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茨基论社会民主主义(四)

(十月革命后,列宁为了使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一些国家取得胜利,以便俄国得到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权的支援,保证俄国这个 “大海中的孤岛” 能够生存,能够建成社会主义,便描绘出世界革命的蓝图,并且立即开始活动。1919年3月,列宁不顾德国CP的反对,也不管当时客观条件的缺乏,就在一些左倾幼稚病患者的欢呼声中,组成第三国际<也称共产国际>,把它作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总指挥部,作为把红旗插遍欧洲进而插遍世界的革命机器。这是列宁在制造了错误的历史<十月革命>之后,让历史的错误向广度扩散的又一左倾机会主义的盲动。)考茨基为此写道:

五、共产国际

……列宁相信,俄国革命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内社会主义革命的信号,只有这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秩序,才能够给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出方向和方法。列宁是寄希望于一个世界革命而担负这个建设任务的。照他的信念,世界革命立即就会爆发。

但是,他想错了。世界革命并没有到来,到来的是俄国的内战。这次战争对于建立一个军事化的国家经济却有些帮助。……但是这种强制的经济(指 “军事共产主义” )决不能被看作是较高级的社会主义经济。这只是在极端紧急时期不得不釆取的一个临时措施。

当俄国内战平息下来,对世界革命的一切希望已开始落空的时候,布尔什维克的统治者们心中开始迟疑起来,“军事共产主义” 是否可以长期延续下去。这个新政权既然在工人阶级的训练和创造精神方面缺乏基础,就只能靠臃肿而无能的官僚机构、工厂的军事纪律以及遍布全国、具有无上威力的政治警察所实行的残酷的恐怖来维持自己。“军事共产主义” 的结果是生产的不断下降,给国家带来了经济的遂步衰落。

在世界大战之前,列宁在社会主义国际中没有看到那些促使他在俄国进行党内独裁的有利条件。为了避免陷于孤立,他不得不在事实上,而不仅仅是在空洞的理论上接受国际内的民主制度。历次国际会议上的某些决议,不管他觉得怎样不合他的口味,他都仅仅行使自己批评的权利,而不敢反抗这些决议。

……

战争刚要结束的时候,他们就着手组织一个新的第三国际,以与旧的(第二)国际对抗, ……和第一、第二国际的民主结构相反,第三国际或共产国际是严格的独裁的。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建立了常设机关,完全成了俄国政府的工具。俄国政府就这样得到了大批的国外代理人,有些是忠诚热情的拥护者,另一些是重金收买的代理人,但他们都是莫斯科中心的盲目的工具,没有任何自己的意志。

(第三国际是以俄共<布>为核心的。第三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出的主要领导人都是俄国人: 主席是季诺维也夫,书记是巴拉巴诺娃和沃罗夫斯基。 “俄国核心” 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但与列宁的老子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列宁认为: “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了国际无产阶级的世界性的理论和策略!” “俄国正决定着整个世界革命的命运。”

列宁这些豪言壮语流露出大党主义的情绪,使第三国际内部逐渐产生矛盾,更严重的恶果是俄共<布>凌驾一切的超然地位,造成第三国际及斯大林越来越严重的瞎指挥。)

时代似乎有利于苏维埃统治者们。他们期待一个世界革命,由他们这些世界最成功的革命家来领导。他们要把在俄国的专政扩展至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专政。

但是,他们据以计划统治世界的种种打算,证明都是错误的。他们的专政适合于当时俄国的特殊条件,但对于西方文明的人民来说却是令人憎恶的。而且甚至在俄国,CP专政之所以能够实现,只是由于1917年军事崩溃后的种种反常的条件。

……不管专政带着多少无产阶级的色彩,高度发展的工人阶级都不会接受它作为解放的工具。

……

外界的社会主义观察家看不透隐藏在表面以下的东西,只从苏维埃共和国的外表景象来看,因而受到感动。这些观察家不懂得,在这个新国家内,任何一项真正进步的事业,都是俄国其他社会主义党派为它开过路、作过准备的,现在不过加以执行罢了。这一切本可以在立宪会议经过社会主义党派压倒多数的通过,在更有利得多的条件下,由人民热烈地参加,并用比布尔什维克在内战中所能做到的更合理得多的方式来付诸实行的。内战就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挑起的,结果是生产力受到巨大的破坏,以及人民积极性的广泛的瘫痪。

这种肤浅的社会主义观察家,由于主观愿望主宰了他的思想,因此也不懂得: 在民主形式之下,革命将会导致人民知识力量和经济力量的迅速高涨;而在专政之下,甚至对于群众发展富有希望的一些初步成就也被打得粉碎了,这些成就本来都是在沙皇统治下经过几十年的斗争而得来的。使这种肤浅的观察家获得深刻印象的,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国家内、欧洲最大的国家内掌握了政权这样一个事实。

