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胜利日的反思

一、党文化色彩鲜明的战争命名

“抗日战争”应该改称“中日战争”。

欧洲战争为什么不叫抗德战争呢?中日战争为什么一定要叫抗日战争呢?这里面的猫腻肯定很少有人去深思!

一个“抗”字,似乎将中国的被动受欺、被逼无奈、迫不得已、积贫积弱、含冤被辱、遭侮不服、坚持控诉、抵制反击、英勇战斗等等情绪都浓缩在了里面。

然而,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随着档案的解密和多边资料的比较研究,“抗”字欺骗人民、忽悠国际舆论、博取世界同情、掩盖历史真相的意味越来越跃然纸上。

中国人不愧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既将文字狱玩得史不绝书,又将国际社会和海峡两岸的愚民大众玩得终身蒙在鼓里。

多年来,中日两国都在反思战争。日本人更多的是反思本国在战争中应负的责任,然后写出了深刻反思战争的力作《参谋的战争》。

但时隔多年,中国大陆至今不见该书的评本出版。

台湾海峡两岸的华人社会和政府也有对战争的反思,但我们不是反思自己,而是“反思”日本人。近十多年来更是将横店影视剧拍摄基地“反思”成了抗日的主战场。这真是非常奇葩的对比。

二、致命昏招:改旗易帜

我近10多年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对中日战争历史真相的了解和研究上。随着思考的深入,越来越觉得因为有着浓厚苏俄色彩的国民党南京政府1927年成立后,1929年又成功策动张学良改旗易帜,犯了大错。

国民党这样的外交冒险,彻底动摇了满州的利益格局与和平基础。因为蒋介石对张学良的这种收编,让日本直接感受到其自日俄战争胜利后获得的国家利益,马上会遭到迫在眉睫的巨大威胁,中日之间的直接较量因此开始陡然升级。

到1931年,日本军方的少壮派强硬势力,终于引爆了九·一八事变。区区2万关东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完成了对满州的全境占领。从那开始,中日摩擦就没断过,直到演化为双方在华北的小规模冲突,再演变为两国全面战争。

对这样的战争爆发,日本人肯定不可能没有责任,但我认为应该属于次要责任。引爆战争的主要责任应该在蒋介石,在国民党,在南京国民政府。

虽然中日爆发华北冲突,但日本此时此刻并没有全面侵华的作战计划,而是被南京政府一步一步拖进了全面战争的陷阱之中。日军也才会做出在刚开始投入淞沪会战时,被动採用逐步增兵这种触犯兵家大忌的战法。

日本人并非不懂用兵之道。如果日本真有全面侵华、一举打垮国军的计划,以日军的巨大优势,加上主动出击,国军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根本就不是对手。以中日之间国家整体实力的巨大差距,“三月亡华”并非完全不可能。而是日本并没有真正制定彻底“亡华”的政策和计划。

实事求是的分析,要想让两个主权国家投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如果不是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因为一两件并非预谋而是偶然发生的小事情促使两个国家投入一场全面战争更是不可能。

实际上,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没有那种长时间的敌对意识,两国之间偶尔有点小摩擦,或者打死一两个人,都是可以进行外交谈判,可以赔偿点钱或道歉什么的给予解决。什么七.七卢沟桥事变,还有上海8月虹桥机场打死两个日本军人,都不过是为发动全面战争而故意寻找的借口。

像那七.七卢沟桥事变,有一个日军士兵失踪了,然后引起日本人的搜查,这叫偶发事件。是不可能引发全面战争的。就算是有心怀叵测的阴暗势力在背后故意挑衅和搞事,顶多也只是会引发直接接触的双方军队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

能被第三方阴暗势力挑拨离间耍手段引起两个国家全面战争,只能说其中一方早已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只是寻找一个开战的借口和时机罢了。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淞沪会战,就是这种情况的经典之作。

三、苏俄的远东战略

虽然促使中日冲突、激化中日矛盾是苏俄预谋已久的国家战略,但这是苏俄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制定的长期政策,他们站在自己国家利益的立场如此决策并没有错!问题是你国民党不应该像愤青一样心甘情愿的为苏俄当人肉盾牌呀!国民党这样做,不单祸害自己,也祸害了中华民族的国家利益!如果国民党没有从联俄容共开始,执行十多年的亲苏敌日外交政策,而是反其道行之,採取亲日拒俄的外交政策,中日之间怎么可能会发生全面战争呢?

北洋政府执政期间,虽然中日之间也多有利益争执,但会尽量避免上升到军事冲突。可想而知,回顾历史,反思战争,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不得不对被执行了10多年而非常错误的外交路线负主要责任。

随着档案的解密和重要当事人回忆录的出版,近些年民间热心研究七.七事变的人也愈来愈多。越来越多的线索被指向当年在华北非常活跃的中共北方局,和潜伏在政府军队中的中共地下党军官。这些研究和发现当然非常有价值,为进一步佐证共产国际远东总政策就是激化中日矛盾和冲突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但我认为这样的证据并不能减轻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引爆中日战争这个问题上的主要责任。

因为当时执政的是国民党。如果国民党脑袋瓜子清楚,对国际格局能够非常明白的看清楚,对什么才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有清醒认识,对谁才是中国国家利益最大的危害和威胁,谁才是应该联结的国际盟友,然后依此制定对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最有利而现实的外交政策和內政方针,怎么可能会被区区几个共产党北方局的地下党左右国家战略呢?

