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14, 2021

上面这张图是中共军史里关于长津湖战斗经过的概括图。一般的人也看不明白,我就给大家解释下吧。

长津湖战斗在11月27日爆发,九兵团27军80师以所属三个团加81师的242团在长津湖东边围攻美七师第31团级战斗队。27军79师与20军89师在长津湖西北面柳潭里围攻美陆战五团和陆战七团。27军94师的281团在长津湖东边的赴战湖与81师两个团与美七师31团作战。(上图右上角,图上有个错误,此处应该是81师)怎么这里又有个美七师31团呢,不是说31团在长津湖东岸与中共军作战吗?慢慢听老傅道来。这第31团级战斗队实际只有美七师第31团的团部和31团3营,再加上美七师32团的1营,后来接任战斗队指挥权的费斯中校就是32团1营的营长。在两个步兵营之外有两个野战炮连,一个重迫击炮连和一个防空连再加一个拥有22辆坦克的坦克连。因为最初的领导人是31团的团长麦克莱恩上校,所以这支战斗队被称为第31团级战斗队。中共方面借此谎称第31团级战斗队是31团加上32团3营的加强团,实在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中共军先是以四个团围攻第31团级战斗队不成,然后急调81师剩下的两个团参战,六个团,近2.5万人突然袭击分散驻扎在三地方的两个营的美军加附属部队2千5百人,十打一,结果中共两个主力师伤亡超过三分之二,网上有一个回忆录说,他父亲当时在81师241团3营任排长,最后全排只有他父亲等三名士兵身负重伤活下来了,也就是全灭了。位于后浦的31团团部和坦克连在11月30日按照陆战一师的命令退入下碣隅里,成为11月30日夜下碣隅里保卫战的主要力量。大约一半左右的第31团级战斗队成员逃到了下碣隅里,其中没有受伤者约500人组成陆军营继续战斗。31团坦克连也根本没有参与新兴里战斗,中共军口中的坦克实际上是防空连的四台自走双联高射炮。

所以美七师第31团根本就没有被消灭,甚至团部都安然无恙,过了几周又重新活跃在朝鲜战场上,倒是号称消灭了“北极熊团”的中共军第80和81师直到第二年的四月才重新出现在战场上。

关于31团团旗的故事也非常蹊跷。按照中共的说法,是中共军夜袭了31团团部,打死了31团团长麦克莱恩,缴获了北极熊团团旗。可是31团团部根本就没有被袭击过,而是在11月30日就随着坦克连撤到了下碣隅里。31团团长麦克莱恩也根本不是死于夜袭,而是在从内洞峙撤往新兴里的途中将中共军误认为友军,不顾战友反对,上前联系时被枪击被俘后死亡。(有回忆录说麦克莱恩当时因为严寒和战斗有些精神恍惚了)。假使这面所谓的团旗是真的,也只可能是团部的参谋人员在撤退时急忙中丢弃了。相比日本军队,显然军旗在美国军队中没有那么重要的意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战斗中也从来没有过指挥官手举旗帜指挥作战的行为,也没有举着旗子冲锋的场面,因为这类行为在现代战争中完全是自杀行为,前面描写杨根思射杀手举旗帜指挥作战的美军指挥官的故事只能是中共吹鼓手将自己军队的行为套到美军身上。老傅看过回忆录,甚至到了1979年对越作战,中共军还给指挥官们发带发光,带哨声的指挥旗,但中共指挥官们马上发现这面指挥旗让他们成为了重点攻击目标,很快就将指挥旗都藏起来了。

27军79师在围攻陆战五团和七团的战斗中也是损失惨重,失去攻击力,所以急调在后方作为预备队的94师剩下两个团参加战斗,这支倒霉的部队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还损失了一大半人马,战后就被解散了。

说句题外话,根据中共自己的资料,27军在后期只能组织起2千人参加追击,战前这可是个超过5万人的超级军。

谈完27军就该谈20军了。20军的89师先参加围攻柳潭里战斗,最大的战果就是伏击了联合国军的一个辎重队,获得了3千条毛毯,所以这个师里被冻伤的人数最少。后来兵团命令89师率领两个团南下社仓里阻击美陆军三师第7团。虽然吃了不少亏,但后来美军不再进攻,89师也不敢进攻,最后这个师倒成了整个20军损失最小的师。在上图左下角你们可以找到社仓里。

20军的59师进攻德洞山(又称死鹰岭),试图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负责守备德洞山(美军称为FOX Hill,狐狸岭)只有一个美军连,结果59师被打到残废也没有攻下这个高地。一个上万人的师打一个两百多人的连也没能成功,这要老傅如何说才好?

