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升正教授
学院从1985年开办以来,还没有过正教授。到1993年冬天人事处通知,所有现职为副教授的可以提出晋升。我考虑到自己条件还不够,还在观望,这时(93年11月底)子华又正住院,人事处又来电话问我,我只好回家写了申请,要拿两件论文,这时像样的只有一件(即西师学报上91年9月发的《S3的一个特征性质》),另一件实在不好选,总觉得代表性不够。这一年全院有四、五人(包括一位副院长、政治专业)申请,并交了材料,材料统一由人事处送到省上的大学去请专家鉴定,然后由学院决定从中报送两人到省高评委去。这年学院报了胡某(党员、历史专业)与雷某(中文专业),但省上一个也没批准。过了一年,又到了1994年11月初,人事处又通知接受申请材料,这次我除《S3的一个特征性质》外,正好还有刚在天津数学教育学报Vol.3 No.2上发表的《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这是1993,10,在中美日三国数学教育会议(山东候镇)上交流了的。这一年全院有四人申请,并交了材料,材料仍统一由人事处送到省上的大学去请专家鉴定,但拿回来的结论要给本人看,我看后便将其复印了一份,得知两份意见都是‘……可考虑晋升为正教授’。但学院只报了胡某(党员、历史专业,这是第二次报)与侯某(化学专业),报谁与不报谁没有理由,完全由领导决定,结果又是省上一个也没批准。我对这种做法很有意见,不听取本人意见,不征求师生意见,由几个人(其中多数是外行)来定学术职称,不合理也不合(教师)法,写信多次向上面(省教委、省民盟、国家教委)反映,甚至把材料直接寄到省高评委去,当然这一年已无可改变了。再过了一年,到了1995年11月,人事处再问我时,我回答是:“去年论文都通过了,你们却无端不报,今年我不申请了”。后来人事处说:“你可不再交材料,去年的有效,你再重写个申请即可”。我就补了个申请,学院这次先报了两人胡某(党员、历史专业,这是第三次报)与我,后又补报了雷某(中文专业,这是第二次报),结果省上批准了这三人晋升为正教授。这是学院第一次有了正教授,后来这三个人也相继退休了,此后,年年也在申报,但到今天(2002年冬天)七年了也还没有再晋升一个正教授。
四,儿女成家
要说这十年的生活,家里变化最大的还是儿女长大成人了。
儿子嘉松1987年1月来德阳时才十九岁多,在德阳高中复习了半年,参加高考未中,便考了成都电信技校,89年9月毕业后分回德阳市邮电局工作,后属于德阳市电信局。1994年五一与刘影结婚,1995年3月3日生儿子贺逸飞,1995年秋分到了位于火车南站雏鹰巷1号的邮电局宿舍居住,1997年逸飞上了欢欢幼儿园,2001年秋进了华山路小学,后他们又迁居文庙广场,1992年春该处拆建,才暂时迁回西小区与我们同住。
女儿雪梅1987年1月来德阳时刚到17岁,转学到德阳三中读高中,1989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未中,1990年到工商银行作代办员,91年又考到城市信用社中心社后转为德阳市商业银行,考取了电大大专毕业,先后考得了会计师职称,1995年十一与房义忠结婚,迁居在绵远街人行宿舍住,1998年他们又在陕西馆街自购了泰山公寓商品房住,1999年10月13日生女儿房牧云。
我们没有流行的那些所谓的“关系”,也不会拉“关系”,所以,儿女只有靠他们自己去努力了。
五,退休前的几次旅游记要
是从1985年我俩相继落实政策后,我们才能考虑出外走走。(在这之前子华是在橡胶厂时开展销会到南充地区各县走过,排队给孩子们买点蛋元饼干也是很珍贵的,我则因学习做棱苦土在修缮社时到德阳等地去过,到阆师后因开会常到南充等地,85年借调省师范处时,全家四人到都江堰、青城山这算是第一次外出旅游。我也是那时从成都到万县开会才第一次乘飞机,还游了三峡与小三峡。87年调德阳后为参加学术会88年6月到过昆明(抽空去过石林等地)、89年到过上海(抽空参观过宋庆林故居与南京路等)、90年到过贵州(只去过遵义,在贵阳住过但却没有去黄果树)到乐山开会去看大佛时正迂维修上峨眉山时只到一线天),91年5月到西安开会去过兵马桶,92年到江油看过太白故里,这些都是忙里偷闲,从没有专门玩过。子华来德阳后参加学校组织的也到过乐山峨眉、昆明等地。我俩的家庭旅游除85年到都江堰、青城山外,此后还有几次值得一记(这都在她退休以后):
