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赌命:心水的怒海惊魂

波平浪静的海洋/昨夜嘿嘿冷笑/蔚蓝之水冰凉之水/翻脸就噬下一船又一船的生命/据说红十字会 难民高委组织/都不能统计/充当鱼群食料之船民/究竟还有多少?/再疯狂的赌徒/也不会赌命。那年四月以后/越南居民就用鲜血去染红海洋/拖男带女成千上万的押注/输光的没名没姓没尸没骨/赢的到陆地迎接嘲笑/有人甚至扬言要把/刚刚赢了的亡命者送回海上/鱼群欢呼讴歌如此伟大构想/唉唉已经十四年啦/谁还愿意再听再相信/地狱恶魔横行的故事/海面浪静波平/谁能见到无数海魂夜夜荡游/独独四月以后/始有鲜血试图染红蔚蓝之水/昨夜嘿嘿冷笑之大海/传来凄凄之悲鸣/年年四月,魂兮归来

这首题为“赌命——并祭海魂”的诗章,写于1989年,收在诗集《温柔》卷六《风云》之中。十四年前的4月30日,越南陷共,此后大量遭受迫害的难民投奔怒海,“用鲜血去染红海洋”,十四年来沉尸海底的越南难民无数可记。是的,“再疯狂的赌徒/也不会赌命”,但是,苛政猛于虎,人们只好铤而走险做了亡命者——这,也包括心水一家。1989年这个时候,心水一家已在澳洲墨尔本安顿多年,然而,当年投奔怒海的既惊险又悲惨的遭遇他岂能忘记。“海面浪静波平/谁能见到无数海魂夜夜荡游”?他见到了。他还听到:“昨夜嘿嘿冷笑之大海/传来凄凄之悲鸣/年年四月,魂兮归来”。

心水一家1978年那段经历,那个举家海上逃难十三日又沦落印尼荒岛十七日的恶梦,妻子婉冰化为一篇别出心裁的与自身苦难无关的小说。这是一篇微型小说,题为“放逐天涯客”,收在她的同名微型小说集中。故事描述老程携妻带女千辛万苦投奔怒海,后被澳洲接纳安顿下来,不料女儿倩儿最后被奸杀。这个倩儿在越战时是为虎作伥的越共女特工,终于横死新乡,逃不出善恶报应因果律。其父老程疯癫自语:“是你曾经谋杀的鬼魂找你偿命吧!”

心水长篇纪实小说《怒海惊魂》

心水则以这段自身经历写出了自传性长篇纪实小说《怒海惊魂》。这是心水抵澳后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沉城惊梦》的姊妹篇。小说成书于1991年,1994年美国新大陆丛书出版。2011年5月,台湾秀威再版,改名为《怒海惊魂30日》。全书描述1978年越南大规模排华运动中,越南华人黄元波一家逃奔怒海沦落荒岛到被澳洲人道收留前的艰难困苦九死一生的逃难经历。小说中除了部分爱情故事属于虚构以外,绝大部分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作为“纪实文学”,书中的主角黄元波应该就是作者心水自己。他是全书的核心,也是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纵观全书,其主题鲜明,背景真实,情节波橘云诡,叙述精彩流畅,是一本启迪人生丶警觉世人的好书。

还值得一提的是,《怒海惊魂》整部作品情节结构完整合理,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故事基本上是按照逃难过程的时空顺序依次展开,中间穿插人物意识的流动,包括对以往生活的回忆。情节的发展实际上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生存与死亡的斗争,暗线是人物之间情感的纠葛。在逃难过程中,这两条线是相辅相成互为交叉的,最后都因逃难的结束而合二为一。收尾处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给人留下较浓的韵味和长久的印像。

评论家喜欢把心水的《怒海惊魂》和他的第一部长篇《沉城惊梦》作个比较。显然,《怒海惊魂》比起《沉城惊梦》,无论在艺术技巧和视野上都更为开阔,更有力度,也更凝重。如果说“惊梦”主要是向读者提供一场充满灾难性的人生浩劫的纪实性历史备忘录,那麽,“惊魂”展示了二十世纪特定的背景下那些遭遇不幸丶离乡背井的难民比较罕见的在海上一波三折的历险故事,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人在大自然力量中颠簸漂泊的求生愿望和对自由安宁的强烈向往,而且巧妙地浓缩了个人与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矛盾。小说不仅展现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搏斗,更刻画人性善恶之间的较量,而这便是怒海惊魂获救的关键性因素。在《怒海惊魂》中,读者能感受到历史真实性丶现实悲剧性和文学艺术性的有机结合。1995年,这部长篇小说让心水又一次荣获台湾侨联总会颁发的“华文著述奖”小说类首奖。

心水这两部长篇小说奠定了他在澳华文坛的地位,而且时间是这麽早,为初具形态的澳华文坛带来一阵惊喜。

对心水来说,成为一个作家,还有一番特别的意义。他说,他最终没有从父愿成为生意人,而是做了一介“九无一用”的书生,对此他耿耿于怀很多年。不过,很幸运的是,心水父亲在过世前,他到德国去侍奉,有一天看到父亲正在读他这部《怒海惊魂》。当时已经患上老人痴呆症的父亲一边读一边流泪,看得出很为感动。他问心水:“你认识我儿子吗?”心水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啊。”父亲很高兴,说:“我想不到我的儿子会成为作家,我一直以为赚钱才最重要。”老人家在离世之前的这句话,给了心水很大的安慰。

(未完待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