20军60师负责切断下碣隅里和南边古土里的道路并包围古土里。这里有美陆战一师一团团部和一个步兵营及一些零散单位。老傅能查到的这个师最著名的战斗就是在11月29日阻击由南向北,从古土里增援下碣隅里的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在中共的宣传中,将第60师阻挡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战斗与杨根思之死联系起来,造成一种杨根思确实死于阻击美军南逃的印象。但实际上,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是向北而不是向南。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之所以要向北,是因为陆战一师师部所在地下碣隅里实在缺乏兵力防守。

在11月28日夜晚20军58师攻击下碣隅里之前,虽然整个联合国军在这里有3900余人,但绝大部分是各种后勤技术人员,甚至有很多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单位,据说一共有58个单位。里面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两个步兵连和两个火器连加两个野战炮兵连。很幸运的是陆战七团反坦克连的坦克排有四辆坦克意外地留在了下碣隅里,成为11月28日晚的防守利器。(这个坦克排本有五辆坦克,11月27日一辆坦克已经开往柳潭里,本来准备第二天,也就是11月28日将剩下的坦克开往柳潭里,结果27日夜通往柳潭里的道路被切断,这四辆坦克就留在了下碣隅里)

负责进攻下碣隅里的中共军是20军四个师当中最强的58师。如果58师在27日夜发起进攻,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在28日晚尽管联合国军做好了准备,面临中共军的进攻也是险象环生,有不少中共军甚至突破了联合国军防线,要不是这些中共士兵因为饿极,只想找吃的而顾不上扩大战果,这下碣隅里也早就陷落了。据说58师晚了一天是因为迷路,他们手里的地图是日本人制作,太老。实情如何,不得而知,反正是没有与27军同时行动,给了下碣隅里联合国军一天时间做准备。

下面这张图是联合国军11月28到29日在下碣隅里的防御图。

要是大家看不懂,没关系,早有军迷朋友做了中文版。

大家注意,图右,也就是东边,是座山丘,被称为东山,相对高度大约150米到两百米。山脚下有条河,沿着河东往北是从新兴里过来的公路,在东山下有桥过河进下碣隅里。河西是从柳潭里而来的公路,两条路在下碣隅里汇合向南就是古土里。

这就是东山,中共特级英雄杨根思阵亡之处。

下碣隅里防御指挥,陆战一团三营营长里奇根据情报判断中共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西南和南边,因此将战力最强的两个步兵连H连和I连分别安排在南边和西南边,装备有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的两个火器连控制大桥和沿河道路,四辆坦克和自走防空机枪车负责各个结合部,派到东山防守的是一个工兵连外加外加一些杂牌。工兵连共有77个美国黑人士兵和90个韩国士兵,算是防守东山的主力。

在这场战斗中使用的四联装M16_MGMC防空机枪车

11月28日夜约九点三十分,中共军58师开始攻击。不出所料,173和174团集中攻击西南面和南面。172团,也就是杨根思所在的团攻击东山。根据中共军史记载,58师173团和174团的一个营(共四个营和师属炮团,大约5千人)担任主攻,主攻方向是下碣隅里的南部和西南部。而该师的172团的2营和3营及配属部队,约2千4百人攻击东山,172团1营担任预备队。虽然在南边中共军士兵一度攻破联合国军防线,突入下碣隅里,有说法甚至都有子弹打进了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的房间。由于饥饿和寒冷,很多中共士兵冲进美军阵地后只顾搜寻食物和保暖衣物,H连副连长利用这个机会,带着由司机、工兵组成的50多人的后备队阻挡住了中共军的进攻,最后在天明前恢复了所有阵地。邻近的I连也在两辆坦克的帮助下稳定了阵地。这一夜,H连死亡16人,负伤39人,I连死亡2人,负伤16人。173团和174团伤亡不详,据美军报道反正阵地前有很多尸体。

进攻东山的172团由2营和3营负责进攻,1营,也就是杨根思所在的营为预备队。下面是美军的战斗记录:

工兵D连配属的90名韩国兵死伤一半,另一半逃散,剩下的77名美国士兵拼死支撑。战至凌晨3点。缺乏战斗训练和经验的工兵们在阵亡13人,伤25人后不得不放弃主峰阵地,后退200多米到山顶南端的小高地组织了防线。志愿军占领主峰后继续向在这几个高地据守的工兵D连残部发起攻击,凌晨四点,谢尔纳特上尉(注:高地指挥官)战死,工兵D连弹药也基本打光,只得败退到山腰与右翼第十军团通讯营的部队汇合建立起防线。虽然工兵D连败退山下,谢尔纳特上尉带去的报务员波多尔克负伤留在了山顶。他藏在一个散兵里,用电台继续与山下保持联系。

美军指挥官接到东山失守的消息,担心中共军顺势而下冲进下碣隅里,就迅速调集大部分火炮对东山进行了压制射击,一个多小时内发射了6000多发炮弹,并打掉了中共军172团的炮兵阵地,使中共军无法利用东山这边形成的突破,被迫转入防御。

按照中共军史记载,东山战斗的经过与美军都相符。在叙述为什么没有顺势而下攻击下碣隅里的原因上略有不同。在战斗发起前,172团给3营副营长吴国祥的任务是攻击东山,占领东山后居高临下向下碣隅里发起攻击。当吴国祥率队占领主峰后,清点人数才发现三个连队伤亡惨重,9连全连仅剩30余人,5连仅剩迫击炮班和几个轻伤员,只有6连还有半个连左右,全部人数加起来不到200人。靠这点人继续进攻肯定没戏,不进攻军令难违。正在左右难为之际,58师副政委朱启祥的电话打到山上。朱听说3营拿下东山非常高兴,命令吴国祥放弃继续攻击下碣隅里的任务,转为构筑防守工事,确保东山这个攻击出发阵地的安全。吴国祥如释重负,命令士兵赶紧挖掘战壕,准备反击即将到来的美军反攻。老傅看到的回忆录里记载二营的另一个连队四连在试图通过沿河路段时被美军的重机枪基本干光,算下来,172团投入战斗的两个营损失将近三分之二,因此为稳妥起见,172团将生力军一营调上东山防守,大英雄杨根思就出场了。

(未完待续)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