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二次党外》论坛的朋友们约我写篇短文,谈谈中国民主转型的现状和可能前景。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题目。大家知道,对大陆政治转型而言,刚刚过去的2009年可谓“寒流滚滚”。从年初“两会”上吴邦国高调重申中国现行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断言中国“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到全年接连不断对独立民间组织和异议人士实施打压,加大整肃、封锁互联网的力度,再到年终悍然宣布对刘晓波的重判,当政者在政治领域明显在倒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问题是如何解读这种“倒退”?它只是大陆政治转型中的暂时现象,还是某种长期趋势?

09年的“特殊性”及其背后

毫无疑问,2009年的“特殊性”是理解上述“倒退”现象的一个入口。何以言2009年“特殊”?大陆民间有“9、6、5、3、2、1”之说,也即,09年是中国五四运动9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西藏“平叛”50周年,民主墙运动30周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和六四镇压20周年,法轮功事件10周年。头一个数字代表现代中国民主追求的传统;后四个数字则均与专制和镇压有关。这些数字与“建国60年”搞在一起,确实有某种历史讽刺的味道,足令当政者头疼。

更令当政者头疼的当然不是这些象征性的数字,而是中国社会急剧演变的现实。

肤浅的观察者通常只看到中国大陆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却没有看到增长背后的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结构裂痕。我们的领导人对此却是看得很清楚的。不要看他们一天到晚在电视媒体上做“高调”和“充满信心”状,其内心的焦虑和苦楚仍然可以想象,只不过这一面不好示人罢了。政治改革滞后、权力贪腐加剧、官民对立凸显、社会结构性矛盾深化、民族地区不稳定、环保和生态压力加大,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难道胡锦涛、温家宝不知道?非不知也,在难为也。当然,现在中央政府手里有钱,这要归功于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必要的时候,政府可以用钱来摆平那些需要摆平的事,包括给边疆闹事地区“输氧”,提升“维稳”效果;也包括不断给公务员加薪,以换取“内部人”对权力的效忠。突然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我们的当政者是个考验,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机会。毕竟,西方人开始有求于中国,砝码重量比变了,姿态也就发生变化。这对我们的领导人可能是个鼓舞。但说到底,内部焦虑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充其量,今天的中国是一个脆弱的、充满内部矛盾的准“超级大国”。至于什么“北京共识”乃至“中国模式”云云,不过是御用学者鼓噪的漂亮的肥皂沫,用来自欺或者骗人而已。

核心还是制度问题,体制问题。如果权力约束仍然来自权力自身,约束权力就永远是一句空话,权力胡为就永远不可能禁绝。改变共产党的一党专权体制,稳健地推进中国宪政改革,早已是社会的呼声、时代的要求,但中国共产党的当政者至今也没有下决心迈过这道“坎儿”。这就是大陆政治的“窄门”或症结所在。20年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

中国政治光谱更趋复杂

然而,与20年前相比,今天大陆的政治生态和政治光谱已经显得更为丰富,也更加复杂。

首先,执政党内的保守势力在表面上主导着当今的中国政治,是一个基本事实。他们控制着大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要害部门,控制着这个国家的主要资源、财富,掌控着意识形态的主导话语权,并刻意营造自己在世界的新形象。由于保守的领导人拒绝政治改革,共产党正在日益发展为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权贵党。从根本上说,这个趋势瓦解着共产党自身的执政根基,因为权贵集团考虑的从来是自己的小团体利益而并不顾及党国的长远利益。但保守的共产党领导人宁愿对此视而不见,满足于体制内反贪腐的一些表面效果,却坐失政治体制改革一个又一个良机。

左翼“毛派”势力的崛起,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现象。08年就有所谓“毛泽东主义共产党”成立并发布《告全国人民书》,号召向把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修正主义统治集团”进行“造反”。另一个稍后成立的“中国(工人)共产党”没有这么极端,而是主张与“兄弟的中国共产党”共同实施“无产阶级两党制”以“反对资产阶级多党制”。[1]从本质上说,“毛派”崛起是中国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一个产物,否则“毛派”主张不可能有影响,有听众。但这个极左势力“回到文革”的复旧努力却是注定不会有结果的,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

中共党内民主派则代表着执政党内部分化的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方向。到目前为止,敢于公开发出声音的党内民主派多是些离退休的中共老干部、老党员。不管他们主张自由主义,还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反对一党专制、赞成普世价值、鼓吹宪政民主却是这些老共产党人的共同呼声。中共党内民主派还有一股潜在的力量,那就是目前在职或被迫“赋闲”的改革派官员。虽然这些人人数还不多,即便发出声音也还要用体制内语言来包装、保护自己,但他们的存在仍然是宝贵的。如果他们勉力前行,则可能代表共产党未来的真正希望。

