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灵 2020-02-04

老公是武汉人。刚认识时,他自我介绍他是武汉的,我说我是成都的。他似乎有点不以为然:“成都啊,我没有去过呢,但应该没有武汉大吧,武汉可是九省通衢呀!”虽然有隐隐的不满,大体上我还是不得不同意他。毕竟当时成都还没有被炒作成网红,而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不管你目的地是何处,经过武汉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九省通衢绝非浪得虚名。我早在上大学时,就有两次坐大巴先到武汉,再坐船经三峡到重庆的经历。

后来成了半个武汉人,去武汉的次数就多了,武汉真的很大,但总感觉乱乱的,老公称之为“全国最大的县城”。武汉的家在硚口区,离汉口火车站不算远,但这么多年我大约只去那里坐过一次车,印象不是很好,后来就尽量能坐小车就坐小车,能坐飞机就坐飞机。

这次武汉出这么大的事,说起来还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俱全。从地理上说,不但是发生在九省通衢,交通枢纽,最初的爆发地还是临近汉口火车站的两大批发市场;从时间上说,正是亿万人大流动的春运期间;从人员来说,武汉汇聚了南来北往的许多外地人,而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大大高于本地居民。春节期间武汉人口比平时减少了500万左右,但如果算上各种外来人口,不管是长期的还是临时的,应该远高于500万人。

新冠病毒在这样的时间、地点和人员条件下爆发,毫不留情地击中了现代社会的阿克琉斯之踵。

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分工合作所构成的网络紧密相连。这种网络极为广泛,无远弗届,几乎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于外。便如著名的“铅笔的故事”所喻示的那样,离开全世界的合作,没有人能生产出哪怕一支小小的铅笔。实际上,离开现代社会的合作网络,我们任何人也无法独自搞定的自己的衣食住行,更不用说看病治病应对突发事故之类的了。人类的生存严重依赖社会合作。

分工广泛、合作深入的现代社会当然具有极大的优势,它不但养活了十倍于前现代社会的人口,而且即使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也远高于数百年前的达官贵人。它应对灾难的能力也相当强大,只要是局部的灾难,不管是地震、台风还是洪水、干旱,分工合作的网络都能够迅速响应,施以救援。

但是,这次的新冠病毒,所造成的灾难恰恰不是局部性的,而正是凭借高度发达的人际网络传播的。一个多月时间,不但传遍了全国包括新疆、西藏、海南等边陲之地,还传遍了全球20多个国家。麻烦的是,社会的合作与交流越密切,就越有利于病毒的传播。

现代社会的脆弱性由此而暴露。古代的瘟疫造成的大灾难是因为科学特别是医疗水平落后,而在医学已十分发达的现代,瘟疫之祸却是因便利的交通和广泛的人际联系而如虎添翼,愈演愈烈。为了切断病毒的传播,似乎需要切断人与人交流的社会网络,这正是武汉和其他各地断然封城的逻辑。

然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前面已经说过,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生存严重依赖于分工合作的社会网络,切断了病毒传播之网,也同时切断了我们的生存之网。当然,发达的社会会有积累来应对突发的困难,短期内,可以靠储备的各种应急的必需物质来支持,但这不可能是长久之计。封城十天以后,各种次生的问题已经纷纷出现,养殖户没有饲料,大批鸡鸭将要饿死;种植户的水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服务业尤其是餐饮业损失巨大,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出租车司机停业在家,没有收入;患了其他重病的患者,比如需要透析的、化疗的,无法得到救治……

在切断了原有合作网络之后,试图以其他方式来替代合作网络的一些努力,不管是让红十字会来接受分发急需的医疗物质,还是停了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之后让社区来安排出行、就诊等,都已被证实并不有效,并不成功。

而且,如果封城(以及封省、封村等)持续下去,问题显然会越来越严重。当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又如何去对抗疫情?

为了防范病毒人际传播,需要降低社会的交流合作水平;而降低交流合作水平,又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存生活。这样的难题是真的无解吗?

并非如此,虽然现代发达的社会网络助力病毒传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越过各种边界,传遍全国、全球,但同样也是因为现代发达的社会网络,让有一种东西传得比病毒还快,那就是信息。重要的信息可以在几分钟内就传遍世界各地,远远比病毒的传播快得多。

复盘这次的疫情爆发,如果我们在12月底或1月初就得知了疫情的真实情况,那么医生会做好防护,并准备好相关的医疗资源;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将获得必要的信息以提供专业的防疫建议;武汉市民会做好防护,万家宴、游园会会停止;外来人士会尽量避开武汉;口罩厂、医药厂会积极生产,保障供给……病毒固然凶猛,但如果全社会都高度重视,那还是很有希望在出现广泛的三、四代传播和外地传播之前切断大部分传染源和传播渠道,避免封城等极端局面。

前现代社会是金字塔似的层级社会,而现代社会是网络状社会。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绝大多数情况下,个人都是由自己的判断来做出行为决策,而不是等着上面的命令来行动。行为决策的最关键依据就是信息,分散的决策相应需要分散的信息。如果封锁信息,按照金字塔的方式由下而上传递,再由上至下统一决策,那就类似于用算盘来代替人工智能,根本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

封锁信息最大的理由无非是早期公开“负面的”信息会造成民众恐慌。这种理由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它预设了民众是非理性的,听风就是雨,缺乏正常的判断能力,无法分辨真假是非,容易被谣言蛊惑。就算我们承认这是事实,那需要做的也是以逻辑和事实来反复训练民众分辨是非、获取真实信息的能力。各方信息自由地发布,广泛地传播,公开地辩论,是培养这种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而封锁信息一方面会让受众越来越偏听偏信,不明真相,另一方面,无法求证的小道消息乃至谣言就会满天飞,反而更会引起恐慌。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般民众要练好获取和分辨信息的基本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临时抱佛脚,这也就要求,信息必需长期透明、公开、充分,真的遇到了重大突发事件,人们才能够冷静且理性地应对。这涉及到整个社会信息系统和教育系统的重构,不知这次惨重的灾难能够撼动几分?

第二,即使民众恐慌了又如何?照以往和这次的经验来看,最多也就是抢光食盐,抢光口罩,抢光消毒水,抢光板蓝根和双黄连等。这固然有些混乱,但也比如今的局面好过百倍千倍了。那么,是封锁消息可怕,还是引起恐慌可怕?

总结前文,需要再一次强调的有两点,1、病毒传播的网络就是社会分工合作的网络,也就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网络;2、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传播比病毒快得多,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一优势。

因此,具体到新冠病毒疫情,首先必须要尽早公开各种相关消息,让人们有充分的信息来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形势,为紧急情况下的合作做好准备;其次可以适度地减少人际交往,包括隔离患者及接触者,封锁(尽量少的)疫区,减少或取消大规模集会等等,但不能瘫痪社会分工合作网络的主要功能,否则社会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力量来对抗病毒。

事态似乎越来越严峻了,也许上面说的这些都是马后炮,但时间总是流逝,不管多大的灾难终究会成为过去,而现代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现代社会的弱点和优势也难以更改,但愿下一次类似的黑天鹅飞来时,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