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灵 2018-12-18

风灵公众号最近一直在连载老狼兄翻译的《密室九天——日本宪法的诞生》。讲述的是二战结束不久之后的1946年2月,盟军占领当局最高司令长官麦克阿瑟将军紧急下令美国占领机构民政局起草日本宪法。仅仅花了九天就完成了这似乎绝无可能的艰巨任务。宪法草案确定了主权在民,尊重基本人权,彻底实行和平主义等至关重要的原则。后经日本议会通过,成为正式的日本宪法,战后七十余年一字未改,奠定了日本长期和平繁荣的基础。

九天制宪,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除了感叹以外,更令人深思。

首先,一项重大变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目标明确且无冲突。麦克阿瑟关于宪法草案的手令只有三条,翻译成中文也不过二三百字,却为制宪定下了非常清楚的基调。这个基调并非麦帅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美国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就已开始思考,在踏上日本本土之前就已经确定的方针。目标确定之后,纲举目张,剩下的就是围绕总目标分解任务,具体落实,这样一来,看似非常艰难的事情也能迅速推行。

相反,如果目标不确定,或者存在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那么所谓的改革就成了走平衡木。东风吹过来就往东倒,西风吹过来就往西倒。一会这样改,一会那样改,改得各种制度、政策和措施之间矛盾重重,改来改去改几十年都还在路上,还在转型,而且前景是什么,就如一团迷雾,谁都说不清。

其次,真正的改革是根本制度的变革。战后的日本,一片废墟,满目疮痍,但重建日本绝不仅仅是物质重建,而是制度重建。只要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要建成一个看上去花团锦簇的繁华模样不需要太长时间,也没多么难,日本后来的经济腾飞证明了这点。但只有制度才能保障这种繁华不是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的昙花一现。因此制定新宪法是重中之重。

诺奖得主布坎南强调,只有宪法层面的变革才是真正的改革。而一旦给定了宪法框架,所能改变的就无非是在给定的游戏规则下的博弈策略而已。有人坚持改革必须先易后难,但是,那些容易改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改革呢?

第三,各国固然各有历史传统,但文明的标准无分东西。民政局起草宪法的成员全部都是美国人,为了保密,不但不邀请任何日本人参加,还严格对外封锁消息。而这些成员大多数并没有法律背景,更没有宪法学背景,他们宪法的知识无非来自于上学时学的历史、法律等通识课,参考的资料是各国宪法,尤其是英美宪法,也包括日本民间的宪法草案。而且他们基本不会说日语,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等等不说是一窍不通,最多也只懂一鳞半爪。就这样,这帮如假包换的外来和尚,凭借对文明社会一般原理和治理规则的理解和把握,在极短的时间里,成功地为日本起草了根本大法。现代文明的形成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化,但待其相对成熟,后来者只需要几天就可以拿来就用,并没有遭遇到什么文明的冲突、传统的断裂等等高深莫测而无法解决的难题。

照我们通常的印象,日本有着相当独特文化,即使如此,日本要走上现代文明的正路,仍然必须遵循文明的共性,普适的价值。相反,战前日本曾过分强调本国的特殊国情,鼓吹东西对抗,结果走上了战争的不归路,祸及邻国,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最后,正当的权威对顺利变革非常重要。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当局不但为日本提供了必要的国内秩序,也提供了必要的国际秩序。占领当局的权威是变革得以成功的基础。人们关注的多是占领当局至高无上的地位,麦克阿瑟如同皇帝般的权力,却往往忽视了这种权威道义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基础。这点很重要。麦克阿瑟可以紧急下令制宪,可以大刀阔斧地推行变革,不仅是因为他有权这样做,他相信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更是因为占领当局和他本人的权力有合法基础,他不用担心变革会威胁到这种权威本身。这是很多国家变革时不能拥有的优越条件。执政者的权力来源如果存在合法性问题,那么他/他们在进行由上至下的变革时,不免会担心一旦变革深入,就会威胁到其地位甚至安全。而如果有限改革本来就是为了加强权力,弥补权力合法性不足,那么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就几乎是与虎谋皮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