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春我在杭州时,第一次听朱虞夫先生说起洪哲胜先生和他主编的《民主论坛》,印象很深,因为一是老朱建议我回山东后也写点稿子投给《民主论坛》,二是洪先生是台湾人——对于初涉民运的我来说,台湾人主编了一份主要面向大陆民运的刊物是一件很新鲜的事。

回山东后我并没有向《民主论坛》投稿。我清楚自己的水平不高,并且几乎没有接触网络的机会。2001年春节,我在一家网吧群发贺卡时,无意中发给了洪先生一份。后来我在《西安商报》电脑室里打开我的信箱,发现洪先生已向我约稿。当时我对《民主论坛》的投稿要求一点也不清楚,就拷了一份我刚刚发在《大参考》上的《一定要把肆无忌惮侵犯人权的警察的名字及其罪行记录在案》发给了洪先生。几天后我被迫离开西安,回到青岛后发现《民主论坛》竟把它刊登出来了。对此我很吃惊,告诉了姜福祯先生。

3月,经郭少坤先生介绍,我去江苏泗阳吴克林先生家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我经常去网吧收看《大参考》和《民主论坛》。闲着没事,我把我几年来关于中国将来实行联邦制的思考整理成一篇短文发给洪先生,没想到很快《民主论坛》又刊发了。十多天后我在《大参考》上看到王小宁先生对我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就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回应并投给了洪先生。此时已是4月底,我得到消息警方四处找我,于是匆匆于5月3日回到家中。5日,我去县城网吧收看《民主论坛》,未见刊出。6 日,警方露面了,并于7日带我去蒙山游玩。8日晚上21点半我回到家,一觉睡到次日早上6点多,警方已来到我家,声称找我“有点事谈谈”,于是我跟他们走了。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四年多!而在这四多时间里,我想过不知多少遍:那篇文章洪先生给发了吗?

今年出狱后没多久,我了解到不仅在我入狱之前《民主论坛》就刊发了那篇文章,而且《民主论坛》和后来创刊的《民主通讯》一直对我的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甚至《民主通讯》还为我做了三次头条专题报道,其中有两次重发了我仅有的三篇短文。不仅如此,洪先生还在我出狱当天为关于我的头条专题亲自写了按语,此前他还专门为我在其他BBS、包括国内的BBS上发了帖子。还有,我入狱后,洪先生曾委托姜福祯先生向我问好。我刚出狱,洪先生就再次通过张铭山先生和姜福祯先生向我问好,并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

后来,我自己上了网,跟洪先生的联系方便多了,对洪先生有了更加直接的了解。

洪先生对收信的负责任态度,在我接触的范围内无人能出其右。首先,投稿必复,而不论用否。洪先生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除休息时间外,一般为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回复。这样,就不会因收不到回信,后来又不发稿而错过了发稿的合适时机。即使《民主论坛》不能发稿,洪先生也经常推荐另投其他有稿费的刊物。其次,其他内容的信也是有信必复,而不论事大事小。我给他指出过几次网络版上的小错误,他总能立即改正并回信感谢。有时我指出的错了,他也亲自检查并回信说明。就连贺卡,他都要立即回复。

更为关键的是,《民主论坛》真正做到了“民主无类”。比如,不管名气大小一视同仁。这一点太重要了。相比之下,倒是有些大陆出去的人办的刊物做不到这一点。再比如,各种各样的观点均可存在。所以一个朋友对我说,台湾人办的这份刊物不鼓吹台独(比如它刊登了大量鼓吹两岸统一的文章),就凭这一点,足以令人佩服。实际上,这两点是衡量搞真民主还是假民主的关键。用樊百华先生的话讲,洪先生是海外“最具民主风度的人”。

我入狱之前,洪先生邀我与《民主论坛》同行。我在监狱里,洪先生和其他朋友仍然使我与《民主论坛》同行。我出狱了,当然要继续与《民主论坛》同行。

2005年12月28日,山东莒南

《民主论坛》

《民主论坛》,我们的最爱

姜福祯、张铭山、王金波

自从2001年初开始,我们三人几乎同时成为《民主论坛》的作者,并从此成为忠诚的读者。我们认为,没有哪家媒体能代替《民主论坛》(包括后来创刊的《民主通讯》)的作用。

在这近五年的时间里,姜福祯和张铭山疲于养家糊口,王金波系狱四年有余。但是,《民主论坛》始终没有忘记我们。我们也没有忘记《民主论坛》。姜福祯和张铭山见缝插针写下的作品基本都是在《民主论坛》上发表的。而为王金波的呼吁也总是能在《民主论坛》上得到最及时的发布。

在“舆论一律”的极权体制下,人们极其渴望对信息的自由获取和传播。五年前,我们只能通过电子邮件被动接收一些信息,基本不能直接登录海外被封网页。当时有一、两个月的时间,王金波在聊天室聊天时得到一个网址可以直接上海外网页,但很快被封。我们到现在也不会搜索代理服务器。后来有了无界浏览、自由门等破网软件,而且能通过电子信箱、MSN、雅虎通等随时索取,所以我们浏览海外网页的机会多多了。但是,只要上网,我们最想看的还是《民主论坛》。因为,正如姜福祯先生所言,《民主论坛》是不可替代的。

《民主论坛》,是追求民主的人们的论坛,也是我们的最爱。

2005年12月29日,山东

《民主论坛》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