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词典酱 有道词典 2019-09-03

昨天,一条微博引发了网友们的一场激烈辩论。

一位博主在和母亲晚上逛盒马鲜生时,撞见了员工大规模丢弃食物的一幕。

她的摄像头,偷偷拍下了餐盒精美的新鲜饭菜、海鲜、甜品、饮料、点心,一批批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的过程。

两人一边买,店员一边扔剩余的。

这家超市规定,每天货架上的生鲜食品、熟食,哪怕是8点刚刚出炉的肉粽、现煮的杨枝甘露和早上现摘的蔬菜水果,到了晚上9:30,一概要下架销毁。

这一幕,让博主的母亲,一位勤劳朴素的上海老阿姨深感震撼。

她不停地对女儿念叨:“多好的食物啊,白白浪费啊!你们怎么可以就这样扔掉?巨大的浪费啊……”

晚上9:30之前和之后的连锁超市,的确是两个世界。

白天,这里新鲜、精致、便利、高效,到了夜晚,成批的食物一秒变成废品,被扫下货架,贴上封条装上卡车,被运走销毁。

正像博主妈妈所忧虑的: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饿肚子吃不起饭的人,这里却在成吨的扔掉食物。

01

许多人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挨饿的人,然而事实远比我们想得更严峻。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每2.3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从你开始到读完这个句子这段期间,已经有四个孩子因此而死,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东西吃。

一份统计报告指出,在中国,因饥饿导致营养不良的儿童,竟占了10.6%。

还记得那档送城市孩子去山区家庭寄宿的《变形计》么?其中就曾上演过这样的心酸一幕:

来到山区的富二代半夜饿得受不了,起床找吃的,翻遍了整个房子却只发现了几枚土豆。

第二天,他下山将自己的吉他押给了小卖部老板,换来了两碗泡面;

家里的孩子闻到香味,全都咽着口水,眼巴巴地靠了过来。

家里的长子说,弟弟妹妹们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东西。

曾有一组新闻图片让无数人为之心碎:一个小男孩捧着爷爷让给他吃的这碗粥,默默地站在屋外掉眼泪。

去城里打工的爸爸带了一碗泡面上火车,却没舍得吃掉,带回家煮给了最小的孩子……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许多孩子从来不懂什么理想抱负,他们梦想中的好日子,或许只是每天吃到饱。

而在城市的便利店里,每天货架上没能卖掉的那一批生鲜,不仅尚可使用,有的熟食在下架时还冒着热气;

这些被下架的食物会去哪呢?

几位在生鲜超市、连锁快餐店工作的网友现身说法,一部分下架食品将由工作人员报损,直接装车销毁;

另一部分则会被送回到厂家,加工成饲料等产品运往养殖场。

“不隔夜”,在整个生鲜和餐饮行业,都是衡量商品鲜度的核心标准。

前段时间,抖音一条关于“奈雪の茶”结束营业后,将整柜面包直接丢弃的视频,得到了8.6w个赞和1.8w个评论;

其中不乏“为什么不送给需要的人”、“浪费粮食”这样的强烈质疑声音。

然而,死守“不隔夜”原则的背后,也有着商家的无奈。

02

去年11月,盒马鲜生曾被曝出“标签门”事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市民称,自己在上海的一家分店内发现,一旁工作人员正在给货架上的胡萝卜“偷换标签”,把时间整整往后挪了6天。

经此一折,盒马鲜生“日日鲜”的招牌差点被砸,口碑也大打折扣。

食物不隔夜——哪怕扔掉也不折价、不白送,这种近乎“洁癖”的行业原则,无非是出于三个原因:

首先,口碑对于生鲜、连锁快餐行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竞争力。

消费者需要知道,自己买到的鸡蛋确实是新鲜的,牛奶确实是当天的。

其次,临期商品折价卖出、送给环卫工人吃,吃坏了谁来负责?

“我也没办法,出了事要追究我责任的,我不想丢工作,你看这里都有摄像头的。”

店员小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语道破了其中苦衷。

最后,《世界近现代史》里提到,资本家抛弃食物的成本要比把他们送给穷人低廉的多。

在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宁可把卖不掉的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也不会送给挨饿的穷人们喝;

为防止专门翻找下架食品的“dumpster diving”,他们甚至给垃圾桶上锁,找专人看管。

忽然意识到,大众所崇尚的新鲜、精致、便利、高效的背后,正是以大量的“浪费”为代价的。

03

这样的模式,真就无解吗?

并非如此。

其实早有人另辟蹊径,行动了起来。

在英国利兹,有一家由慈善机构开设的“剩食超市(A food waste supermarket)”。

它与当地的生鲜超市展开长期合作,进购下架的临期食品并廉价售卖,或者让人们通过清理社区街道等轻量劳动来换取。

日本的便利店巨头罗森也会与当地的废弃物处理商进行合作,将下架食品回收,并制成高质量的动物饲料。

德国的公益组织“救济餐桌”,也会统一回收超市里的临期食品,再分发到需要的人手中。

每年,大约有70万人会定期接收他们的免费食物。

美国华盛顿的“Daily Table”是一家非营业性超市。

它由当地的大型超市捐赠临期食品,并把这些食品在自己的厨房里进行加工,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做成新鲜的“即食餐”,提供给饿肚子的人。

对于困扰国内商家的一大难题:吃坏了算谁的?美国人则发明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美国出台了一项“good samaritan”法案,专门用于保护这种情况下捐出食物的企业和个人。

他乡之石可以攻玉,既然销售模式无法改变,至少一些模式可以借鉴。

在扔掉食物之前,不妨想想在同一时间里,世界上某个角落里,还有个孩子因为饿肚子而哭。

-End-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