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阳光灿烂(04)三门课

从日本回来以后,陈三智带队的课题组又招收了十余人。其中有程序员,也有数据录入员。一个个年轻、精干、阳光灿烂。先入山门为大,我们这些先入室的弟子,自然成了他们的老师。我当时负责讲三门课:COBOL语言、磁盘文件设计、第三门,先卖个关子,后面再说,你们绝对想不到。

我从小就会给小朋友讲课,初到中科院计算中心,就“蝎虎子掀门帘儿,露了一小手”。当时有一门时髦的课程,美国格里斯编著的《数字计算机的编译程序构造》。那个年代搞计算机的都要学。大家请了北大一位老师,在计算所开讲,我也跟着去听。这是一门非常经典、也很抽象的课。编译程序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格里斯用波兰表达式来描述这一编译过程,理解它需要一定的数理逻辑基础。一般人都听得一头雾水。听课回来,研究室里的前辈们七嘴八舌地争论,我静静地听,从中又学了不少东西。大家都静下来了,我小声地请教他们:

“你们看,是不是这样的意思……”

我把老师的讲课、大家不同的解读、我的理解,组合起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表述了一番,把大家惊得目瞪口呆。我们的头儿,一位叫夏阳的大姐,说:“还不如让小万来给我们讲呢!”后来她真的把我介绍给几个上门求师的单位,派我去给他们讲这门课。我的讲授,相当受好评。当时我的月工资是五十六元,而我讲课的额外收入就有七十元。

COBOL语言将是科学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主打语言,所以安排了较多的课时。学得最好的是杨立中和小宋。杨是军队干部子弟,平时不大瞧得起谁。黑而胖,腆著小将军肚,拿着打印结果,摇摆着向我走来:“小万,照你说的改了,为什么每次打印结果不一样?”我正在给其他同学看程序,当时我头都没有抬,回了他一句:“缓冲区你没清零。”他“啊”了一声,叹了一句:“真厉害!”因为老沈叫我小万,所以身边的人,没大没小,都叫我小万。其“流毒”一直延续到四通。

日立的L-330到了,随机附有三十多本资料、使用手册、调试程序信息表……,全是日文。可以做翻译的只有小杨,她绝对忙不过来。调试程序步步离不开这些手册。老陈发现我连猜带蒙能看懂一点,问我怎么看的。我说,跟一位奇人学过一星半点。

速成科技日语阅读。

这位奇人来自天津,叫孙国钦。孙老师发明了一种速成的科技日语阅读办法,曾在科学院的怀柔学校开过班,我也赶上了一期。按他的说法,科技日语的文字,三分天下:三分之一汉字;三分之一片假名;三分之一平假名。汉字不用学,片假名用来拼外来语,一般是英文的专业词汇,能读出来,就知道是什么。学了五十音图,你就可以把这两部分猜个八九不离十。而余下的三分之一平假名,大部分是语法词。例如主格是は,宾格是を,所有格是の。肯定是です,否定是ない。状语复杂些,记住七个主要的:と、へ、て、から、まで、に、より,他们的读音很好记:“偷海带,扛了麻袋你有理。”

讲到日语动词的五段变位,孙老师平时上课都戴着一顶帽子,这时候突然摘了下来,拍著自己硕大的光头,按照啪、啪、啪的节奏,大声说:“秃、秃、原、来、秃”。大家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记住了五段变位:秃是去词尾,原是用原型,来是加れ。

这些说法,懂日语的朋友肯定要气歪鼻子。但它确实管用,当时解决了我们的实际问题。时隔三十年了,这些细节还历历在目。孙老师,确实不是凡人。

所以我开讲的第三门课,就是速成科技日语阅读。

(未完待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