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教改

第二天朱老师和綦素芸老师也来上课,蒋万泉主任带着李旭光跟他俩打过招呼,朱老师是个快到退休年龄的和蔼老头儿,据说是摘帽右派。綦素芸老师是一中年妇女,面黑嘴阔,言谈爽利,是个热心肠。她是从沙梁嫁过来的,公爹是杨家庄村书记。她原来在沙梁教小学三年级,到了宗家埠初中教政治和历史地理等副科。李旭光跟朱老师安排在一个办公室,教初三的语文课。

初三居然没有语文课本。朱老师告诉李旭光,这个学校的所谓初三,其实就是初二,甚至初一。根据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山东农村的小学由六年缩减到五年,初中由三年缩短到二年,高中也由三年缩短到二年。学制缩短,造成混乱,很多十二三岁的孩子名义上初中毕业了,实际上连小学水准都没有,乘法口诀都背不过。语文水准更惨,错字病句连篇,偶尔有通顺的,也让人哭笑不得。比如用“榜样”一词造句,有个学生很诚实,直接写道:“榜样”这个词我不懂。用“黎明”造句,有个学生写道:黎明就是鸡刚打鸣。“鸣”字不会写,用了拼音MING.

朱老师随手抽出一本学生作文,记一次体育活动,要求写三百字。学生写道:今天老师让我们跑步,绕着操场转圈,我转了一圈又一圈,转了一圈又一圈…………

一直转满了三百字,才算结束。且一多半都是拼音和错字。“绕”字不会,拼音RAO代替,“操场”写成“草厂”,“转圈”写成“专O”,李旭光半天才看明白,哭笑不得。

朱老师道,这就是初三学生的语文水准,这样的学生考高中,岂不是天方夜谭?

学校是各村联办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各村出,“管理学校”的贫下中农做出一个决定,学生不满十五岁,不得毕业!这就形成了实际上的初三班级。

朱老师幽默风趣,很受学生欢迎,他上课就是讲故事,一堂课四十五分钟,他讲半个小时的故事,剩下的十几分钟,教学生认几个字,也能造简单的句子,至于作文,只好付之阙如了。

朱老师告诉李旭光,这个学校其实也有不少很聪明的学生,有一次朱老师要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一个叫春蕾的女生举手说,老师,这个故事我知道!

朱老师笑眯眯的说:你知道?那好,你给大家讲一讲。

女生说:我国东汉的时候,有个有学问的人家,姓孔。孔家养了好几个儿子,有一天孔爸爸分梨给孩子们吃,梨子有大有小,孔爸爸先让四岁的小儿子孔融挑选,孔融选了一最小的梨子。爸爸问:你为啥要选最小的而不是最大的梨子呢?孔融回答说:我是最小的孩子,所以应该吃最小的梨子,大的梨子应该让给哥哥吃。

朱老师很高兴地说:讲得非常好!春蕾同学,你既然能讲这个故事,能不能把它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看看呢?

这个女生就拿了铅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把故事写了出来。孔融的“融”字不会写,用拼音代替,梨子的“梨”子写成了“李”字。

朱老师把这两个字的正确写法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们,梨子和李子是两种不同的水果,梨子大家都认识,是鸭蛋型的,李子则是紫色的,像鸽子蛋大小。

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识李子,我们家就有一棵。我叫李进学,我爸爸说就是李子的李。

朱老师抚掌大喜:对,李进学同学。你爸爸有没有跟你说,李姓是怎么来的呢?

李进学摇了摇头。

我来告诉你。李氏原来不姓李,而是姓理,道理的理。商纣王的时候,有个叫理贞的人,为了逃避纣王的追杀,逃到山里,他居住的地方有棵李树,于是改姓李。李是世界上最大的姓氏,占全国人口的7.38%.就是说,你每遇见七个人中,就会有一个姓李的。李氏家族出了很多名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叫李耳,唐朝大诗人李白、明朝大医学界李时珍都是名人。咱毛主席有个笔名叫李德胜,也姓李。

朱老师讲得高兴,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可是不久,校长找朱老师谈话,让他少讲这些封资修的东西,已经有人向教育组投诉,朱老师给孔老二的子孙孔融翻案了。