就算是共产国际和北方局想引爆中日战争,但毕竟共产党不掌握国家机器,对不对?以他们区区几万人,还躲在遥远的陕北山窝里,他们怎么可能引发中日全面战争,对不对?他们就算是有心也无力呀!要引发中日全面战争,一定得是国民党自己啊!

当下不少网友在争辩时常常会把战争责任全部说成是共产党在其中搞鬼挑衅,躲在中间朝中日军队两边打枪或放鞭炮。但我们冷静的想一想,上海淞沪会战完全是蒋介石和国民党一手策划的呀!这里面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共产国际和中共华东局的影子。

四、四错战争

7月份中日在华北冲突的规模并不大。8月份战争全面升级完全是蒋介石指挥张治中根据早就拟定的方案,让清一色持德械装备的国军精锐5万多人对驻沪6400多日本海军陆战队发动突然袭击造成的。

而日本这六千多海军陆战队中有一千多还是从驻沪日侨中的在乡军人(退役老兵)临时召集的,人家根本就没有做好投入一场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的准备。否则在淞沪会战的第一阶段日本人怎么会打得非常被动呢?因此说,从华北事变到淞沪会战,将冲突升级成全面战争是蒋介石国民党蓄谋已久的战略战术。现在这样说应该不算冤枉蒋介石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吧?可以说,淞沪会战是国民党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区错误的升级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国共两党对中日战争源头的诠释都是1931年的9.18事变,两党都将这一天作为日本侵华的开始。对不对呢?既对,又不对。说对,是因为日本关东军通过9.18事变对满州进行了全面军事占领,将满州各省所有与南京国民党政府有关系的党政军系统全部赶过了山海关。说不对,是因为日本关东军并非9.18才从日本登陆满州,而是他们早已在此驻军26年。

在此之前的26年中,关东军与中国从大清到中华民国的各届政府和地方军,大体都能和平相处,各安其事。即便是在辛亥革命,大清帝制不继,改行共和的动荡时刻,日本关东军也没听说有什么非份之想,更无僭越行为,非常本份的驻守在条约规定的地盘内。

在满州安静驻扎了26年后,为什么会突然与国民党为背景的南京政府翻脸而对满州进行全面军事占领,这里面一定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国共两党对“九·一八事变”来龙去脉的背景研究和解释,通常是简单而脸谱化的,非常没有说服力。

五、历史教育的致命盲区:日俄战争

要了解日本关东军为什么会在26年前就开始驻军满州,则必须去研究发生在1904年一1905年的日俄战争。不了解日俄战争,就看不清楚俄国人为什么会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因为日俄战争中,日本以牺牲10万军人的巨大代价,将俄罗斯帝国当时最引以为傲的两支海军舰队几乎全部歼灭。

俄罗斯海军由彼得大帝亲手缔造,是300多年来整个俄罗斯帝国称雄世界的骄傲。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作为一个刚刚才从亚洲崛起的海岛小国,竟然将俄罗斯这个欧洲老牌帝国的两支海军舰队几乎消灭得干干净净。这种惨败给俄国人留下的心理恐惧长达四十年。

直到1945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国人打得接近战败的最后关头,俄国人才敢再次对日宣战。苏联红军以出动174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向满州的关东军发动突然进攻。几天后,日本宣布终战投降。

而在此之前的四十年中,俄国人的长远国家战略,就是要千万百计激化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让中国人跟日本人进行全面战争。只有中日进行全面战争,俄国人才会有安全感。

六、俄国人最担心的恶梦

俄国人最怕的就是中日联盟。因为在日俄战争的时候,就有日本智囊和陆军省参谋提出要跟大清帝国结盟共同对付俄罗斯。将俄罗斯向远东渗透和扩张势力的意图彻底堵死。因为大清帝国土地辽阔,有非常好战略纵深,有取之不竭的物质资源,还有巨大的四亿人口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

如果中日结盟,联手共同打败俄罗斯是可以期待的。甚至将俄国人赶回乌拉尔山以西也不是没有可能。然后中日两国以东经120°度为界,中西日东,把整个西伯利亚给瓜分了。这就是日本人在日俄战争时期的设想。然而很无奈,中国人完全无法理解日本人的伟大梦想,更不要说与日本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俄国人。

然而几十年后的蒋介石和国民党,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上海可以说是中国当时经济的心脏。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工业中心,也是最富裕、最发达的地方。蒋介石选择在这里跟日本人全面开战,真是昏了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选择在上海主动进攻日本人的海军陆战队,把这个本可控制在华北的冲突扩大为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不能不说蒋介石和国民党应负主要责任。

