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2014-03-28

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克里米亚入俄条约以及规定其地位和边界等细节的宪法条例。这标志着克里米亚正式并入俄罗斯。对于外国观光客来说,只要获得俄罗斯签证,便可以畅行无阻地去克里米亚旅行了。克里米亚半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很多。

前来克里米亚半岛,首先要去的就是撒朋山。此山位于塞瓦斯托波尔城外,山不算高,实为丘陵,它从黑河绵延逶迤7公里,延伸到塞瓦斯托波尔西南沿海的卫星城巴卡克拉瓦。撒朋山译成突厥语的意思,是肥皂山——因撒朋山上特产漂白土,当地人用它生产肥皂。若君前往撒朋山,千万不要忘记买块当地肥皂作纪念。撒朋山从南部环绕塞瓦斯托波尔城,形成天然屏障,故而具有战略意义,所以,史上一直将塞瓦斯托波尔称为要塞。

1854年至1855年,塞瓦斯托波尔人为了抵御英法联军的进攻,在撒朋山与敌人发生过3次大决战。如今撒朋山上修建有带大型透景画的战争纪念馆,是海内外游客前来克里米亚旅游的必去之地。

纪念馆所在地恰是当年英法联军司令部的观察所,而撒朋山保卫战,也是夺取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关键之战。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希特勒军队也曾占领撒朋山,并从此地向市内发动进攻,但被苏联红军第7海军陆战旅击溃。1944年,在解放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斗中,撒朋山制高点,又成为德军第17集团军驻守的阵地。他们在山坡上修筑了防御地带,构建了36个永备火力点以及几十座多层机枪火力点。撒朋山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德军在这里所投入的兵力多达7.2万人,苏联红军也投入了多达7个师的兵力,厮杀规模之大,场面之宏伟,堪称克里米战争史之最。

撒朋山上最早的纪念碑,是1944年为苏军51集团军烈士修建的方尖碑,它至今仍保留着初建的样子。方尖碑高约28米,材质为灰色花岗岩,其基座为红色抛光花岗岩。这座纪念碑最后一次修缮的时间是1964年,距今已经过去50年。旁边的纪念墙上,镌刻着240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为解放塞瓦斯托波尔而捐躯的英烈姓名以及其他获得红旗勋章、苏沃洛夫勋章和红星勋章的苏军先烈名字。方尖碑底座上的题词是:“荣誉属于你们,勇敢而无畏的人!人民向你们歌颂永恒的荣耀。英勇而生,悲壮而死的人们啊,你们永垂不朽!”

赫尔松涅斯古城是国外游客喜爱的城市,除了风景好,主要还在于它有古可访。在欧洲游客的眼中,赫尔松涅斯古城的所有价值,在于它的历史和宗教。赫尔松涅斯古城,在克里米亚划归俄罗斯之前,曾是乌克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历史和考古专家评为“乌克兰七大奇观”。它不仅是克里米亚的名胜古迹,也是原乌克兰国家历史古迹博物馆。

赫尔松涅斯,是古希腊语“半岛”的意思。这座巨大的博物馆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的赫尔松涅斯古城,为古希腊人2000年前所建,目前该古城划归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加林区管辖。现在,赫尔松涅斯古城是北部黑海边疆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实际上它是当地最著名的旅游度假区,那里的天然浴场最吸引游客。

赫尔松涅斯城原本是希腊殖民地,黑海之滨的赫拉克勒亚人,于公元前528年至529年建造了该城。百年之后,赫尔松涅斯人开始对外扩张,战火硝烟,使得赫尔松涅斯城的面积得以数倍扩张。但是,2世纪时赫尔松涅斯人与西赛亚人的战争,又使得赫尔松涅斯城丢失了土地。赫尔松涅斯人求助于庞特国王米特利达特出兵相助,夺回了克里米亚东部的科尔琴半岛。但是整个赫尔松涅斯城,却被迫置于庞特王国的统治之下,直到凯撒大帝重新赐予赫尔松涅斯自由,将其命名为罗马帝国的自由之城——赫尔松涅斯。

