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Scholar 2022-06-18 15:42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周掌柜 ,作者卖炭翁

文|卖炭翁 掌柜智库历史研究专家

唐山的暴力事件震惊中外。此刻,笔者的心情和绝大多数愤怒的国人没有任何差别,我们不仅对受害者的痛苦感同身受,也对施暴者无比愤恨。

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汹涌澎湃的制止暴力的呼声正在冲击善良人们的神经,让我们情不自禁的产生了一种“以暴制暴”的正义感,当然,也有很多人希望政府更多的推动法治建设,通过“保护好人”和“打击坏人”双管齐下消除暴力。以上建议都有价值,也是公众的第一时间反应。

但笔者认为这两点都无法消除社会暴力的根源,而社会暴力真正的深层次诱因是——社会教育的失败,而这往往也较多体现为底层(特别是农村)民众的失败。所以,单纯依靠“严打”短期行动和“法治”长期建设都可能治标不治本,需要配合更为深刻的社会教育发展理念才能根除暴力问题。

实际上,社会复杂系统的根本逻辑是非常客观的,首先,所谓“坏人”是无法清零的,除非变坏的土壤消失;其次,没有法律约束的好人也可能变坏;再次,全社会谴责和展现暴力的同时也客观上放大了暴力的影响力;最后,法治的长期性和条件性约束注定不是解决暴力药到病除的良药。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关于“社会暴力”的底层思考。

应该说,本文并不是完全从法律角度严谨的探究真相,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探讨“暴力”问题的根源和土壤。为了讲清楚这些思考的出发点,有必要从笔者在农村成长中的几个小故事谈起。

出生在东北农村的我,实际上对于满身纹身的“黑社会”并不陌生,且不说小学的时候经常就需要交保护费进学校,村里的哥哥弟弟都有那种满身纹身、时不时进出派出所的情况。我的经历对于同样童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也不算特别。也许,底层视角更加有利于理解“暴力”的根源。

《少年的你》引发对“社会青年”的深思

先说我的一位村里的弟弟,是远亲家的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因为家庭暴力和农药自杀了,于是就几乎成了孤儿,一直在外读书的我和他接触很少,只知道后来他在市场里混生活,卖猪肉,经常赌博,从亲戚那借了很多钱,成了问题青年,或许也有满身的纹身我没看到,直到有一天在一个群里威胁要打我表哥才被我剔除,就再也没有联系。回想起来,他失去母爱成了孤儿,跟着一位喜欢酗酒的爹慢慢也走上了社会,我这个当哥哥的也确实没有帮助过他,其他人也没有能力给他指路,也就是没有矫正他的机会。这让他时不时展现出暴力的倾向,或许也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这种情况带有很强的普遍性:在农村里,当一个人失去了父亲或者母亲,理论上成为问题少年可能就是宿命,社会上并没有任何一种机构可以帮助这样的孩子,老师和学校似乎主要职责是帮助好学生鲤鱼跳龙门,而不是帮助“坏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这么一个快速发展且功利的社会更不会有太多人在意素质教育。

探究起来,我的农村小伙伴走向堕落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位经常因为打架进派出所需要我们去捞的远房表哥,在局子里经常手铐铐在暖气片上,像一只垂头丧气的土狗,眼角里充满恐惧,听说他们的父亲卖了家里所有财产换成酒都喝了。另一位小时候的玩伴因为打架被判了6年刚刚出来,还有一位小时候总欺负我们低年级的混世魔王,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后来他酒后骑摩托车撞死了。这个清单或许我还能写下来10个人的故事,共性就是在农村长大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沾染了社会丑恶而堕落。当然,这背后注定伴随着一部分东北社会青年喝酒、打架、赌博、骂人的缺点。猛然回忆起来,确实很难相信那么多单纯的人都走上歧途。

还有小时候在学校门口收保护费的那位同学。当时,老师安排我给他补课,或许也是为了他能保护我。有一次,我去了他那个家徒四壁的家,只有上小学的他自己居住,爸爸不太着家,妈妈和别人走了,非常凄凉,回想起来他或许就是因为绝望才产生了暴力倾向。不仅这些,东北农村里有很多家庭暴力导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自杀一直是农村人的绝望表达,也是农村一部分人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或许说了以上这些和自己相关,和他人不太相关的故事,不见得有什么共鸣。但我的经历告诉我,暴力很多时候的诱因确实是缺少良好的教育,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失败带来的绝望。以上讲述肯定没有为唐山暴徒辩护的意思,犯罪就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只是作为北方人,我了解很多暴徒的成长经历,同理心思考更容易理解他们有今天的邪恶也有一个逐渐变质的过程。