1,三峡游:92年5月31日从成都乘火车到重庆已是深夜,两路口揽车已停,费力步行上去却不好找旅店,后在一位值勤大娘指引下,在桂花园一家铁路职工开的小招待所住,我俩包一个有四床位的房间每天才24元,清静方便,6月1日夜上船游三峡,风光雄伟壮丽,上去游了丰都、白帝城、屈原祠等地,船过葛洲坝时更为感人,4日到了宜昌,5日正好是嘉松的生日我们还从宜昌给他发了电报呢,7日下午才回重庆,又住原处,8日游鹅岭公园、大礼堂,9日游南温泉,下午在家休息,过得十分甜蜜,10日去枇杷山公园与重庆博物馆,11日游两路口商场,下午5时从江北机场飞成都,晚上即回德阳。
2,庐山游:95年我应邀参加在庐山召开的中国数学名人论数学教育研讨会,正好与她同行,写信找了成都铁路局局长,才订上票,7月10日到成都住二姐家,11日上午上火车,12日晚到武昌,住紫阳湖宾馆,这是一家三星级宾馆,13日打的去游东湖,14日游黄鹤楼,亲见了龟蛇锁大江,晚上乘船去九江,15日上庐山,真是跃上葱茏四百旋,报到后我们自找了一个小宾馆住,环境幽雅,16日上午我去开会她在宾馆休息,中午休息得好,下午我的大会发言,讲了数学的五大特点与数学教育意义三层次,由于兴奋讲的都是自己的心得,所以十分精彩,受到热烈欢迎,17日我们参加二线游,到了含鄱口,我们还留了影,后又爬了五老峰,感受了忽来突去的庐山之雾,18日我也没去开会,俩人去游了牯岭镇、仙人洞等处,19日下山,看了秀峰又到星子县参观了白鹿洞,晚上船前在码头买了只瓷汤锅,20日上午船过武汉,21日上午船过沙市,22日船过巫山,23日船过万县下午到重庆,可惜的是在船上熟睡时我们的照像机被盗了,连同这次在武汉与庐山照的胶卷都没有了,晚上在重庆上旅游列车,24日晨即到成都再回德阳。
3,邛海游:96年我在凉山大学应聘时,她来西昌住了十天,没想到在晚年我们又回到了初婚时的两人世界的生活,早上起床后忙着去买早餐,我去上课后,她就在家整理,我下课回来休息后,我们又一道上食堂吃午餐,这里食堂午餐的菜很丰富花样多,大家一起用餐说说笑笑也很快乐,如果我下课较晚时,她早就买好了我们爱吃的菜饭等着,晚饭后都是到菊花盛开的校园或邛海边去散步,同赏美丽的晚霞,常去临湖山庄或月亮弯,半日没课,我们步行到几里外的川兴镇去赶集,双休日(11月9日)我们同游了芦山与邛海,早上乘校车进城,再到芦山参观凉山彝族展览馆、抗日战争纪念碑,又爬了芦山风景区,因为这天走得太多了,所以没有爬上山顶,下山后在路边吃了小吃休息后,又到邛海公园,在公园里我们包了一支小船畅游邛海,碧绿的海水,倒映着湖光山色,水面宽阔一眼望不到边,空气湿润清新,沿海横渡,漂了近三个小时才望见对岸的凉大,到岸边时,清澈地可看见湖底的水草,常可伸手去抓呢,下午五时才在月亮弯上岸,我们就在这岸边的渔船小店坐了下来,吃上了趁做的邛海鲜鱼,还漫漫地饮了一杯酒。从月亮弯就步行回校了。
六,赴凉山大学
位于西昌市远郊的凉山大学是四川省中国民主同盟组织响应党中央智力支边的号召,经由楚图南、费孝通、钱伟长等84位知名人士发起,应凉山州的邀请,在省州党政的大力支持下,1984年经中央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高校,学校在改革中建立了一个适应国情、校情、独具特色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即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师全员聘任制,职工合同聘用制和学生按章合理淘汰、毕业后不包分配,双向选择就业的办学新体制,中共党委是学校的政治核心。早在1986年,新华社就以《一所纪律严明校风清新的大学》为题向全国界绍了凉山大学。此后《人民日报》、《全国政协报》等新闻媒介,乃至香港报刊也纷纷报道了凉大的办学情况。1988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四川日报》也把凉大的创办列为“四川改革十年百件大事”之一,同年胡乔木同志视察学校后题词赞誉“凉山大学是中国新教育的一面旗帜”。对于这样一所学校,我早就心向往之。