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的《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及动机分析》与何方的《中国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教训》,两篇文章内容可以互相印证。沈文将中国出兵的过程写得比何文更详细。

接着上文看沈志华的文章:

104日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召开。会上仍有很多人不赞成出兵,并列举了种种困难。会议的主要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要打这一仗”。这时,有一个重要人物尚未到场,就是正在西北主政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毛泽东本来任命台湾战役总指挥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但粟裕因病未能到任;而林彪的病情更加严重,也无法承担这项工作,于是领兵出征朝鲜的担子就落到了彭德怀身上。由于天气原因,彭德怀乘坐的飞机于104日才到达北京。当天下午彭德怀赶到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现“会议的气氛很不寻常”,意见分歧很大。会后与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共进晚餐,了解到一些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的情况。彭德怀自然明白毛泽东请他来京的目的,思前虑后,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专程把彭德怀接到中南海。毛泽东征求彭对出兵的意见,彭德怀表示赞成出兵的决策。于是,毛泽东请彭挂帅出征。彭沉默片刻,表示服从中央的决定。于是,在下午的会议上,彭德怀发表了一番“打烂了再建设”,“迟打不如早打”的慷慨陈词。毛泽东为进一步说服众人,把中、苏、朝三国比喻为三驾马车,说这辆车是三匹马拉的,那两匹马执意向前跑,你又有什么办法呢?正说着,师哲带苏共中央代表科瓦廖夫来找毛泽东。毛在会见苏联客人后又返回会场说,你们看,果不其然,那两匹马一定要拉,我们不拉怎么得了!会议随即作出了出兵的决定。会后毛泽东对彭德怀说: 给你十天做准备,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15日。

106日晚,毛泽东接见罗申,告诉他中共中央完全同意斯大林对国际形势及发展前景的分析,并对中苏联合对抗美国感到兴奋。毛说,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非常差,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空军,无法向入朝作战的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此外,中国目前也没有资金购买所需的武器装备。所有这些,都需要苏联提供帮助。因此,将派周恩来和林彪赴苏联向斯大林当面汇报。

108日早晨6时,金日成收到了中国大使馆转交的密码电报。得到中国出兵的消息后,金日成感到,“现在我们有了光明的前途”。同日,毛泽东正式发布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率第13兵团及所属4个军和边防炮兵司令部及所属3个炮兵师,待令出动。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苏联的武器装备和空军支援。

苏联在朝鲜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竭力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把朝鲜和中国推到第一线火中取栗。所以,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开会讨论,苏联都无故缺席,给人们以置身事外的感觉。对此,许多人拎不请苏联的意图何在?其实原因很简单: 苏联如果参会,不行使否决权,必然会使朝鲜、中国及东欧各国不满,对其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及其领导地位不利;如果行使否决权,就会暴露自己与此战争有关系,是支持金日成南进的,就会在全世界面前有失“爱好和平”的形象。因此,还是躲起来最好。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是,让卫星国的仆从们同美国打斗,既有损于美国的政治形象,又可以损伤其军事实力。如果能把中国推上反美战场,效果当然最好。

而且苏联断定美国不会侵略中国,让中朝两国在朝鲜同美国拼命,这仗打得越大越久越好。苏联在一边坐山观虎斗,看着中朝两国与美国打斗对苏联是最有利的。

所以,这时斯大林一方面支援金日成南下进攻,另一方面就是督促中国尽快出兵。1950年7月2日,他答应中国“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7月7日,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向朝鲜派出联合国军武力干涉后,英国向苏联提议,希望苏联向北朝鲜施加影响,促使其退回三八线,以利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斯大林马上电告中朝两国: “我们认为英国人的这项要求是无理的和不能接受的。”7月13日,斯大林电告罗申转毛泽东:“我们不清楚您是否已决定部署9个中国师在朝鲜边境。如果您已作出决定,我们准备给您派去一个喷气式歼击机师——124架飞机,用于掩护这些部队。”而且称,这个师及已在上海的另一个苏联空军师的全部装备,在中国飞行员掌握技术后,都将移交给中国方面。这就使得中国军队许多高层以为,只要能尽快解决朝鲜问题,就可以获得这些空军装备,用以解决台湾问题。但斯大林口虽惠而实不至,承诺的空中掩护迟迟不动,逼得毛泽东不管三七二十一雄赳赳气昂昂冒着没有空军支援的危险,于10月19日派兵入朝,苏联空军才于11月1日姗姗来迟,出现在鸭绿江上空。

