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运动众生相》连载之三
一般人把性格圆滑、滚来滚去,缺乏主心骨和执着的原则性的人称之为琉璃球。这种琉璃球同风派和大小爬虫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主动地、积极地、钻头觅缝地跟风走或跟人走;前者是被动地、不很积极地跟风走或跟人走。后者是投靠了新的后台,就要背叛和打击原来的后台和对立的一方;前者是为了个人利害不得不偏向位高、权重、势力大的强者;对于弱者也不愿过多的加以伤害。后者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是非去就都以后台的好恶为标准,具有十足的奴性;前者则是有独立思考而无独立行动,自己的思想不能指挥自己的行动,只能让位高、权重、势力大的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后者是由于私心重,总想踩着别人的尸体向上爬;前者是由于骨头软,不愿主动地打击弱者,也不敢主动地保护弱者。在他们头脑里,明哲保身的想法多于向上爬的想法。
有一位省委书记处书记J君就是这样一个琉璃球。在胡耀邦推行超前改革的时候,他起先是支持的。他常讲耀邦水平高、点子多、干劲大。他把他在农村几个月看到的“左”的表现,给西北局和省委写了一封长信,来证明耀邦提出的“解放思想、解放干部、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决策的正确。西北局W书记不赞成他的长信。要求他修改。起先。他不愿改,对我们说:“确凿的事实怎么能够修改呢?”但当W对他一再施加压力后,他却把那封长信修改了,连真实的数字都改了。西北局开始批判胡耀邦时,J君找我商量说:“不发言不行,发言批判也不好。”我给他出主意说:“你的发言,可以不说谁对谁错,只从正面总结几条经验教训。”他说:“这倒是一个办法,就怕过不了关。”后来,他在西北局的发言,虽然表示西北局是正确的,耀邦是错误的;但发言很短,不过300字,没有讲耀邦错在那里,也没有讲错误严重。
在第二次批判胡耀邦的陕西省委工和会议上,J君一言未发,当F书记发难时,他也没有响应。会后,耀邦跟随叶剑英元帅回北京申诉。J君觉得,耀邦同西北局的争论胜负未分,不送行会得罪耀邦;去送行,又会得罪西北局;于是,他就在耀邦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到耀邦家里提前送行,并且说明,第二天他有事,不去机场送行了。
陕西省委128次常委扩大会议期间,J由中立转向批胡;但是,他的批判比较文明,还能讲出一些“左”的道理,不像其他几个书记那样破口谩骂。同时,他一再保护我这个坚决支持耀邦的人,也是为了不同耀邦一方彻底决裂。“文化大革命”中J一度受审查,但却解放较早。当我们这些和他私交不错的人受到打击而又长期不能解放时,他不说好话也不说坏话;谁要是向他问起我们的情况,他总是说他不大了解。
“四人帮”覆灭以后,当省委几个负责人企图捂盖子,不认真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也不解放干部时,在职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已经有一个人站出来揭发,J却不积极响应。省委改组后,他不得不揭发,但是他的揭发不是过头而是不及。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以后,省委内部对农业生产责任制争论了两年之久,作为常务书记的J站在中间,后来省委一把手和J本人的看法都转过来了,一把手要明确表态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但是,省长仍不赞成,J又退却了,主张再缓一缓。
J常在下面抱怨,他这个常务书记无权过问人事问题,人事安排,都由第一书记和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副书记包办。但是,据我们所知:省上的人事安排,一般都是先由第一书记、常务书记和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副书记三人研究提出意见,然后提交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作为常务书记的J对于第一书记和分管组织的书记分明有不同意见,却不敢在当面提出,只能在背后发一发牢骚。
J对人,对党内争论,两面不得罪的结果是两面不落好。谁也不把他当作志同道合的人。在他去世以后,家属想找人写他的事迹,开放的人和保守的人都不愿写。J对我们一些比较熟悉的人说过:“有些人说我思想不解放,我是不能作主啊!什么时候我能够做主了,解放一个样子让大家看一看。”J的意思是说:他没有做一把手。如果做了一把手,他就能够放手施展自己开明、开放的才干。其实,J这样圆滑的人做不了一把手,就是做了一把手,也是一个优柔寡断、稀泥抹光墙的一把手,他是不能够带头解放思想、推动改革的,是不可能大有作为的。
(未完待续)
《议报》第35期 200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