朱老师苦笑着对李旭光说:我本来想让每一个学生都介绍一下他的姓氏,然后讲一下姓氏的来历。才讲了赵、钱、孙三个姓氏,就有人告密,说我给学生讲《百家姓》《三字经》等封建文化,宣传忠孝节义封建伦理,吓得我只能讲刘文学斗地主、高玉宝斗周扒皮了。

李旭光听了朱老师一堂课,然后开始了她的第一堂课。

李旭光教初三一班,班上一共有45个学生,20个女生,25个男生。第一天上课就缺席了三分之一,还有一个女生背着一个娃娃来上学。来上课的30个学生中,有五个没有书包,用包袱包着本子和铅笔。有十个连铅笔和本子都没有。空手来上学。学生从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各个年龄段的都有。

李旭光把第一堂课作为跟孩子们的交流课,她先在黑板上写了自己的名字,李旭光。她用标准的普通话说:

我叫李旭光,从今天开始,由我给你们上语文课。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李,不是理由的理,也不是黎明的黎,理和黎也都是姓氏。我是李树的李。很多中国字读音相同,但字不同,含义也不同。这一点一定要请同学们记住。比如有人问我?你贵姓?我一般要回答:我姓李,木子李。或者说李白的李。人家就知道我不是姓理由的理,或者黎明的黎。我的名字叫旭光,因为我母亲是个革命者,她怀着我的时候,还在青岛搞地下工作,当时我们这一带都还没有解放。她希望我能生活在一个光明的新中国,旭光就是旭日东昇照耀中国的意思。

孩子们怔怔地看着他们的新老师,这些生活在偏僻农村的孩子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开场白。

我要告诉同学们的是,我的父母当年就是从你们这个村子出发,到青岛去进行地下工作的。宗家埠,当年是胶东解放区敌工部重要的交通站,解放战争时期是青岛市委的所在地。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工作的原因之一。我爸爸妈妈为了解放我们的国家,为了让你们这样的孩子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他们到敌人的巢穴里去战斗。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解放的曙光,就牺牲在黎明之前了。

李旭光看着课堂上这些面黄肌瘦,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学生,眼里渐渐有了泪光。

我今天来这里给你们上课,很高兴,也很难过。因为我发现我的父母流血牺牲并没有换来你们的幸福生活,看看你们大家,没有课本,没有钢笔,没有书包,来上学还得背着弟弟妹妹,你们缺少营养,缺少基本的教育资源。这哪里是什么自由幸福?同学们,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只是觉得对不住你们!

李旭光讲着讲着,哽咽起来,眼泪流下来,学生们也都趴在桌子上呜呜哭起来。

同学们,这不是革命烈士所要的新中国,这不是我们要的新社会!要改变这一切,要改变,就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大救星,要改变命运,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就必须靠自己!

一名个子瘦瘦、头发干黄的女生高高举起手臂,要求发言。

李旭光指着她问:这位同学,你想说什么?

女生站起来说:李老师,我想读书,我不想留在这里,我想读高中,上大学,到城里去,您能帮我吗?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傅春蕾。

春蕾同学,你是不是讲孔融让梨故事的那个同学?

是的。那个故事是我伯父讲给我的。我伯父是大学生。

一个邋里邋遢的男生站起来说,老师,她伯伯是右派!

傅春蕾回头瞪了他一眼,大声反驳:我伯伯已经摘帽了,不是右派了。

男孩也大声喊:摘帽了也是右派,摘帽右派!

课堂上哄堂大笑,李旭光让两人都坐下,对春蕾说:春蕾同学,只要你努力,将来一定能读大学的。我愿意帮你!

又有一个又矮又瘦、眼睛却很明亮的男生举手,得到李旭光的同意后,站起来说:李老师,我也要读大学!我叫李进学。

好,有志气。你的名字真不错。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理想?

刚才那个邋里邋遢的男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当解放军,消灭反动派!

你叫什么名字?

贾二胖。

二胖同学,要当兵,也得有文化。毛主席说过,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首先,你的这个名字得改一下,总不能叫解放军战士贾二胖吧。

全体学生都哄笑起来,教室里充满了热烈的气氛。

老师,俺爹不识字,不会起学名,我哥叫大胖,我叫二胖。有个妹妹叫胖嫚。都没有学名。

你爹叫什么名字?