接着看沈志华的文章:

关于101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在黑海疗养地会谈的情况,根据目前已经解密的档案,很多问题现在已经清楚了。会谈的结果是,由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太差,又没有空军掩护,而苏联的空军“至少两个月后才能到位”;“如果在一个月内不用相当数量的、装备精良的部队提供直接援助,那么由于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军队无力支撑,朝鲜将被美国侵占”,所以决定不再派兵援助朝鲜。朝鲜除留一部分部队开展游击战外,尽快组织政府和军队向中国境内撤退。

应该说,苏联的武器装备半年后才能到达和中国国内面临的困难,都不是作出暂不出兵这一决定的关键因素,因为毛泽东在105日决定出兵,并确定部队出动日期为1015日的时候,对这些情况已经有所考虑。毛泽东期待的主要是苏联空军能够配合作战,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苏联空军不能立即出动,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实际上这时的苏联空军已经做好了准备,除第151歼击机航空师已经部署在沈阳外,苏联空军还相继组建了第17、第20、第144和第328歼击机航空师,随时可以前往中国。斯大林之所以表示要在中国出兵两个月后再出动苏联空军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毛泽东“犹豫”数日后才决定出兵的意图有所怀疑,对中国出兵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军事目的没有信心;二是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后的108日,两架美国喷气式战斗机袭击了苏联滨海地区苏哈亚市附近的一个机场。斯大林显然是把这一事件认定为美国发出的警告,苏联的反应相当“温和”,行动就变得更加谨慎了。

毛泽东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中国军队整装待发之际,斯大林和周恩来联名电报的意见却是要放弃北朝鲜,而电报的最后一句话讲得很明确:“等待您的决定”。1012日下午3:30,毛泽东看到了电报,当即表示同意斯大林和周恩来的决定。晚上10:12,毛又致电斯大林,告知“已命令中国军队停止执行进入朝鲜的计划”。收到毛泽东电报后,斯大林立即致电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和军事顾问瓦西里耶夫,要他们向金日成通报11日斯、周联名电报的内容,并特意指出: 毛泽东同志同意并赞成这次会议达成的意见。金日成于当晚作出了撤退的安排。

就在金日成和斯大林已经绝望的时候,毛泽东又突然作出了新的决定。毛泽东同意不出兵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实际上,他在正式答复斯大林之前所下的命令是“109日命令暂不实行,东北各部队仍原地进行整训,暂不出动”,第九兵团“亦仍在原地整训”,并叮嘱: 在干部和民主人士中“亦不要进行新的解释”。同时,要彭德怀和高岗回京商谈。毛泽东采取这种留有余地的做法表明: 在苏联空军暂不出动的情况下,第一,他本人仍然倾向于出兵;第二,对于中国军事指挥员是否同样坚持出兵没有把握。

1013日中午,彭德怀和高岗抵达北京。下午,毛泽东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对出兵和不出兵的利害关系再次展开讨论。毛泽东仍然主张出兵,并说服彭德怀和其他与会者,虽然苏联空军在战争开始阶段不能进入朝鲜,但斯大林已答应对中国领土实行空中保护,并向中国提供大量军事装备。会议最后决定,即使暂时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在美军大举北进的情况下,不论有多大困难,也必须立即出兵朝鲜。14日,毛泽东与彭德怀、高岗详情研究了志愿军入朝后的作战方案。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于当晚9时召见罗申并告知了中共中央的决定。毛泽东指出:“现在派中国部队去朝鲜是有利的,中国人有义务派出部队。暂时先派出由9个师组成的第一梯队,虽然装备差,但它能够打败李承晚部队。在此期间,中国同志将努力准备第二梯队。”毛泽东特别强调:“主要问题是必须有掩护我们的空军。我们希望空军尽快到达,无论如何不迟于两个月。”又说,中国政府目前无法为苏联提供的装备支付现款,“希望以租赁方式得到这些装备”。为此,周恩来“必须与菲利波夫(斯大林的化名)重新讨论这些问题”。