七、三场战争的对比研究

在20世纪的前50年中,在经历明治维新而由远东的一个岛国崛起成为世界性强国的日本,先后与3个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体量巨大的国家进行了3场全面战争。

第一场大战是日俄战争。发生在1904年至1905年,前后耗时19个月。日本获胜。

日本人为了战胜俄罗斯帝国,开战前,对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可以争取的国际盟友和选择的战场等等各方面情况,统统进行了精心策划和数年时间的准备。

相对俄国来说,日本国土面积小,没有战略纵深,没有回旋余地,缺少资源,兵源不足,整体国力相差悬殊,无法与对方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所以日本制定了集中全部力量,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力争在第一轮交战中就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而取得巨大胜利,从而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再力争在短时间内击败对手从而与敌方签订和约。

正是这样的战略战术选择,使日本在与俄罗斯的大战中大获全胜。从而一举跨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第三场大战是太平洋战争,耗时45个月。日本战败。

1941年12月7日,针对比俄罗斯更强大的美国及其英国,日本人採取了与当年日俄战争时同样的策略,精心策划、长期准备、突然袭击、不宣而战、首战必胜、占据优势。

不能不说,日本人对珍珠港的偷袭是非常成功的,至少在战争的前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胜利。

第二场大战是中日战争,耗时8年。新的提法是耗时14年。日本战败。

将这三场战争进行对比研究,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第一场和第三场大战都是日本主动挑起,偷袭对手。唯有夹在中间的第二场大战是被对手偷袭。

日本战败后,国共两党对日本侵华的解释,历来是将战争的责任全扣在日本的头上,说日本人侵华的图谋由来已久,并且有个著名的三阶段论,先征服满州,再征服中国,最后征服全世界,所以侵华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家罪恶。

如果这些宣扬了几十年的说教都是真的,我们现在是否有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必须要得到正面回答。那就是为什么日本在进行第二次与中国的全面战争时,不採用第一次对付俄罗斯和第三次对付美国同样的战略战术,反而是在淞沪战场上被中国的优势兵力偷袭,而不得不从本土紧急调兵增员?这完全就是没有做好全面战争而被动应战的表现嘛!

我们再冷静的想一想,如果日本採用进行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手段对付中国,以国军1937年的军力和国家实力,能顶得住日本陆海空军的突然袭击吗?淞沪会战的结局告诉人们,显然不能。

开辟8.13淞沪会战是成功的将日本从北往南的侵华战略改变为由东向西进攻,这纯属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为推卸战争责任、忽悠国民而胡说八道的托词。

从李宗仁等人的回忆录就能非常清晰的看得出,蒋介石和国民党实乃毫无国际视野和格局的山寨土包子。凭借狭隘的民族主义,挑起中日冲突,将外交争端逐步演变为两国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导致中国国家利益遭受重创,最后完全无力抗拒赤色势力的渗透而使中华全面沦陷于极权主义的地狱深渊,直至如今。

日本作为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崛起的世界性强国,其国际视野和对地缘政治的格局意识都是远超中国的。

日本人非常清楚其地缘政治上潜在的战略劲敌是苏俄,而不是中国。因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大清洋务运动的失败,已经通过甲午战争让双方决出了胜负。

这种较量的结果是导致中国在非常长的时间内,在地缘政治上根本不可能对日本的国家利益形成真正的威胁。

因此,即使在中日双方进入全面战争的持久战阶段,日本也没有放松对苏联的警惕。

八、关东军要塞的真相

现在公开的历史资料表明,日本从1934年就开始构筑满蒙、满苏的边境要塞,总共修了17处。一直修到1944年,日本接近战败才完全停止。

直到苏联红军以174万大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向满州发动全面进攻前,关东军在满州的兵力还保持在接近百万之众的数量上。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使出浑身解数与日本苦战了8年,日本也还是没有将中国军队视为其在中国战场的头号劲敌。从而没有将其最强悍的部队全部调去与中国军队战斗。而是一直对苏联红军保持着高度警惕。

因为在日本人的眼里,中国军队只是苏联在国际地缘政治较量中的人肉盾牌。蒋介石坚持苦战,只是为了帮苏联人将日军拖在中国战场,而无暇顾及向北进攻,与德国东西夹击苏联。

将现在的各种资料研究分析之后,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颠覆性的历史假想。如果孙文、蒋介石的“南方革命政府”没有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走上联俄容共的错路,同文同种的中日关系又何至于会走到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全面开战的敌对局面。某种程度上,所有牺牲于1931.9.18一1945.9.2之间的国军英烈,是否可以说都是在为国民党的错误外交政策赔葬呢?

如果说苏俄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在远东设计了触使中日敌对,进而诱使中日全面开战的国际战略。那么可否下定论,孙文联俄容共的南方政府和蒋介石国民党的南京政府,则应该对不能识破这个将导至中华民族陷入百年赤化深渊的诡计负有重大的历史罪责!

2020年8月15日初稿于汕头,9月1日完稿于深圳

来源:纵览中国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