他叫贾先进,是工作队给他起的名。

老师,他爹原来叫贾二狗。

傅春蕾喊道。

李旭光笑道:你爹的名改得还可以嘛,就是配上贾字,听上去就成了假先进,不是真先进。

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贾二胖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坐下。

二胖同学,回家告诉你爹,我下周到你家做家访,顺便给你们兄妹三人都起个学名,好不好?

好!

二胖高兴地鼓掌,全班同学也跟着鼓掌。

周五下了课,李旭光让二胖带路,去了贾先进家。见到了她后来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贾先进的母亲贾奶奶。一个当年的中共地下联络站的交通员,阿庆嫂式的老地下党员。贾奶奶居然还记得李旭光的爸爸和妈妈。

李旭光的这次家访,给贾先进的两个儿子分别取名贾富华、贾富强,女儿取名贾彩旗。贾先进非常感动。李旭光被停课之后,有空就去看贾奶奶,了解了不少她父母的往事。这是后话。

学校每周上五天课,上午三节文化课,一节音乐或者体育课。下午两节文化课,很多时候课程会中断,因为学校很穷,五个村子给了一块地给学校当农场和养猪场,美其名曰学农基地,其实就是搞创收、补贴教育经费的不足。每个班都有创收任务,初三两班养了两头猪,初一初二每个班都养兔子。学生们除了上课学文化,还得挖猪草、拾地瓜。所谓拾地瓜就是让学生到生产队收完了红薯的地里用铁锹翻地,挖出遗留在地里的红薯。

每天下午上完了两节课,就是学生搞创收的时间。所以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他们的“家庭作业”就是每天上课带着猪草或者翻地挖出来的地瓜。

李旭光对这种现状既困惑又心酸,趁着周末休息,她回了一趟城里,她的工资关系还在县委机关,没有转到学校。她领了工资,花掉三分之一给她的学生们买了书包,本子和钢笔。还到县图书馆借了一套文革前的初中课本,她需要借助这套课本编写自己的新教材。初三没有教材,初一初二倒是有教材,都是教育组自己编的,除了革命口号就是最高指示,要不就是报纸上的社论,根本没法用。

李旭光自费给学生买书包和文具的事引起了议论,吕校长委婉地提醒她,要照顾到其他班老师和同学的情绪。李旭光很不客气地顶了回去:校长,你要我做饭,总得给我水和米吧?你让我提高教学品质,学校又不给学生解决文具,连课本都没有,学生家里我也去过,家家穷得连耗子都养不住,根本拿不出钱来给孩子买文具。我该怎么办?我自己掏腰包解决都不行?

一席话让吕校长没了言语。吕校长只好向教育组打报告,跟五个村的村书记作揖行礼,又卖了养殖场的两头猪,好歹筹了一笔钱,解决了其他五个班的文具问题。

不久,李旭光又出“妖蛾子”,她从县城买来一台油印机,买了油墨、蜡纸和纸张,自己编写教材,给孩子们每人一本,全部免费。她班上的学生出勤率马上暴增,不少家长牵着翘课的孩子送到她的教室,贾先进揪着贾富强(贾二胖)的耳朵说:李老师,我家富强再逃课,你一定要告诉我,看我不打烂他的腚!

李旭光还刻印了一些试题,大都是文革前高级小学的,初中的她的学生还消化不了。第一学期她基本上是在给学生补课,让她的学生能认识至少五百个常用字,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达到小学毕业的程度。

李旭光教了一个月初三,吕校长决定给她压担子,把初一蒋瑞峰老师的一个班也交给她。到了学期结束,就出现了上面说的结果。年级统考,她的初一班上的学生平均成绩86分,而蒋瑞峰的班学生只有62分。初三她的班上的平均成绩82分,朱老师班上的学生68分。

这样的结果让学校很尴尬,毕竟朱老师是大学生,教了十年学。蒋老师虽说学历低点,但也教了六年,李旭光从来没教过书的一个代课老师,教出这样的成绩,让吕校长既高兴又忧虑。

教育组让吕校长到学区去彙报李旭光的教学经验,准备在整个学区推广,吕校长很难为,他对公社教育助理王鹏说:她的教学经验私下用用可以,推广怕不行。

为什么?王助理很不解。

她用的是文革前她读中学的时候老师用的教学方法。张扬出去的话,还不被人扣上修正主义教学路线复辟回潮的大帽子?

