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人柴晓明非常感谢张耀祖老师等各位同志邀请,能参与这次纪念中国工人网十年关于工人运动主题的讨论活动。根据主旨我提出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关于新工人。迄今为止,多数新一代工人抗争仍然是自发的、松散的、短暂的、合法的、防御性的和非组织的,不过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罢工事件表明新工人的斗争正在向自觉的、紧密的、持续的、合理的、主动的和日益组织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生质的变化。

就在我们讨论期间,广州利得鞋厂2700多名工人集体维权已持续近十个月,经历了多次罢工、集体谈判、打压和分化的考验,根据最新消息,斗争离实现诉求或赢得部分成果已经不远。而这绝非南方工业地带临时或局部的个案,是过去一系列工斗的延续和发展,这种斗争可上溯至21世纪的最初几年。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人(工业、服务业与工业化农业)数量超过农村中从事小农生产的劳动人口。中国、印度、印尼、埃及和巴西等国都体现出了这一特征。

2011年中国共有8.17亿适龄劳动人口,农业就业人口约占2.8亿,即34.8%;全国外来流动就业人口约2.7亿,已经超过本地户籍城镇就业人口,2013年农村户籍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农业收入。今天中国阶级对立局面日渐明确,新一代的无产阶级大军正在日益形成。但是这一群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尚在形成中,因而也为各种政治流派所争取,左翼必须重视这种现实情况。

关于老工人。中国改革开放前(今天已经消失的)国营与集体企业中的从业人员(老工人)曾一度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而且他们在上世纪最后十年和本世纪初十年的反对私有化、反对新自由主义和争取群体个体权益斗争中表现的高度觉悟与无畏勇气,也体现出社会主义传统与政治觉悟对于现实斗争的作用,但近十多年来其已经日益远离现实社会生产。虽然政治化和结晶化的个别老工人群体在其他社会运动、思想文化抗争中仍然发挥影响与作用,但只是其外延和转化的表现,无法视为一个阶级群体的整体表现。

关于新老工人结合与现实。成熟的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指标。现实世界中不存在长久脱离生产关系的阶级群体和阶级斗争,也不存在长久脱离阶级群体的阶级结晶(即在斗争中形成的职工代表骨干——编注)。同时,工人运动要得以长久可持续发展,需要扎根当地社区,与广泛的社会运动相结合。

随着资本主义政经危机的发生和利润率下降,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中低端的实体经济正在战略性地内迁外移至成本更为低廉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亚非拉周边国家。因此,在中西部地区当地结晶化与政治化的部分老工人可起到新一代工人阶级与当地社区联系的纽带作用。作为前一场中共革命和建设的“活的记忆”的一部分,他们也可帮助新一代工人阶级继承二十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传统,避免历史性错误,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

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重构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进程中,鉴于作为民族经济体的中国的政治地位、人口规模、经济权重和整体影响力,其并不是一个单方面受害和被影响的客体,也是这一体系和进程的塑造者之一,也是对众多其他客体发生影响的主体。作为未来国际无产阶级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更为需要在现实中提高阶级觉悟,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与承担的国际主义义务。

柴晓明——在大学毕业后有进入私企工作的经历,后至英国读工商硕士,并经常性接触欧洲左翼团体,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也长期关注劳工运动,去年回国后对中国工人的状况做了较全面的了解。现为某大学青年教师。

(在“中国工人网十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红色参考,2015-05-0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