公元4世纪,基督教传到了赫尔松涅斯城,以后5个世纪,基督教一直是赫尔松涅斯的主导宗教,因而古希腊文化逐渐被消灭,赫尔松涅斯城也并入了拜占庭帝国的版图。9世纪时,赫尔松涅斯已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军事行政州。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在赫尔松涅斯带领整个基辅罗斯受洗,正式皈依基督教。15世纪,赫尔松涅斯城由于连年战乱逐渐走向衰落,直至崩溃。19世纪,专家和学者开始对古城遗址进行挖掘和整理,并且将它逐步建成为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

现在赫尔松涅斯古城,是一座展览馆和博物馆无处不在的旅游胜地,陈列和展示着19世纪以来的各类出土文物,城内还保留着原苏联唯一一家古希腊剧院。作为游客,假如你夏季来此观光,万不可错过这里的戏剧节目,夏季这里上演的都是塞瓦斯托波尔剧院的精彩剧目。此外,赫尔松涅斯剧院也极其古老,它建于4世纪前后,可容纳1000名观众。而在古代时,它是专门用于集会和庆典的。古罗马统治期间,这里还被辟为角斗场。后来,基督教被列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剧院所有剧目都遭到禁演。

赫尔松涅斯古城的大钟也不可错过,它是1778年用缴获的土耳其军队的大炮熔铸的。古城的美丽还在于,它将教堂历史的废墟、精美的园林与苍茫大海融为一体,传达出世纪变迁、宇宙浩瀚的旷远与怀想。赫尔松涅斯古城共有3座天然浴场,黄沙、海湾、碧水、白鸥与礁岩融为一体,处处美景,令人心醉。

再说赫尔松涅斯古城,市内中心地带曾经修建了多座教堂、祭坛和神像。公元4世纪,基督教传入赫尔松涅斯古城之后,这里又修建了7座教堂。19世纪中叶,为了纪念带领基辅罗斯皈依基督教的弗拉基米尔大公,人们修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教堂。上面说到,赫尔松涅斯古城皈依基督教,剧院的演出被迫停止,但是,那些年,教堂的修复和重建却做得红红火火。

城内有一座著名的中世纪教堂,就是大柱厅教堂,它建于公元6世纪,那高耸的廊柱,用大理石制成,重量达350公斤,上面绘有形态各异的十字架,犹如形形色色的虔诚信徒。中央大厅进口处的地板上,隐约可见用希腊语写着:“每一次呼吸都在赞美上主。”大柱厅教堂毁于10世纪,后来人们又在它的废墟上建造了小柱厅教堂,随着时光的流逝,无论是废墟中的历史,还是历史中的现实,无不构成赫尔松涅斯古城永不枯竭的生命,融入克里米亚美丽的传说。

(下篇)

2014-04-03

克里米亚的坎努艾斯城堡是个旅游的好去处。它于1371年至1469年建于克里米亚半岛的苏达克城,后在土耳其时期易名为巴拉克拉瓦。

14世纪,坎努艾斯人经拜占庭国王恩准,在克里米亚落户,并在当地为他们修建了数个城堡,坎努艾斯城堡便是其中之一。1354年,蒙古军队入侵时,焚毁了坎努艾斯城堡。城内居民被迫与蒙古军队签约,交出当地的管辖权,坎努艾斯城堡才得以重建。

重建后的坎努艾斯城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称为圣尼古拉城,也叫上城;第二部分,称为圣格奥尔基城,亦称下城。圣尼古拉城修建在先,城边上修了一座15米高的塔楼。城管部门雇佣的工作人员、警卫、公职人员、公证人和翻译等,均住在上城。城内市政设施相当完善,市内用水,是用陶制水管引来的山泉。

下城圣格奥尔基城,比上城稍晚建立,为普通人所居住,如经商者、修船匠和渔夫,还有一些手工业者。下城也是坎努艾斯城的市场所在地。据史料记载,当年这里的交易,无所不有,包括土地、货物出售,甚至有人贩在从事交易。