记得1989年初我在德阳教育学院时,当时我只有高几课,又是函授,只安排在暑假期集中授课,平常空闲较多,我就主动与凉大联系人,愿去兼课,很快便得到该校教务处樊伟弘复信欢迎我去,我持此信去向教育学院当局说明时,副院长陈某竟然回答说,没课也只能在家不能外出兼课,若要外出上课收入就要归公,我就只好不去了。后来专科不开高几课,我便主动要求改上数学分折课(这也引起霸着此课为奇货的人的不安与不满),到1996年我已接近退休,更想多做些工作,便早与凉大联系,8月份得到该校副校长刘松复信,欢迎我立即到校9月16日报到,我又去学校请假,本来我9月7日即满60岁,按规定10月份便办退休,但校方认为还有课程需要我上,并以正教授因工作需要可以延迟退休为由暂不办退休,告诉我说此事他们已上报省人事厅待批,我同意上课时我可以回来上课后才答应我去凉大应聘。
我于1996年9月11日从成都乘机到西昌,到了后学校数次专车来接,热情欢迎,十分周到的安排,我住在教师公寓309号,带卫生间的套房收拾得干净整齐,生活用具连备课文具都准备得十分周到,校长欧阳道教授还亲自来看望,教务处主任也登门交谈上课事宜,还送上课本,同舍住的教师们不管相识或不相识都来招呼问候,这一些看来是琐事,但却给人以难忘的亲切和温暖,值得一提的这绝不是对哪一个教师才如此,而是对所有教师都这样,这是凉大的传统,在凉大住长了,到各处办事,甚至吃饭乘车生活娱乐等等,教师都受到礼让与尊敬,这是从解放以来在什么学校里都没有看见过的风气了。
我任该校96级机电系与房建系的高等数学课,每周12节(后为10节),课上得很满意,深受学生欢迎,课余有不少同学到宿舍找我交谈,其中外系的也有,还有老家阆中来的同学,上课后还有自习辅导,作业批阅等。96年10月25日又专程回德阳上数学教师骨干班的课。97年3月25日应西昌师专团委与学生会邀请参加该校文化周作了一次讲演,题为“论智能开发与数学学习”。
在凉大期间,没有家务事,时间就显得格外多,每天晚饭后都要同同事们(多为教师,有时也有同学)一起散步,一般是沿着微风吹拂的邛海岸边的土路,边说笑边走,一直到两公里多外的临湖山庄或月亮弯,夏日还要在岸边坐下乘凉、唱歌、嬉戏,在校园里有时甚至躺在草地上玩耍,真是返老还童了。假节日便约起来去邛海划船,去芦山登高,去莲池公园,去森林公园,参观卫星发射基地,到攀枝花参观二滩电站建设,甚至远到冕宁去吃喜酒,附近的可玩的地方都跑遍了(只有一次他们组织去昭觉我因回了德阳没有去成,还有近在只尺的土林我没有去过)。我在这儿渡过了96年的中秋节,96年10月8日参观了凉山歌舞团的红披毡之舞演出,学用彝语唱着祝酒歌过了一个彝族年,97年5月11日夜站在宿舍屋顶目睹了卫星升空,7月1日参加了庆香港回归的长跑,7月28日参加了彝族火把节的活动,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空下来还写了一些诗歌、散文、随笔等文字,将其寄出有的竟然发表了,这是我生平第一回发表这类文学性文字,都是有感而发如:《四十周年纪念诗抄》、《冬日晚韵》、《故乡的山花》……等等。在凉大期间也生过几两次病,其中一次在医务室输液同学张天华等还来照顾。
仅管如此,每时每刻总惦记着远在德阳的家,特别是假节日和每天半夜醒来,总是“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来归!”一年来每周至少一封信与至少通一次电话总还感不够,我是96年9月11日到凉大,10月25日回了一次德阳,11月子华来西昌渡过了愉快的十天,97年元月放寒假回德阳过春节直到3月8日又才到西昌,4月25日又回德阳过五一节,6月底又回德阳过七一,到8月26日学年结束。离开前校长与朋友们再三留我,后来又多次电话想邀,希望我再继续应聘,都一一挽谢了。就这样我又匆匆离开了凉大,总希望还会再去的,谁知一直到2003年凉大合并,我也没有如愿再去,所幸在凉大结识了许多永远的朋友。
七,我的退休
我是96年9月7日满六十岁,应在10月办退休,学院因上课需要,告诉我说准备延聘,但要按管理权限上报省人事厅批,后来我就到凉大去了,到次年4月人事处只告诉子华要了我的身份证复印件去,后来就给我办了退休,从4月1日就算是退休了,至今也没有告诉过我,我也没有问,究竟他们上报省人事厅没有?当时我还在凉大上课。
(待续)
转自民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