吕校长说出实话,王助理也不敢再提这茬儿。

李旭光依旧按照她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教书,语文教学初中以识字为主,生字必须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努力消灭错别字;其次是造句,掌握汉语的语法结构,避免病句。最后是写作文。李旭光教作文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她设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准写假话、套话、时髦话。写什么,写多少字,都由学生自己定,哪怕写一句话,也必须是自己所思所想,不得抄报纸,抄别人的东西。作文交上来,李旭光会针对性的,甚至一字一句批改,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个字不能这么用,这个词应该用在哪里等等。一篇作文通常要写好几次,甚至十几次,到作文完成,学生基本上都能背过了。

朱老师很欣赏李旭光的教学方法,鼓励她大胆实验,不必在意别人说闲话。蒋老师却压力很大,他是民办教师,同样一个班级,一样的学生,他教的学生比李旭光教的差二十多分,不要说对学校交代不过去,学生家长那里也不好说话。

蒋瑞峰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以前当过炮兵,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在部队上立过功,入过党,回家被分配到学校当老师,但教书不是打仗,就受教育程度而言让他教中学是有些勉为其难的。他很明白,自己有一碗水,倒不出一桶来。看着这样的教学成绩,他坐不住了。去找校长,提出两个要求:要么让他去教小学,要么放他回家种地。

瑞峰老师的要求让吕校长非常为难,教师由中学调小学,不是他这个初中校长能说了算的,放他回家种地,吕校长心有不甘。宗家埠初中,是个小知识份子成堆的地方,最易生口舌是非,瑞峰老师里言不出,外言不入,勤谨省事,工作认真,教学成绩也名列前茅,这样的教师吕校长怎肯放他回家?如果不是平地起风波,让李旭光来搅动了一池静水,吕校长何至于费心劳神?

吕校长安抚了蒋老师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方案。他让朱老师把初三的教学任务都交给李旭光,回初一接李旭光的班,朱、蒋搭配多年,两个人的教学水准相差无几,没有比较就不会太难堪。这个方案比较稳妥,但蒋瑞峰心里隐隐不安,因为这等于把李旭光班里的水准拉下来向他看齐。他说:如果李旭光老师不同意,我还是辞职回家。

吕校长笑着说,我心里有数。

吕校长再找李旭光谈话,提出让她和朱老师调换班级,因为初三面临升高中,需要提升成绩。不料李旭光说:那就让我把朱老师那个班也兼了得了。两个班还不到一百人,这点活我一个人就干了。但初一班我还是要继续教,我跟学生们承诺了,教他们三年,把他们都送到高中去。

吕校长哭笑不得:你把课都教了,朱老师和蒋瑞峰老师干什么?

李旭光道:校长,我觉得吧,咱们的教学方式可以改一改,老师不必拘泥于一个班级。比如说我开初三的语文课和初一的语文课,只要我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可以来听,这样既可以节省资源和时间,学生们也可以自由选择,生动活泼。我不懂学生管理,朱老师和蒋老师可以继续担任这几个班的班主任,负责管理学生,也可以开别的课嘛。

吕校长神色凝重:咱们是初中,不是大学,我的旭光老师!不能把大学教育的那一套搬到初中来。一百多个学生挤在一起上课,怎么管理?还有,作业谁批改?考试谁批卷?学生辅导谁负责?