自由派阵营也在发生变化。本来,中国的民间自由派(包括体制内外的独立学者、维权律师、独立NGO组织、海内外的异议人士或组织)力量很分散,观点也并不一致。零八宪章的发表、特别是当政者对零八宪章的打压,反倒把民间反对力量整合到了一起,零八宪章成了大家的共同纲领,乃至旗帜。这个文件的具体主张还可以继续探讨、质疑,但零八宪章的理性、温和立场和建设性姿态却为民间反对派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取得了转型战略意义上的主动权。这是近年来中国自由派阵营的一个可喜变化。

宗教组织和民族地区异议力量作为政治光谱的存在,近年来也日益显著。大陆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发展令人侧目;达赖喇嘛不寻求西藏独立、而力倡“中间道路”的政治主张,获得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和同情;新疆“世维会”是“7.5事件”后中国政治格局中的一个新变数,但至少热比娅女士在前不久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一次演讲中还称自己是“非汉族的中国人”,尽管“世维会”的其他成员发表过更为极端的观点;法轮功信众10年前遭受残酷迫害,流落到世界各地,如今却变成了反对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我个人并不赞同法轮功组织的某些极端提法或主张,但这个组织对打破专制者互联网封锁墙的贡献却有目共睹。

最后,我们来看看港澳和台湾。港澳作为殖民地回归而成的“特别行政区”,政治建构有别于内地,部分现实、部分潜在地构成当今中国政治光谱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台湾本来是自立于大陆之外的独立政治实体,但随着近年来两岸交往、互动的增多,经贸联系的日益紧密,政治上的彼此相关性也在增强。事实上,在台湾,无论蓝、绿,大家都认识到大陆宪政改革是最终解决两岸关系的前提或关键,并愿意对此有所贡献。在这个意义上,台湾也已经客观上成为广义中国政治光谱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大陆政治未来演变的几种可能

三年前,我在《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报告”中,曾经预测未来中国的政治演变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民间温和反对派与执政者内的开明派联合,共同推进政治改革,实现大陆的和平转型;第二种可能,当政者拒绝改革,官民矛盾激化,社会崩溃,革命再起;第三种可能,当政者拒绝改革,但尽力保持经济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民生,从而可以继续维持对社会的基本控制,使专制体制苟延残喘,死而不僵。

现在看,这三种可能仍然都存在。前不久在北京的一个民间研讨会上,有人建议大家读香港最近出版的一本小说《盛世:中国2013年》,书中描写世界经历金融海啸后经济一蹶不振,唯独中国一枝独秀,政治控制虽在,老百姓却已习惯富足但被奴役的生活,甚至产生某种幸福感。我当时就笑称这个“2013模式”将是奥威尔“1984模式”的升级版。那么,这样一种“前景”(它基本符合前述第三种预测)是否真的会发生?这要取决于两条:一条,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已经持续了30年的高速增长?再一条,目前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官民对立有否可能被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和程度内?这两个问题都不容易回答。历史已经一再显示,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的现存政体虽然早已千疮百孔,重病缠身,它的顽固性、强韧性和自我调整能力却仍然不可小觑。随着它面临的矛盾的增长和尖锐化,党的统治技巧也在“与时俱进”,日益精巧化或精致化。因此,大陆出现专制体制“垂而不死、死而不僵”的局面,并非不可能,尽管不可能永远。

官民冲突导致民怨爆发、引发整体性社会崩盘,理论上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但我个人在这个问题的判断上持慎重态度。一方面,今天已经不是陈胜吴广式的农民起义时代;另一方面,崩盘式社会转型后遗症太多,会给后续改革带来数不清的难题。当然,宪政改革的提倡者并非惧怕“革命”,但人类毕竟已经进入现代文明,中国又毕竟是一个如此巨大、如此复杂的国家,除非执政者自己愚蠢到逼迫老百姓“揭竿而起”,民间反对派在做好应急准备的同时,应该一直坚持理性、温和、非暴力的和平转型立场。

这样,还是回到第一种预测,那就是体制内外的温和力量携手,共同推进中国的宪政转型。要看到,虽然大陆现存专制体制顽固而强悍,民主自由毕竟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主流,这个大趋势谁也扭转不了。短期内大陆政治寒流可能继续一段时间,但不会太长。它会随着体制内外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宪政转型有着正面的互动关系。我们要用民间发展促当权者内部的分化。在这方面,台湾民主转型为大陆宪政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从现实政治层面看,大陆也许很难再出现一个“蒋经国”,但平庸的执政者也懂得计算容忍成本和压制成本哪个合算。民间反对力量、党内开明力量、海外民主力量、宗教自由力量、港澳和台湾支持力量、国际声援力量,总之,有助于中国民主转型的正面力量一齐努力,使专制当政者越来越感到压制成本大大高于容忍成本,从而不得不做出让步,做出改革,这是有可能做得到的。我们应该为此而努力。

(2010年1月18日,北京)

注释:

[1]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新成立的这些毛派“政党”,均没有、也不可能在大陆民政机构注册。在这个意义上,它们都是“非法的”,如同自由派人士要成立政党也属“非法”一样。关于这些毛派“政党”的情况,读者可以从互联网上检索了解。

中国转型知识库首发
本会网站转发2010.02.25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