由于这个缘故,CP俄国在西欧社会主义人士中最初博得了广泛的同情。布尔什维克主义由于党内独裁变得强大起来,终于做到了在国内的专政。现在它所能满意的,就是要对世界无产阶级的专政了。在俄国国外的那些人,即使承认CP警察制度的专政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是完全适合的,但自己却不能向这种专政低头,他们就会被指斥为敌人。这种承认并没有使莫斯科的独裁者满意。他们号召一切社会主义者必须承认这种专政对全世界也是明智的和值得企求的。

许多人不愿追随布尔什维克主义到这样的地步。然而,布尔什维克却坚持,服从他们的专政是每个工人,特别是每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职责。凡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人,就都被诬蔑为 “阶级敌人、反革命分子、可鄙的叛徒,比直接的阶级敌人还更危险、更堕落”。

布尔什维克认为,资产阶级党派只是敌人而已,在一定条件之下,还可能同他们进行谈判,约定休战。反之,他们却把社会主义者看作怯懦的逃兵或无赖的捣乱分子,只能处以绞刑。

……CP由于认为他们的专政比工人阶级的团结重要,所以在战前,他们就分裂了俄国国内的各社会主义党派;而在战后,他们又分裂了俄国以外的各社会主义党派。他们还把分裂主义伸展到工会组织中去,因而更加深了工人阶级队伍的分化。

(第三国际成立后,立即召兵买马,扩大队伍,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大动荡、大分裂。列宁在《关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基本任务的提纲》中指出: “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看,目前各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分散的共产主义力量,在每一个国家成立统一的CP(或加强和革新已有的政党)”。于是,大会过后,一系列的CP就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这些CP,绝大部分是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直接 “帮助” 下成立的。所谓 “帮助”,主要的方法有:

一、列宁或第三国际执委会通过函电发出指示。例如英国CP临时联合筹备委员会就是在接到列宁的指示,“根据第三国际的各项决议,迅速地把统一的CP建立起来” 了。

二、第三国际派出代表到外国去,直接指导和参与组党工作。例如列宁和第三国际为了帮助意大利共产主义组织和 “改良主义” 的 “右翼分子” 决裂,就派出代表到意大利去进行工作。结果,“右翼” 被清洗了,意大利CP成立了。法国CP、美国CP的成立,也有类似的情况。

三、由外国人担任另一个国家CP的领导。例如罗马尼亚CP,从1921年成立到1945年前的六任总书记中,有四任是外国人担任的。)

作为这个政策的一个结果,在俄国以外兴起的CP,是不准有任何自己的意见的,而必须盲目地遵照莫斯科的命令行事。这个中心得到的关于国外情况的汇报是很糟糕的;因为它的雇佣工具和情报员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来作他们的汇报,而是按照莫斯科独裁者的愿望来作的。历史上每一个暴君总是这样被他的谄媚的工具引入迷途。这样的后果就是,国外的CP常常被拖入毫无意义的冒险,使他们遭受严重的、甚至往往是覆灭性的失败;而这种冒险所引起的长期的反作用,对于那些国家的工人是非常有害的。

……削弱工人的力量、增强敌人的力量,这就是第三国际的政策的后果。CP人把他们全副精力专门用来破坏社会民主党、自由的工会和合作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整个地削弱了革命和工人运动,而另一方面使情况有利于独裁者兴起的各国反革命获得胜利。那些独裁者所运用的原则,正是支配着克里姆林宫独裁者的那些原则,那些原则要求我们摆脱 “理智和道德的一切约束”。这既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偶然的错误,而是列宁在30年前开始的党内专政、国内专政、国际专政的政策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这个政策已经成了他的宗派的基石了。

(第三国际二大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明确宣布第三国际的目的,“在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武装斗争>,为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而斗争”。大会通过的列宁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明确规定加入第三国际的政党,必须 “很好地宣传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同改良主义和 ‘中派’ 的政策完全决裂”,“必须按照高度集中制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像军队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

大会通过的组织章程明确规定,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CP,都是 “第三国际支部”,必须无条件接受第三国际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执行第三国际的一切决议,它们的纲领都必须经由第三国际批准。

第三国际的组织原则和领导体制加强了俄共<布>在第三国际及其权力机构中居于凌驾一切的地位。因为第三国际执委会及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都是俄共<布>党员担任。第三国际的许多重要决议大多由俄国人起草并先由俄共<布>中央政治局讨论,再提交第三国际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因此,列宁是第三国际实际上的领袖<虽然他的头衔仅仅是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样,列宁、俄共<布>、第三国际、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各国共产党一一孙子党
第三国际一一儿子党
俄共(布)一一老子党
列宁一一老子党的老子

这种不正常的关系在第三国际二十多年的历史中贯彻始终。)