李旭光坚持道:不是还有朱老师和蒋老师吗?我们三个人可以做个分工嘛。

两人讨论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毕竟李旭光年轻,有冲劲儿,而且也教出了成绩,吕校长不能打击她。最后,吕校长无可奈何地说:你既然这样坚持,你跟朱老师、蒋老师商量一下,可以做个试验。如果试验不成功,还是要按照过去的分班制。

说干就干,李旭光雷厉风行制定了一个教学方案,跟朱蒋两位老师讨论。三个人的分工是:朱老师负责讲解课文,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李旭光负责教学生汉字训诂,讲解汉语语法,以及作文写作;蒋老师在部队的时候就练就了一笔仿宋体好字,他负责教学生写字,纠正错别字。蒋老师还承担了大量的后勤工作,如刻印教学辅导材料,刻印考题,批改作业等等。学生上课分大班小班,上大课的时候学生们都集中到会议室,上小班的时候再回到各自的教室,相得益彰,各得其所。

朱老师热情支持李旭光,蒋老师虽然有些疑虑,但他自认为没多少发言权,而且校长都表态支持实验,他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宗家埠初中语文教学实验悄然开始。

既然吕校长支持搞实验,蒋万泉主任不方便再说三道四,其他学科的老师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没人做声。一个学期下来,三个年级、六个班级的语文课学生成绩,齐头并进,在中心学区举行的年终统考中分别获得并列第一名。平均超过其它学校考试成绩25分。他们还在县里举办的中学生书法比赛中拿到了一等奖。教学实验大获成功!

这样的成绩让公社教育组大吃一惊,别的学校的老师纷纷质疑。洪兰联中的老师甚至提出宗家埠联中存在严重作弊现象,他们评作文试卷的时候发现,学生们用的都是仿宋体,字迹很相似,很像是一人所为。

教育组派了调查组下来核查,出了题目让学生现场做作文,洪兰、崖头、沙梁、南村四个联中的语文老师亲自监考,核查的结果是:宗家埠初中六个班学生大部能做到文从字顺,立意新颖,没有病句,且字迹俊秀,很少错别字,不存在作弊问题。

他们回到公社教育组,汇报给教育助理王鹏:真是见了鬼了!三个年级六个班,二百多个学生都像马良一样拿到了神笔,这不是出了鬼是什么?

王鹏怀着兴奋而有忐忑不安的心情,说了句:鬼就出在那个代课女教师身上!

82 反潮流风波

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北京中关村12岁小学生黄帅的《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选,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起因是黄帅跟班主任发生争执,在日记中表达不满,受到班主任的讽刺和压制,黄帅随之写信给《北京日报》质疑: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的奴隶吗?

时任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的文革红人谢静宜写回信给黄帅:这不是你和你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事。

12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全文刊载这封回信,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学习黄帅反潮流,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运动。

吕文睿校长到县教育组开了三天会,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检讨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支持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最后他做出三项决定:一、语文课教学实验停止;立即恢复原来的教学模式。二、朱老师、蒋瑞峰老师做出深刻检讨,并分别担任初三年级和初一年级的语文课教学任务。初二年级的语文课教学由董佳铭老师担任。第三、李旭光停止授课,接受教育组的审查。

吕校长还宣布,根据上级指示,学校要开展学习黄帅,鼓励学生反潮流的活动,每个班都要组织学习上级的档精神,发动学生给学校领导和老师写大字报。每一个老师都要对照文件精神,检查自己有没有搞“师道尊严”、推动旧的教育路线回潮的行为,要写出书面的自查报告,在学生班会上读,学生通过了才算过关,交由学校存档。

开完了动员大会,吕校长先找李旭光谈话。李旭光发现,吕校长出门三天,回来后像老了十岁。

校长,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我给平度县委、平度县革委会和县教育组写个报告,说明搞语文课实验完全是我个人的主张,背着您干的,跟您没关系。

李旭光进了校长室就给吕校长深深鞠了一躬,她对自己连累了这个谨小慎微的老人深感不安。

小李呀,你能这么说我十分感动,但这个事太重大了,你一个人负不起这个责任。我都老了,眼看着要退休了,无所谓了。我现在担心的是,蒋老师和老朱啊。蒋瑞峰是民办老师,工作勤恳,为人忠厚,家里还有个媳妇常年患病。我一直想争取名额给他转正,可是眼下这个局面,不把他赶走就万幸了。至于老朱,他的帽子是前几年才摘的,这次恐怕再给戴上。

校长,反正我是犯过错误的干部,蝨子多了不怕咬,再加上一条怕什么?不就是复辟旧的教育路线吗?我看文革前的路线就是比现在这样胡闹好,什么教育革命,革来革去,把孩子都革成了文盲!