坎努艾斯城堡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执政官手中,他们分别由财政人员,东正教主教、副主教,法官,部落族长,通讯员和司号员组成。15世纪时,城堡的警卫部队大约有40人,由弓弩手、理发匠、司号员、宪兵组成。据史学家讲,坎努艾斯城堡建立了纳税制度,其纳税方式颇为有趣,如城堡警察局局长,根据最高行政长官的命令,可征收渔夫捕鱼总量的十分之一为国有;对商人的每一批货物,则对货主征收一定额度的葡萄酒充公。

最终,坎努艾斯如欧洲其他中世纪小国一样,难以抵抗奥斯曼帝国的强大攻势,它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也被迫承认了土耳其对黑海的统治权。到1475年,土耳其人几乎占领了整个黑海地区,包括希腊和意大利的所有殖民地。

在坎努艾斯城堡的外墙上,有段文字记载说,1463年,就在坎努艾斯城堡彻底消亡的最后几年,它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和翻建。2004年至2007年,乌克兰国家文物部门,曾对坎努艾斯城堡的一座塔楼进行过恢复重建。但是,2008年7月16日夜晚,忽降暴雨。次日凌晨时分,塔楼的重建部分轰然倒塌,尚未重建的那部分也迅速坍塌。

俄罗斯黑海舰队水手俱乐部,也是游历克里米亚半岛不可忽略的一个人文景观。特别是在今天,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时刻。

俄罗斯黑海舰队水手俱乐部是1954年苏联政府为纪念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100周年而修建的一座建筑,它浓缩了官方的多层含义。1954年,是俄乌历史上的一个关键年份,即俄乌合并300周年。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礼物划给了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同年,俄罗斯黑海舰队水手俱乐部,在塞瓦斯托波尔竣工。这表明苏联高层,一方面将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另一方面,也不会放弃那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军港。

俄罗斯黑海舰队水手俱乐部的建筑方案总策划人为苏联著名建筑学家博格丹诺夫。著名军事建筑专家吉列耶夫和苏联总设计师舒米洛夫也参与了设计。该俱乐部坐落于塞瓦斯托波尔市内的乌沙科夫广场,这里也是市内中央环线的开端。此地通往海滨伯爵码头,其左右两侧的主干道,分别为列宁大街和滨海大街。

俱乐部整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即楼体的廊柱部分、塔式背景上的四层楼建筑部分以及凸出的半圆厅部分。建筑师对俱乐部侧墙的构想,强调了其宏观和微观的对比效果,在此,不同的建筑元素既矛盾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设计上,其檐部、护栏、外墙与地面质地和颜色都很搭配统一。

此外,这座建筑在整体设计上,还采用了不对称风格。高耸的塔楼上设有瞭望台,安装了可以奏乐的大钟,它所鸣奏的乐曲,是这座城市的市歌《传奇的塞瓦斯托波尔》。歌曲的作曲是穆拉杰里,作词是著名的俄罗斯苏联诗人格拉多夫。2000年,他因此获得塞瓦斯托波尔荣誉公民称号。

俄罗斯黑海舰队水手俱乐部,除了具有建筑美学价值之外,还具有文化功能和演出使命。著名的俄罗斯卢那察尔斯基剧院,就开设在俱乐部内。此外,塞瓦斯托波尔城里还创办了一座剧院,即拉夫连涅夫剧院。据说,城里的那所剧院,是俄罗斯黑海舰队水手俱乐部大楼建立之前,既已创办,后划归俱乐部管辖。

在战火纷飞的卫国战争年代,剧院亦如士兵,勇敢地承当了应尽的义务。剧院的演职员,曾在战舰、壕沟、医院和机场为苏军士兵演出。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共进行了250天,剧院的演员分组开赴前线劳军。

不仅如此,在苏军解放东欧的战场上,也留下了剧院演员们的身影。据俄罗斯黑海舰队水手俱乐部统计,拉夫连涅夫剧院,在整个卫国战争中,共向前方将士与和平居民,奉献了1500场音乐会和713个戏剧节目。

目前俄罗斯黑海舰队水手俱乐部剧院,一方面是歌舞戏剧节目的排练场地,另一方面俱乐部组建了歌舞演出团队,奉献更多的精彩节目,同时也是青少年表演爱好者的实习基地。可见,俄罗斯黑海舰队水手俱乐部的意义,早已超过当年苏联修建它时的设想。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