里亚斯特还以保留较多的罗马遗迹而著称。早就知道的里亚斯特有一座建于公元前33年的里卡多拱门,因为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在十字军东征时回国途中经过此门而颇具传奇色彩。所以我们拿着GPS到处找里卡多拱门,因为这一路上所见的罗马时代建筑大多高大巍峨,眼睛只是往上看,不曾想差点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一个不起眼的门槛就是里卡多拱门,让我有些失望。
“赫赫有名”的里卡多拱门
罗马时代的两个神庙都在圣朱斯托山上。宙斯神庙遗址在广场附近,而雅典娜神庙遗址在教堂下面,现在还可以看到它的一些残迹。较有名还有与罗马门同时代的罗马剧院,就在圣朱斯托山下,面朝海背靠山,剧院的石材建筑都完整保留,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
米拉马尔堡
夕阳下的罗马剧场
当然,我们之所以去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它和南斯拉夫的历史是有关联的。
二战时期这里也是德国支持下的墨索里尼在北意大利控制的最后的一块地方。二战结束时这里先是被意大利的反墨索里尼抵抗组织进驻,接着在盟国正规军未及到来前,同属盟国方面的南斯拉夫军队占领了这块地方。当时杀了不少人,有纳粹和法西斯分子,但也有不少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并不是法西斯,甚至是反法西斯人士,却都只是因为不认同南斯拉夫而被杀。
Foiba di Basovizza
——用以纪念死于南斯拉夫游击队手中的意大利和其他民族的受害者
作为战后胜利者惩罚战败方乃至祸及平民的残酷性以前谈的不多,实际上像苏军在所有境外地区杀人、抢劫、强奸妇女的问题是一直被人诟病的。南斯拉夫军队不像苏军那么糟糕但也有这类问题。
于是南斯拉夫与战后意大利以及支持意大利的西方盟国就此闹翻。从宏观上讲,这也是开启“冷战”的一系列事件之一,只是后来铁托脱离苏联阵营而成为东欧国家中与西方关系最好的,这件旧事就不太有人谈了。
实际上这次冲突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954年,其余波甚至延及1970年代。冲突发生时铁托在整个东欧阵营中是最激进的,他的思想非常之左,想靠斯大林的支持把这块地方整个拿下来——当时这块地方不仅包括今天我们看到的的里雅斯特市,也包括后来成为南斯拉夫最大海港的里耶卡(意大利称阜姆)以及普拉以北的伊斯的利亚半岛(南斯拉夫称伊斯特拉半岛)上的大片地方。在二战前这里属于意大利,而并不属于战前的南斯拉夫王国,所以西方把铁托占领该地视为非法。
但铁托当然也有他的理由,因为早在“一战”以前,的里雅斯特是属于奥匈帝国,而不是意大利的。而南斯拉夫本来就是战后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各切出一块地方来奖赏塞尔维亚而形成的新国家。当时协约国方面没有把的里雅斯特也一并奖给塞尔维亚(南斯拉夫),而是给了同样是战胜国的意大利。但南斯拉夫一直认为既然自己继承了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这些前奥匈领土,那么奥匈对与之毗邻的的里雅斯特(南斯拉夫认为那里住有斯洛文尼亚人,应该是斯洛文尼亚的一部分)的权利也应该由自己继承。铁托也正是以这段历史为理由来争取这块地方。这成为他与西方盟国从战时密切合作到战后破裂的转折点。但更戏剧性的是:这后来也成为南苏关系恶化的一个原因。
这个时候苏南关系还处在蜜月时期。斯大林劝铁托让步,大家可能都知道,斯大林想在维也纳、柏林、尤其是捷克问题上要得更多。因为根据雅尔塔协定划定的势力范围,在捷克和波兰问题上,西方对斯大林让步;于是作为交换苏联就要在有些问题上向西方让步,在希腊和的里雅斯特问题上斯大林愿意向西方妥协。最后铁托占领了的里雅斯特四十天,然后不得不从市区撤走(但仍然留驻在市区周围的郊外即所谓B区)。这在意大利历史上很有名,叫“的里雅斯特四十日”。