小李,可不敢这样乱说!对了,我在县里头,教育组的留组长跟我谈话的时候聊起你来,似乎很关心你。你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能不能稍稍透露一点儿?当然,不方便就算了。

李旭光想了想,摇头道:校长,这可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以后我慢慢跟您说吧。反正,教育组的这帮人,是不能把我怎么样的。要整我,也得地委或者省里下文件。教书这点事儿,比起我以前犯的错误,根本不值一提。您跟朱老师、蒋老师说说,把一切都往我身上推,只要他们能过关,我无所谓。不就是个代课老师嘛,顶多不让我教了,把我再送回干校去。

吕校长小心翼翼地问:听说你有个叔叔是个将军?

李旭光道:您说的是王宇平吧,他是我妈的战友。我妈我爸牺牲之后,他抚养我长大,算是我的养父。您怎么想起他来了?

你妈是烈士?你是烈士子弟?吕校长继续问。

嗯。其实我爸爸也是烈士,只是他的情况比较复杂,还有些身份上的问题没搞清楚。吕校长,您知道我为何要调到您这里来教书吗?

跟你的身世有关?

妈妈当年到青岛搞地工,就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宗家埠村有胶东军区的地下交通站,我去搞家访的时候,找到了当年的交通员贾奶奶,她一见我就认出来了。说我跟我妈长得很像呢。

吕校长如释重负,道:这太好了。你的烈士子弟的身份,比你有个当将军的养父更管用。不过这件事,责任我和你一起承担,只要能给老朱和蒋瑞峰减轻压力,我一个老傢伙,退休回家抱孙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县调查组一行四人,坐一辆吉普车来到宗家埠联中。调查组的组长是县教育组的副组长(相当于文革前的副局长)王欣宇,一脸的阶级斗争,下车就宣布吕校长就地免职,回公社中心学区接受审查。宗家埠联中由教导主任蒋万泉临时负责。王欣宇让组员陈达把吕校长“送”回去,她和另外两名调查员梁方平、古东川留下进行调查。一连三天,调查组走访了三个年级六个班十二名学生,跟韩老师、小王老师、小纪老师、綦素芸老师、姜红梅老师、董佳铭老师都进行了谈话,最后才跟朱老师和蒋瑞峰老师谈话。他们始终没有理睬李旭光,好像李旭光根本就不存在。

李旭光正纳闷,却听得校长办公室里突然传来激烈地争吵声,原来是老实巴交的蒋瑞峰首先跟调查组发生了冲突。

蒋瑞峰涨红着脸,跟工作组大吵大闹:我看你们是吃饱了撑的,跑到学校嚼咕老婆舌头来了!这些闲话都是谁说的?你让他站出来!我跟他对质!我是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我凭着良心为宗家埠学区五个村的孩子们教书,成绩上去了,倒成了罪过,你们还有良心没有?李旭光有什么错?朱老师有什么错?吕校长有什么错?把孩子教育成文盲就是教育革命?那还办学校干什么?乾脆解散学校,让学生们都回家放羊就完了,就称了你们这帮人的意了!

真是蔫人出豹子,蒋瑞峰平时对领导尊敬有加,跟同事们都是谦和有礼,从不争胜使气,今天却在掌握着自己生杀大权的调查组面前,做狮虎之吼,这让全校师生都震惊不已,校长室门外,围了一大群师生。

蒋瑞峰老师,你要为你今天的态度承担责任的!你知道你这样公然对抗调查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吗?

调查组长王欣宇声音虽然不高,却暗藏杀机,咄咄逼人。

少来这一套,我蒋某人当过炮兵,上过战场,是屋簷里头的家雀——耐惊耐怕的。不就是回家种地吗?还能咋地?

两人正吵着,李旭光从宿舍过来,分开众人,一脚把门踹开,沖着王欣宇说:小王,几年不见,你出息了啊?跑到这里来吓唬谁呢?

