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和网上,经常有人比较中医和西医,有时讨论还很热烈。自然,有人支持中医,也有人支持西医。我也想把我的看法整理出来,不敢说公正,抛砖引玉而已。

首先我认为西医是科学,中医是经验。

所谓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所谓经验就是人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并积累的感性知识。经验和科学应该是相关的。科学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的提高与量化。科学又进一步指导人们的实践,并且发明机器、仪器等生产工具。造福人类。

为什么说西医是科学呢?

1. 西医的诊断和治疗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并且在实验室发展的。西医的研究牵涉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按不同的疾病,药物可以是弱碱、弱酸或中性的。西药从研究到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考验过程。因此西药除了标明治疗的疾病,还要列出副作用。比如,二甲双胍就不适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此外,西药还经常给出化学分子结构。当然,分子结构对普通病人来说,没多大意义。但是这分子式却表明这药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2. 西医不光注重定性分析,还要强调定量分析。比如血压表不光告诉病人血压的高低,还能告诉他120/70 毫米汞柱。血糖仪可以给出血糖的读数是120毫摩尔\升。至于验血的结果可以告诉病人各种血相参数,如红血球、A1C、PSA、TSH等。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是科学的一个关键。

3. 西医广泛地吸取了其他学科的发明创造。比如,X-射线发明不久便用到医学的透视诊断,借助射线的穿透能力可以发现肺部的黑点、钙化等。应用最广的还有核磁共振、CT、单光子成像、正、负电子湮灭辐射诊断技术(diagnostic),还有中子活化分析。此外,西医还采用物理学中的伽马放射源和电子、质子加速器的束流杀死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therapy) 。近年来,又有机器人开刀和眼科的激光手术问世,甚至发展到纳米医学。从这个角度看,西医的前景是无线广阔,充满活力,和不断创新的。

4. 西医是发展中的科学。我小时候对西医的印象是大夫穿个白大褂,脖子上套个听诊器,拿一个比冰棍的棍宽的小木片去压我的舌头。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是家庭诊所,或曰个体户。真正的医院要分许多科,如内科、外壳、儿科、妇科、肿瘤科、胸外科、泌尿科、肾科、眼科、耳科、放射科等等。除了分科,还有超声波、X-射线、CT、应力实验、理疗等辅助部门。分科和新建科室的事实也表明西医在不断地发展,没有边界。西医的分科表明它是科学研究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看待中医。

1. 中医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打开GOOGLE,历代名医立马呈现眼前。黄帝(针灸之祖)、扁鹊(脉学介导者)、华佗(外科鼻祖)、张仲景(医圣)、葛洪(预防医学的介导者)、孙思邈(药王)、钱乙(儿科之祖)、宋慈(法医鼻祖),他们还落了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我们应该承认这些伟大的医学老祖的历史贡献。至少华佗先生刮骨疗毒的绝活至今西医不敢问津。即使我们自己也未能继承。最多也只能把老祖宗的荣耀侃侃而谈,当成今天的光荣。

2. 遗憾的是从古至今,这些名医先驱的学说没有加以发展,没人深入探讨他们学说的机理。我们学习阿基米德的浮力和杠杆时,感到太简单。但是西方的后人没有停留于简单。他的学说一直流传。并且在文艺复兴中,由伽利略、牛顿、莱布尼茨、哥白尼、开普勒等继承发展。他们把力学、天文学和数学一起提升到新的高峰。反过来再看我们历史上的那些郎中们最多也就是继承了先人的经验,但未见被后人把经验提升到中医科学。至今,它们还是经验。中国科学院非院士的诺奖获得者屠先生不在此例。

3. 我们对中草药本身一直满足于定性的经验。当归三钱、葛根五钱、甘草半两。一副中药只是大概其的称量结果,而无视各地药材在元素含量上的差异。用化学的术语,如果说西药是化合物,那么中草药则是混合物。混合物是物理上的融合,至于这些味中药在服后会发生什么反应,则是中医不愿解释的。而化合物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分子式就是对该种西药的ID。同仁堂中药的说明书上,写着可以医治多种疾病,但就是不喜欢提这种药会有哪些副作用,哪些人忌服。这表明中药缺乏大量的临床试验。它们只取决于郎中经验。

4. 看西医的时候,他们首先询问病人的症状,然后让病人做一系列的检查,比如验血、验尿、透视等。然后再判断病人得的是甲亢、还是前列腺肿大,抑或肾损伤。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靠察言观色和手摸脉搏诊断。这本身的难度就很大,每个人的舌苔和脉搏都不相同,还因时而变。一个大夫得望闻问切过多少病人才能积累到能够准确判断的经验。至于通过号脉来判断有喜的传说几乎就是神话。因此中医在诊断方面也够不上科学。

5.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中医的高谈阔论。什么阴阳表里,金木水火土,什么阳虚、阴虚,全凭郎中的一句话。恐怕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已经过百了。我们的中医大师们还在揪住“阴阳五行”不放,至少您也得加上空气呀。我担心只注重五种物质的郎中们遇到煤气中毒患者,是否会想到一氧化碳?

6. 如今,大陆的中医们已经向西医靠拢。采用量血压,测血糖,消炎药和打点滴。这并不表示中医也变成科学了。即使中医医院把协和的家当、人事全盘搬过来你的中医还是经验,科学还是属于西医的协和。中医的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冬虫夏草养生之道。大概在1987年,我在同仁堂的柜子里看到过几十万元一根的虫草,我很吃惊。以至于不得不对中医“悬壶济世”的幌子产生怀疑。至于那些以毒攻毒的手段则无异于死马当做活马医,把明摆着的副作用和病人的痛苦完全抛舍,不负责任。

7. 西医的研究成果是面向世界的,还通过传教士、和平军把医院办到世界的穷困地区,救死扶伤。西医研究的新药在开始时申请专利,价格较贵。但经过一定时间后,药方公开,其他药厂也可仿制,从而使价格降低。西方医学像数理化一样,会召开国际会议,会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交流成果。而反观中医,则受小农思想的束缚。不少后人把治病和药方当成家庭秘笈,还要传男不传女。如此这般,即使是无比优秀的经验也难免因无子继承而被吞噬于黑洞。在一胎化政策的强行中,这样的几率大约接近50%。两代之后,秘笈存活率则降到25%,由此递推。

比较西医和中医的优劣的本身就是个科学过程,需要科学的标准。不能带着情绪与偏见,报喜不报忧。扯不上什么爱国主义或卖国汉奸。如果中医真的那么神,为什么中国西式的医院比中医院多得多,去西医院的病人也比去中医院的多得多。正如中国的“爱国主义者”们在切齿大骂美国的时候,却想法设法赖在人家那里不走。还恬不知耻地自称“骂美国是工作,爱美国是生活”,口是心非到何等地步。

如果中医不思进取,继续抱守残缺,也许还能勉强支撑百年。我担心,伟大的国粹最终将会步恐龙之后尘,只剩一堆骨架。这当然不是炎黄子孙所希望的。

2021-12-15
作者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