由此,似乎这时候我们确实有必要超越愤怒来思考一个和每个人相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我们的社会减少暴力?这注定不仅仅是“严打”和“法治”能根本上解决的社会难题,我们需要引入更多有效的社会教育理念,来消除底层和失败家庭的绝望。

不妨抛砖引玉再谈几个观点:

第一,“严打”可以震慑“坏人”,长期制约人性中的恶肯定需要靠“法治”,但更根本的机制则需要让社会给予每个人更多的教育和关爱。“暴力”的温床如上文所述,就是社会快速发展中,极度的贫富差距,对底层人民权利和发展的漠视都可能引发暴力,当然,也包括很多不公正引发的暴力宣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更多的投入到城市忽略了农村,农村有一大批社会的“失败者”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并且没有很好的途径发展自己,走向暴力犯罪不可避免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

第二,我们的媒体宣传和社会舆论也应该减少更多暴力的展示,而更多地体现文明教育的人文精神。目前,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在不断的给社会展示屈辱历史中暴力抗争的血腥,也不乏残酷的表现酷刑的镜头,这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二战后超越战争形成反差,这不免让社会内化了暴力解决问题的某种暗示。普通人的成功故事或许比很多高大上的故事更有利于滋养年轻人的内心,这需要文艺作品真正贯彻人民情怀。

“从严从快”四字,进入“严打”状态

第三,社会和国家应鼓励更多的非营利组织进入慈善领域,在广大农村帮助更多的孤儿和问题少年,帮助犯人再教育,就需要打破民政部门慈善垄断地位,打通城市农村二元结构的交流机制。每一个慈善组织,每一个教育项目,都会为社会减少暴力和仇恨起到作用。相关体制和机制的改革都需要有深层次的思考和布局,而且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单一权力结构是无法解决农村和底层社会问题,必须发挥多方社会组织作用,暴力机制也很难从根本上消灭暴力。

第四,应该鼓励律师在农村法治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资助法律援助机制等方法,帮助弱势群体维护权力和尊严是最好的普法教育。目前中国农村很多地方是氏族体制管理,权力结构向上面的权力来源负责,对于帮助底层人民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考虑甚少。这里面的观念转变需要很多工作去做,就是培养更多解决底层社会问题的律师,让他们帮助普及法律。另外,公正的审判也是制止社会暴力的预防针。

第五,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的教育和文化设施的投资,这不仅包括学校,也包括少年宫、图书馆等设施。从笔者个人经历看,目前农村学校的淘汰效应还是主要机制,就是筛选出成功向上攀爬跨越阶层的人,但并没有真正依托于农村和底层社会发挥教育的最大化价值——提升人的素质。所以,这方面的科学投资,鼓励多方主体参与,超越行政管制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换句话说,拥有文明基础的国民才是消除社会暴力最好的保障,教育专家们有必要好好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社会的文明底座;

总之,以上有个人经历引发的思考,也许带有个人的代入感。但我依然相信一点:面对社会的暴力和仇恨现象,以及诸多不稳定的因素,我们需要超越“以暴制暴”和“平民愤”的思维,也不能简单化认为“法治”可以根本解决问题,必须思考“社会暴力”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标本兼治。

从世界范围来看,“暴力”源自人性普遍弱点,英国足球流氓就是鲜活例子,但靠文明和教育可以达成改造。普遍经验来看,最光明正大的“暴力”宣泄是竞技体育,最好的文明宣誓源自法院的正义判决,根除暴力的有效行为来自发展经济和社会慈善,而人文教育更是让国家走向文明的法宝。对比来看,社会治理最成功的样板是教育最发达的北欧和日本,而不是警察最多、贫富差距最大的美国。

要彻底解决“暴力”问题,我们需要更加系统的思维探究引发暴力的根源,并且换位思考的新思路——如何给予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年轻人和普通家庭更好的教育资源,如何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社会底层每一个人,如何让素质教育真正滋养每一个贫困少年的心灵。这些都有利于避免年轻人会被社会丑恶的一面吸引,也就避免了很多人由于人生失败导致“暴力”倾向的底层逻辑。

所以,让我们超越“以暴制暴”,在夯实法治建设的长期目标之下,也将社会暴力看成一个需要系统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进而综合开展多层次的机制、法治和社会教育。知难行易,任何时候行动都不算晚!

最后,期待唐山暴力事件暴徒得到法律的严惩,祝愿受害者早日康复!

防失联、投稿、合作请添加 xrscholar
支持学人scholar生产更多优质内容,长按二维码打赏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