后来铁托撤军,也只是撤出了的里雅斯特城,包括伊斯特拉半岛还是在他的控制之下,然后就一直与意大利处于对峙状态——意大利一直要收回这个地方,而铁托则要求把的里雅斯特市也拿下来,两边一直悬而未决,扯皮到1947年。斯大林说“我们要达成妥协”,于是成立了一个的里雅斯特自由区,把这里整个地区都划为国际共管的、对所有人开放的、免签证的地区。只是在民政管理上划分了AB两区,A区就是的里雅斯特市,B区就是伊斯特拉半岛,这里由南斯拉夫管,那边由意大利管,当时这里就有点像柏林墙建立以前东西柏林的状态,是一个东西方之间的缓冲区。
分而治之的缓冲区
但是双方对这个结果都不满意,因为这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1954年。这时南苏关系早已破裂,铁托才对西方实行温和政策,以求退出冷战、实现中立。于是双方同意结束“的里雅斯特自由区”,完全按照AB区的划分,A区给了意大利,B区给了南斯拉夫,各自纳入自己的主权之下。但即便如此,当时双方的中央政府都没有同意这个方案,也只是斯洛文尼亚和的里雅斯特大区两个地方政府方之间达成的协议,所以还是处于不太明确的状态。
自由区纪念碑
而另一方面,苏联要换取西方其他方面的让步而拒绝支持南斯拉夫在的里雅斯特争执中的强硬立场,则成为南苏关系最初的裂痕,后来加上“巴联”等其他因素,终于导致南苏全面破裂。1952年11月铁托在南共六大的政治报告中说:划分势力范围的这种做法一旦暴露,对于那些“认为苏联是无私的,相信苏联是小国人民的保护者来说,这不啻是第一次道义上的打击,我对苏联、对苏联政策的正确性第一次产生强烈的怀疑感”。
直到1975年南意两国签订奥西莫条约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条约确定A、B两区分别归属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它划定的界限就是今天的南意边界。的里雅斯特问题的解决和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成为“不结盟国家”,使南斯拉夫率先退出了欧洲的冷战。所以说,无论南斯拉夫进入冷战或退出冷战,都是以的里雅斯特为标志的。
这个地方非常重要,的里雅斯特位于亚得里亚海的最顶端,整个中欧的腹地都是以它为出海口,这里当年是中欧霸主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港口和海军基地,现在则是意大利的第一大港。19世纪奥匈帝国不仅很早就修建了维也纳到的里雅斯特的出海铁路,甚至还计划修建凿穿几条大山连通多瑙河与亚得里亚海的“南方大运河”,今天我们看到的里雅斯特证券交易所大楼前的“大运河”是条莫名其妙的断头河,而当年它就是计划中南方大运河的出口。
美丽的烂尾工程——大运河
这条运河如果修成(当然很难,即便奥匈帝国不垮台,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也很难想象它如何穿过那些大山),的里雅斯特就会成为世界大港、“南方鹿特丹”,即便没有这条运河,它的重要性也已经很明显。的里亚斯特超过了热那亚等传统的意大利5大港,更不用说旁边的威尼斯了。这里的里约卡当年也是南斯拉夫第一大港,也是最繁华的地区。这样划分后,两边发展都很快。这里始终都是前南斯拉夫最富的地方,现在一半归克罗地亚,一半归斯洛文尼亚。右翼的反共主义者认为把的里雅斯特出卖给意大利也是共产党的罪状之一,但由于意大利是最早支持这两个地区独立的国家,再加上自由区时期,两边的人也都迁移完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提了。
(微信ID:qhjy_gzh)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秦川雁塔)
本公号所有文章由学者秦晖、金雁原创,
版权所有,欢迎注明出处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