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记述从1987年1月(50岁零四月)举家迁居德阳开始到1997年4月(60.5岁)我在德阳教育学院退休为止的十年又三个月的生活。

从我们这个家来说,是从1985年9月25日开始才完全结束了被歧视的“另册”生存状态,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像一对刚成家立业的夫妇那样,全身心地开始了生活与事业,但这已是迟到了几近整整三十年啊,(我是1957年8月大学毕业的,这一切都本该从那时就开始的呀),本章就是写这迟到的岁月。

第一节 出乎意料——初到德阳的三年半(一)

本节记述初到德阳教育学院的三年半,即从1987年初到1990年秋。从打到四人帮、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以来开创了一个邓小平、胡耀邦为代表的新时代,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解放思想的势头很短暂。一切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那样。

一,真没想到

前一章已经写到了,虽然是拨乱反正落实了政策,但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德阳教育学院。只说是到了这儿,一个新建的急需教师的高等学校,会有很多工作可做,会使失去的时光得到些许补偿,经过努力总会成就一点事业的,抱着这样的希望携家带子来到了德阳。

德阳市是一个1984年才新组建的地级市,辖原绵阳地区的德阳县、绵竹县、中江县与温江地区的广汉县、什邡县,这些县从来还没有高等学校,建市后1985年才申办组建德阳教育学院,采取边组建边招生的办法,1985年秋即以都江教育学院名义招生,这是以培训在职初中教师为目标的大学专科级别的成人高等学校,在平地上新建,领导班子与教师大多从中学调来,也有个别从高校回德阳原籍的人。所以既谈不上学术,也没有什么教学理念,大学不像大学,中学不像中学,不是机关却蛮像一个机关,一切机构都只是一个形式,管理水平只当一个农村生产队,一切由队长好恶说了算,等级森严,行政机构多而且全,三至四个正副院长,下设院办公室与党委办公室,各有办公室主任与工作人员,另有工会办公室、人事处、治保处、学生工作处、财务处、总务处、教务处、图书馆、函授部、科研处等等一应俱全,还有各系系主任,教职工总共只一百二十多人,处长级可有十多人,教师与行政人员一样多,我在该校的十多年,不仅从没有一次校内学术活动,甚至连一次教研会也没开过,极少几次公开听课也是应付一下,从没当真过。开始招收在职初中教师完成专科学历教育,采用三年制函授,中间脱产一年,后来则三年全为函授,想当然的自学环节,也等于虚设,全靠集中面授,但课时已压缩,内容大大缩减,尚无消化时间,质量很难保证。个别专业曾招过高中毕业的脱产专科(数学招过一届),学习要认真一些。后来生源没有了,除了应付点在职的继续教育任务,便转向市场招财务、法律、计算机、广告、旅游、文秘等大、中专以等渡日。我去后在数学科(系),任过数函85-92级的高等几何课,数专87级的解析几何、高等几何、初等代数、数学思维学等课,数函93级数学分折课,数函92-95级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讲座、数学史等课。

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学校”,这样一个“高等学府”。

我是从1986年11月起在德阳教育学院起薪的,而真正到校是1987年元月2日,这天我与嘉松一道随一辆运送着家俱行李的大货车,从阆中出发经南部、盐亭、三台、中江到德阳,那时从中江到德阳的路还是土路,常常是只铺着石子没有路面,颠簸得十分历害,把车上装的竹席子等都簸丢了,到后便分到西小区三幢202号住,这一住就到现在已是整整十六年了。子华与雪梅是等到学期考试完后1月9日才来的。这住宅当然比阆中大些、好些,这时学校还在修建中,院长是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敬正枢兼任,实际上一切由党委书记青仲璜负责,这是一位长期作行政领导的老干部,副院长池培之是西师62年物理系毕业的从德阳中学副校长调来,具体管理学校,另一副院长陈积才是西师政教系毕业,毕业后长期在什邡一工厂作党委书记,没有一个是学术人,教务主任徐代燊,原是绵竹中学教导主任,没有一个是办过大学的人。

当然以上这些认识是在到这所所谓的德阳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之后,漫漫地从实践中才一点一点认识到的,还是从初来时回忆起吧:

两件小事:到校第一天遇到的就是来了住何处,告之住西小区三幢Y式楼202号,这是临臭水沟边的空房,我去一看同一幢三楼、四楼均有几套空房,但回答说那是给教授们留的。历来是:先来的为大后来的做小,我在该处一住就到现在。后来也没有来什么教授,这些三楼、四楼的几套空房都换给了领导的红人们住,没有一家是教授。第二件事是到校报到后先到人事处,后到教务处,再去数学科,被安排上高等几何课,此课无人上,正等来人,然后到总务处领了一把椅子,至于桌子要等几天,等了几天后才通知我叫我到五楼去拿桌子,我一个人怎能搬得动一张大木桌呢,我只说待我能搬时再来拿吧,一直到退休,我也没有用过学校办公桌,更无办公室,可是所有行政人员连清洁工、花工都有办公室及办公桌的。