王欣宇一见李旭光,本能地站起来:李副局长,我们不是沖您来的,你别误会。

李旭光道:行了行了,你也别副局长了,我受用不起。你不是来查教改的事吗?这事就是我捣鼓的,跟吕校长、朱老师、蒋老师都没有关系。复辟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也罢,毒害青少年也罢,都是我一个人的罪过,要杀要刮,沖我来!别拍桌子吓唬猫,你回去告诉赵兰田(平度县委书记),他做不了主告诉汪凤文(昌潍地委书记)也可以,我在这里等着,记得下一次带逮捕证来。

王欣宇一脸的谦恭:旭光局长,您真是误会了。这次反潮流,反复旧是中央的统一部署,跟县革委会,地区革委会都没有关系。上面一根针,下面万根线,咱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不都是磨旮旯里的驴,听喝声的?

李旭光道:用不着你教我,谅你们小小的县教育组,也不敢假传圣旨,搞什么反潮流,反复旧。但你也不能欺负这些可怜巴巴、兢兢业业的基层老师们,他们拿十二块钱的津贴,迟早贪黑教孩子们读书,你不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不说,还听风就是雨来折腾他们,你还有良心吗?你没有必要再继续调查了,我这里有一份教学彙报,写得清楚明白,你拿回去交差。小王,咱们可是老相识了,我当刑侦科长的时候,你还是教育局的一个打字员吧。如今跟着文革沾光,当局长了?你进步我高兴,但是你不能踩着别人的脑袋上位。我给你提供一个机会,你拿着我的材料回去彙报,就说李旭光搞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罪行确凿,其本人供认不讳。想怎么处理我让他们看着办,我不怪你。好不好?

李旭光这一席话让王欣宇脸红脖子粗,王欣宇有把柄在李旭光手里,不能不低声下气、套近乎应付。

旭光姐,其实说起来我还得感谢您当年对我的帮助、教育,我牢记在心。我们的调查工作其实也进入了尾声,就是刚才这位蒋老师有些情绪激动,他非要替您承担责任。王欣宇解释道。

李旭光说:这事跟蒋瑞峰没有任何关系,你可以问问学生们,我没来之前,人家这里岁月静好,世界清平,我来了才平地起风波,闹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这档子事来,这怎么能赖蒋老师、朱老师和吕校长呢?如果说蒋老师有错误,就是他教了学生们一手漂亮的仿宋体,那是他在部队练的。你们反复旧、反潮流,总不能反到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学校去吧?

文革时期有最高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反军”这顶大帽子,谁敢往头上戴?李旭光替蒋老师挡子弹,不得不祭出这枚重刑武器。

王欣宇在李旭光教训她的时候,快速翻看了李旭光的彙报材料,发现她确实把一切都拦在自己身上了,这份材料足可以让她回去交差。于是,她赶紧借坡下驴,宣布结束调查,打道回府。

旭光局长,那我们就带您这份材料回去交差了。

随便!

王欣宇带着调查组成员灰溜溜地上车走路,围观的师生们爆发出一阵热烈地掌声。大家都很好奇,这位女教师究竟是什么身份,居然敢像训三孙子似的,把不可一世的王欣宇赶走了?

韩老师悄悄问李旭光:小李啊,那个王组长叫你局长,你是什么局的局长?不会是教育局?她咋那么怕你呢?

李旭光一脸苦笑: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不就是平头百姓一个嘛。你们还是正式老师,我是代课老师,还不让代了。

蒋瑞峰老师把李旭光拉到办公室,对她说:旭光,我看你好像有些来头,他们把校长弄走了,你能不能走一趟,把校长给要回来?

李旭光苦笑道:跟你说实话吧,我就是个下放的犯了错误的干部,以前当过公安局副局长,这个王欣宇在我当科长的时候,被我们抓过,她跟他们局长有一腿,被局长老婆给捉了奸,我去处理的。我觉得年轻人犯这种错误情有可原,就批评了一顿放了。没想到文革来了,她却平步青云,当了教育局副局长,现在叫教育组,就这点事儿。

李旭光虽然跟蒋瑞峰解释了自己的背景,澄清了误会。但她仍然觉得,蒋瑞峰的意见是对的,她不能任由教育组这帮王八蛋欺负吕校长。她现在不能教课,贾先进的话,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就跟蒋万泉主任请了假,回了一趟青岛。

(未完待续)

(民主中国2022-07-31~08-0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