在1919年3月第三国际成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对第三国际领导下的各个社会主义政党的要求就是一点: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制度。” 当然,在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概念里,列宁还包含一个十分重要的意思,即布尔什维克党的多数和绝对领导。他还在这次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兴奋地说: “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有保证的。国际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经为期不了。” 1919年3月5日,列宁在为《真理报》写的文章《争取到的和记载下来的东西》中欢呼: “冰河已经解冻。苏维埃在全世界胜利了。” 他乐观地预言: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成立是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前兆,是共产主义即将在国际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前兆。” 然而,历史的进程并没有显示 “冰河已经解冻”,也没有出现过 “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前兆”。

1920年5月,苏俄与波兰开战,列宁认为苏波战争成了西欧 “冰河解冻” 的实实在在的征兆。7月上旬,波兰军队开始全线退却。于是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7月中旬的召开事实上就成了催生 “国际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 的具体措施。在列宁为大会起草的文件中,列宁的设想是: 通过联邦制来实现苏维埃制度,即 “把无产阶级专政由一国的(即存在于一个国家的,不能决定全世界政治的)专政转变为国际的专政(即至少是几个先进国家的,对全世界政治能够起决定性影响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愈迫切了”。7月4日,在《关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基本任务的提纲》中,列宁强调了 “应该如何立刻在各处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准备?” 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国际形势和第三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被对波兰作战胜利所鼓舞的列宁显然掩盖不住进行世界革命的豪情,他说: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现在,我们到处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到处都有了无产阶级大军,虽然有时组织得不好,还需要改进。既然各国的同志们现在都在帮助我们组织一支统一的大军,那么任何缺点都阻碍不了我们去完成我们的事业。这个事业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就是建立世界苏维埃共和国的事业。”

7月15日,列宁给西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温什利希特发去了一封绝密电报,提到了将波兰 “苏维埃化” 的问题: “我们在进入波兰后,只待极短的时间,一旦将工人武装起来,我们立即从那里离开。您认为在波兰如此之快地实行苏维埃转变是可能的吗?”

7月23日,列宁给西南前线的斯大林发去密码电报,称: “共产国际的情况好极了。季诺维也夫、布哈林,还有我,都认为最好立即就去鼓励意大利的革命。我个人的看法是,为此应当使匈牙利,也许还有捷克和罗马尼亚苏维埃化。请告知您的详细结论。” 7月24日,斯大林在给列宁的回电中,表达了对列宁意见的高度赞同。斯大林不仅赞同鼓励意大利的革命,甚至谈到了将起义问题提上 “共产国际的议事日程”。

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对世界革命的极度热情反映在了它的大会宣言中: “共产国际宣布苏维埃俄国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在苏维埃俄国没有作为一个链环列入全世界苏维埃共和国联邦的情况下,国际无产阶级绝不会将刀入鞘。” 在《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草案和提纲初稿》中,列宁对第三国际下了这样的定义: “我们已经不是宣传家的协会,而是世界范围内开始准备的实际作战大军的总和”;“不是宣传家的协会,而是共产国际领导的千百万无产者大军实际斗争的开始”。此时此刻,对波兰作战成了苏维埃俄国在欧洲国家组织起义、建立苏维埃式的政权机制的第一次尝试。列宁的加速准备世界革命已变成了加速进行世界革命。“加速” 引起了方式的质的变化: 在向华沙挺进的路上,布尔什维克将在苏俄培训过的 “波兰志愿者” 派回波兰,在已经被红军占领的地区组建俄式的苏维埃和革命军事委员会,进行苏俄式苏维埃的农村和城市工作,等等。但是,好景不长,随着8月底红军兵败华沙城下,通过波兰,组织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革命行动,布尔什维克在欧洲推行世界革命的第一次实践以失败而告终。

这种结果表明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对欧洲国家革命形势的判断有严重失误。但列宁却不肯认输,他认为对波战争会引起欧洲的革命: “现在那里的革命发展得很慢,但总是在发展。只要国际资产阶级对我们动起手来,他们的手就会被本国工人抓住。这就是对波战争的国际意义。”

在结束对波战争签订和约后的第三天,列宁在一次讲话中对这次战争作了一个自圆其说的阐述: “可是我们经受住了这场战争,缔结了有利的和约。这就是说,胜利者是我们。只要看看地图谁都会发现,是我们打胜了,战后我们的领土比战前扩大了。……这个比我们强大的敌人却终究被我们打败了。只要好好想一想这点,才能了解苏维埃俄国在世界各国力量对比中所占的地位。”

只是从此以后,列宁同志在公开的讲话中不再提什么 “世界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 或者 “国际苏维埃共和国” 这种东东了。

(未完待续)

苏联东欧政治笑话(20)

当年,一位波兰人说: “苏联的共产主义是镰刀、铁锤和金星。他们也把这种东西给了我们波兰。你看,用镰刀卡住了我们的脖子,再用铁锤敲我们的头,那眼睛可不就会冒金星吗?”

荀路 2018年10月初稿
2020年5月6日修订稿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