孩子的读书:嘉松是86年夏在阆中东风中学高中毕业的,秋天又在该校读复习班,87年1月来德阳后又到德阳高中读复习班,暑假后考入成都电信技校,89年暑假毕业后分回德阳电信局工作。雪梅87年1月来德阳前在阆中东风中学已读完高中一上,到德阳后转学87年春应从高中一下读起,当时德阳高中以它是重点中学不接受从一般中学来的转学,德阳二中又以种种借口不答应,其实就是由于我们人地生疏,不会走后门,靠市教育局,便只能转到德阳三中,(这是一所从民办小学转为公办小学,建市后才转为初中,这一年86年又才由市教育局直属刚扩为完中,87年春还只有高一,教学质量极差,高考升学率为零,当时我们那知道这些呢),高中毕业后,招工也停了,只能做零工,到工商银行作了代办员,后来考到城市中心信用社,再转入德阳市商业银行。87年春天4月7日雪梅回阆中去把外婆接到德阳来玩,这是她老人家第一次坐了火车呢,短短三个月后,她非要回不可,只好由嘉松在7月10日又送她回了阆中,此后每年我们都要轮换着回阆中去看她,直到她92年元月去世。

二、晋升副教授

我是1987年1月到校的,教员有少部份是从高校来的,其中只有一个是从农学院来的学土壤的副教授,其他几位都是讲师,大部份是从中师或中学来的,有几位是讲师,多数为中学教员,在这种情形下,就是个讲师职称也是不多的,还享受格外体检,当时似乎还保留着“讲师相当于县团级”吧,当年冬天学院进行职称评定工作,我参加了俄语考试,通过了,最初我并不打算申请副教授,认为自己条件还不够,后来看到许多条件更差的都申报了副教授,我才急忙申报,那知领导要按亲疏内定,最初并不报我,我询问时一会儿回答说我提交的材料(我在省教厅编的中师用教材“算术理论”)是小学内容,一会儿又说专家审定未通过,我问专家的具体意见时,回答说专家认为解联立方程组不应先讲例子再讲原理(其实为什么不能呢!),我说我送的材料是“算术理论”其中根本没有解联立方程组的内容,才说是把材料送错了,但我要求看一看专家审阅意见时,却数次推委,口头答应但就不给看,后来便派另一个主任来叫我马上再提供一份著作,要立即报上去。不久被告之我亦定为副教授,工资从第一次定的人同时补起,我第一次领教了这“黑箱操作”。

退休后在故乡阆中的合影

三、她的工作安排

学院等着我来上课,86年就多次摧我到校,86年冬我和子华一起来校看看,校方说就算报了到,11月我就起了工资,12月子华就起了工资(而且把阆中邮局不认的那一级工资也加上了),我是87年1月2日才到,子华是1月10日才到,这种“求贤若渴”的表现真令人感动,来之前再三承诺对子华的工作“一定妥当安排”,来后就安排作收发守电话,一共两人,但另一个人是位不认字的清洁工,实际她一人作收发,没人代替,这是全院唯一的没有星期日也没有寒暑假的。我们再三反映不理,只好暂时做,后来见我们善良好欺,还要加上守大门的工作(后来她不作这个工作后,没有安排到另外任何正式职工做。十多年来只好请临时工来做,要同时请三个临时工,直到现在),我们再三表示不同意后,院方就请个临时工来做,叫子华等待,等了一些时候,突然安排去卖饭票,这个工作原是由一个解决征用了土地后农转非的作伙食团出纳的农民工兼任的,我们提出与这年青一些的农民工对换一下都不行,甚至还专门召开院办、人事、工会各方面到场院的联席会,把我俩叫去强迫我们接受安排。我俩多次提出要一起离开这里,后来考虑到两个孩子的读书才没有走。子华的工作是从保管员处一一清点领来饭菜票,开据出库单,向学员发售后,将粮票与钱即时交出纳员取得收据。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工会活动等都不能参加,连假节日常常也不能休息。可到了寒暑假加班有钱时,这卖票就轮不到她了。同时还不许她做帐,会计也不算帐与对帐。甚至有一次给了她八百元菜票不开出库单,后来她去交款八百元时也不给收据,还说这样做是某人说了的,她坚持按制度办事,闹到院长处虽然解决了,但却又因此得罪了包括院长在内的一帮人,这个工作她就一直做了四年(从1978年到1981年12月止),这期间伙食团换了五任会计,互相也从不交接,也无一任清理过售菜饭票的帐目,到她退休交工作后,再三下令“清她的帐”,一个会计查后向主任报告说她多交了四千多元,主任回答说不要告诉她!一个会计又说她差了几千元,又多次下令再查到底!查了十年也没有结果,原来根本没有可靠的帐目,若我们自己没有根据的话,这时就只有按他们说的数赔钱了!原来当初再三不准她写帐就是这个目的啊!幸好我们把四年来的出库单与交款收据一一保存好了的并装订成册,凭据一算最多只差约三百元(占总售票金额约50万元的万分之六,以四年时间计平均每天差两角多钱),我向院长说,只要他们算出帐与此原始单据符合,我们一定认帐。可查了十年也拿不出帐来。记此一事不仅可以看出这些领导对一普通工人的态度,还可以看出这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如何。

(待续)

转自民间历史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