按照历史学者钱文军的说法,如果中共真的是实行集体领导,入朝作战未必能发生。毛泽东就说过,在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中央同意的只有一个半人(他自己再加上周恩来)。官方宣传说,原定林彪带兵援朝,他怕死装病躲到苏联养病。其实林彪早在辽沈战役时就是带病指挥的;1950年3月,病情加重,走路都困难,经毛泽东批准离开前线赴京治疗,无疗效才于9月去苏联治疗的。但是林彪是不同意出兵朝鲜的。还有继林彪主政东北的高岗开始也是反对派。乔冠华回忆: 周恩来曾极力主张避免加强国际紧张局势,但毛泽东坚持采取强硬的外交路线。从朝鲜战争一开始,毛泽东就倾向于在朝鲜进行干预,周恩来只好放弃己见,同意了毛的主张。

1950年8月上旬,在中央军委讨论援朝的会议上,粟裕认为,是朝鲜人未按预定计划行事。贺龙认为北朝鲜应由苏联负责,为什么要把中国扯进去?叶剑英认为同美国开战,我们的一切建设计划都要成为空谈,只有祖国安全受到威胁才可介入。即使是彭德怀也认为“不可轻举妄动”,并以苏联援助和出动空军为出兵条件。只有朱德认为“唇亡齿寒”,合乎毛泽东的心意。

那么,斯大林又是怎样促使中国出兵的呢?9月27日斯大林主持苏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分析认定,金日成已无力扭转战局,请中国出兵朝鲜势在必行。于是斯大林电告金日成向中国求援,但“不要提莫斯科”。28日,金日成等开会讨论斯大林的提议,一致同意求援,但希望苏联予以援助。29日,金日成又同苏联大使探讨,他仍不太想求中国,但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好听从斯大林的提议。10月1日凌晨2:50,斯大林收到金日成的求援电,请苏联出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时,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组织国际志愿部队,给我们的斗争以军事援助。”十分钟之后斯大林发电报,催促中国出兵。可是,明明是他叫金日成向中国求援的,却谎称“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

金日成的求援信与斯大林的电报10月1日同日收到后,毛泽东即召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开紧急会议,除了毛其他人都很犹豫。决定第二天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即起草了给斯大林的决定15日出兵的电报。其实,此电报并没有发出去。

10月2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没有想到,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特别是军队将领几乎都对同美军作战表示没有把握。毛泽东在会上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急,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可见,直到此时,中共高层仍未提到中国受到威胁而应出兵,反对出兵的人很多。毛泽东自己也只是认为“别人危急”,并不是中国受到威胁了。

于是,毛泽东只好停发那份已经拟好的出兵电报,发出的是叫苏联大使罗申代发的一个暂缓出兵的给斯大林的电报:“您1950年10月1日的来电已经收悉。我们原计划当敌人进到三八线的时候派几个师到北朝鲜为朝鲜同志提供援助。然而,经过全面考虑,我们现在认为,采取这样的行动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表示谨慎是必要的。”“因此,现在最好是忍耐,不出兵,积极积蓄力量,与敌人发生战争时,这样做将更为有利。”但他又表示:“关于这个问题尚未作出最后的决定”。

出兵朝鲜真是一波三折: 接到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的要求后,先是10月2日召开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暂时不出兵;后是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随后,斯大林表示苏联不能及时出动空军,导致出兵行动再次搁浅;最后毛泽东固执己见,10月13日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仍然下决心立即出兵。

再接着回到沈志华的文章:

中国领导人单方面作出的这决定的确出乎斯大林的意料。接到罗申的第一封电报后,斯大林便立即通知什特科夫转告金日成:“我刚收到毛泽东来电,他在电报中通报说,中共中央重新讨论了形势,决定尽管中国军队非常缺乏武器装备,但还是要给朝鲜同志军事援助。我正在等待毛泽东关于此事的详细通报。鉴于中国同志的这个新的决定,请暂缓执行昨天发给你们的关于在北朝鲜进行疏散和将朝鲜军队向北撤退的电报。”斯大林于1014日再次致电金日成,强调:“此前通知您的关于中苏领导同志会谈时提出的建议应予撤销。与中国军队出动有关的具体问题,您需要同中国同志一起共同决定。”

14日,毛泽东电令华东局书记陈毅: 第九兵团仍按前定计划集结,待命开往东北;高炮团仍须即刻开往东北。又致电周恩来指出,志愿军入朝后,拟在平壤至元山以北山区组织防御,使敌军“有所顾虑,而停止继续前进”。以此“争取时间装备训练,并等候苏军空军到来,然后再打”。毛泽东特别强调,主要问题就是看“两个月内苏联是否确实能派出前线的志愿空军及后方各大城市的掩护空军”,以及苏联是否可以用租借的办法提供军事装备。14日晚,毛泽东再次致电周恩来,并让他向斯大林通报志愿军作战的方略: 全军26万人于1019日同时出动,10天之内完成渡江向南开进,在德川宁远线以南地区构筑工事,待“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即在六个月后再发动攻击。这样做,“即是将国防线由鸭绿江推进到德川、宁远及其以南的线,而这是有把握的和很有益的”。得悉美韩军队已经准备进攻平壤的消息后,15日毛泽东急令高岗和彭德怀提前行动,先派两个军于17日和18日分别渡江,赶赴德川地区构筑工事。同日,又告周恩来,请苏联先调派一个空军师来北京,“以保护首都的空防”。

仔细阅读这些电报可以发现,毛泽东作出这种“出而不战”的部署基于两个条件: 第一,敌军北进速度较慢或停止北进(美军犹疑和人民军阻滞)为志愿军固守待援留下了时间和空间;第二,两个月后苏联空军参战和六个月后苏联装备按时到达,则志愿军开始反攻才有把握。如此,就能将战线推至远离中朝边境的地方,从而达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目的。然而,这两个条件很快便发生了重大变化。

接到毛泽东13日电报,周恩来即将电报转交苏方,并于当晚约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进行商谈。莫洛托夫说他不能做主,一切都必须由斯大林定夺。然而,斯大林让莫洛托夫转告周恩来: 苏联只能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也不准备进入朝鲜作战。这无疑是向中国领导人表明,中国军队在朝鲜的军事行动,不要指望得到苏联空军的帮助。斯大林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笔者猜测,很可能还是因为斯大林对中国的意图和能力有所疑虑: 毛泽东是否会心甘情愿地听从莫斯科的指挥?中国是否会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忠实成员?更实际的问题是,即使毛泽东真心出兵朝鲜,是否有能力抗击美国军队?而此时斯大林又听到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 1013日,在咸兴地区沿海发现大批美军战舰;同时,“咸兴遭到来自海上和空中的猛烈轰击”。于是,斯大林估计,美军可能再一次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并直捣鸭绿江,而此时朝鲜已完全丧失了防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无法抵挡美军,那么苏联空军参战无异于引火烧身。斯大林不得不谨慎行事。

周恩来传回的消息,不啻往中国领导人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不过毛泽东的决心并未因此而动摇。他17日致电彭德怀、高岗,一方面指示部队“准备于19日出动”,一方面要彭、高进京开会议事。关于18日会议讨论的情况,据彭德怀回忆,毛泽东在会上决断地说: 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就是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就算打不过美国也要打,他总是欠我们一笔账,我们什么时候想打就可以再打。

毛泽东在会议结束的当晚命令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 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按预定计划自19日晚开始从安东和辑安两处秘密渡江,夜行昼止,隐蔽前进。

就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部队踏上了朝鲜国土,并于10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

就这样,毛泽东一意孤行,让中国卷入了一场不义之战。

(未完待续)

2020年11月3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