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

今天,武汉恢复了和外界的交通流动,被称为“解封”了。从疫情的角度来看,解封当然是一个重大的进展,说明武汉的疫情在好转。可武汉市内什么时候可以解封?被禁锢在恐惧中的人们什么时候可以解封?“点亮武汉”再次制造了一种集体主义的浪漫,武汉城内人们的困境被掩盖和抹杀。

疫情带来的后遗症和次生灾难还在继续。有些新冠肺炎痊愈的人身体会留下一生的后遗症,他们未来的生活如何保障?住在其它地区湖北人外出遭受的歧视武汉人能幸免吗?那些因为疫情破产的公司、失业而难以找到新工作的个人该何去何从?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个体很难做到,需要政府制定全面的措施去应对这些社会问题。

灾难在我们心里留下的创伤更加难以讲述,可它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是一生的。我现在偶然想起小时候被打后蜷缩起来的自己,还要再安抚一下当时无助的小女孩。

不过,我的封城日记终于可以停下来了。日常的坚持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除了像一日三餐这样的必须活动,我们能每天坚持做的事很少。某天不出门,我可能会懒得洗脸,偶尔晚睡的时候也会不刷牙就睡。生活本也不必几十年如一日,不然怎么体验到世界的多彩和丰富。

开始并坚持写77天日记不是我计划中的事情,但却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写作是一种对话,和自己的对话,和他人的对话。这77天里,我既是亲历者又是观察者。我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情绪、周围的人和事。

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我对日常生活更加警觉,也促使我对人们的关系多一些思考,比如观察小区群里住户们的互动,看到灾难中人们的被动和无奈,也看到人们又如何主动联结和互助。

我停止写日记,但不会停止发声,也依然期待和更多人建立联结,一起成为社会改变的一部分。

昨天的晚餐是丝瓜炒肉加稀饭。

今天阳光很好,这几天温度也升高了,白天有二十几度。小区里有个人取快递的时候只穿着短袖和短裤。

我不想接受进一步监控,还在和实名乘车做抵抗,拒绝坐公交和地铁。我的出门时间依然是两个小时。我沿着临江大道骑车,路过中华路7号码头,入口被黄色水马围栏围了起来。上面贴着”温馨提示”:“请扫健康码”,旁边贴着一个二维码,写着“行程上报,人人有责”。乘客扫码后还要进入一个测温通道。

武汉长江大桥上的行人和车辆并不多。桥下一侧江边的蓝色围栏还在。另外一侧不少人在拍照,有人在拍城市,有人在自拍。

我拐到司门口商业街,不少服装店、生活用品店都开了门。很多店门口贴着各种温馨提示、复工复产告知书等文件。一些开门的店门口的音箱在重复放着“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大家保持佩戴口罩,并间隔至少一米以上,有序排队。”有的小店门口尽管贴着“请配合出示绿码,量体温”的提示,但大概人手有限,也没有强制要求出示健康码和量体温。

很多路依然被蓝色围栏封起来,只留了一个口供人出入。有个女人在路边走着,也不避讳路人,就从一个蓝色围栏的裂缝里钻进了“围城”里。

马路上挂着横幅,上面写着“少出门少聚会,减少传染的机会”。

小区群里,有门路的女人今天又发起了一个团购,有A、B套餐。

A套餐:内脂豆腐1份+芹菜1.2斤+花菜2斤+莴苣3斤+土韭菜1斤;赠送小香葱一把(总重量约8斤)=25元/份

B套餐:内脂豆腐1份+芹菜1.2斤+生菜2斤+胡萝卜3斤+土韭菜1斤;赠送小香葱一把(总重量约8斤)=25元/份

有三个住户参与了接龙。

The End

来源:Matters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