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一般不为节期写文章,但这篇不同,因为我深受“五四”的影响,可以说年轻时代一直沐浴在“五四”灿烂的光芒之下,中年之后,“五四”的余晖还时时光照我;

2. “五四”的两大目标: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在中国风行百年,几代人前赴后继,用心不可谓不精专,付出不可谓不巨大。然而直到一百零四年之后的今天,“德”、“赛”两先生和这块土地依然相距甚远;

3. 自清末阳明学先兴起于东瀛,后传入古国。“知行合一”(阳明)、“知难行易”(孙文)、“力行”(中正)、“行知”(陶行知),行一直高踏阔步,我们要追赶、要超车,但往往行之既远,以为美好将至,忽然发现南辕北辙,已跌入悬崖之下;

4. 为何如此?中岁以来,颇多思考。总觉这104年,我们的错误在“不知”。100余年来,不论是对Democrary,还是对 Science,我们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在缺乏基本认识的前提下,不断信誓旦旦地赶路和超越,不一次次掉到沟里才怪?

5. 欧洲现代化的历程从1517年宗教改革开始,经历260余年的混战和探索,至1776年美国建国才算修成正果。想来我国从1840年开始,至今才180年,努力虽不可谓不巨大,牺牲虽不可谓不壮烈,但追赶和弯道超车本无可能(不过是我们的自大和狂妄),德赛二先生之路或许还要走80-100年;

6. 郭嵩焘说中国须三百年才能走出秦制,此言不虚。段永平先生最近说: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只是不知道你说的未来指的是多少年的未来?体制我相信早晚一定会改的,因为不改进是走不下去的。我们只是不知道这种改变需要多少年。太快肯定是不好的,Fast is slow 就是这个道理……体制和文化是制约中国前进的两个因素,这两个东西变过来,尤其是文化要改变非常不容易,没有个一两百年恐怕不行;

7. 段永平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只是不知道你说的未来指的是多少年的未来?

8. 我私人研究中国史,一般认为自汉明帝(公元67年)佛教入华,但佛教能受到皇帝的重视,此时应该在中华已传播一段时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2年即已入华;我们暂以盛唐建立之年(公元618年)作为佛教和中国文化融合之年来算,期间经历了571年;再以利玛窦入华之1582年起算,至今442年,两相比较,中西文明在中华大地上开始融汇之硕果还需130年。到那时,我等今日在世之人,纵使初生之孺子,也已长眠于地下。因此我们既要抱有盼望,也无须过分着急。因为长江黄河,总会入海,因为我们的后世子孙总能看到……

9. 何以如此艰难?北京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先生解释说:不管是“德先生“,还是“赛先生”,都是我们祖国的文化里根本没有的东西。不论如何附会,如何挖掘,没有就是没有。移栽这两样宝贝来华,既需要努力,也需要耐心,还需要时间的促成。缺一不可。

10.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二不辍,未来可期。”有此耐心,我心中生出喜悦和信心,“如今常存,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是爱。”想到祖国后代总有一天会沐浴在“德赛”两先生的阳光之下,则我们今天的努力,完全值得!

本文仅为本人之浅见,愿与各位朋友分享。欢迎批评。
阿信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阿信,2023年5月4日

作者 editor

《阿信:一百零四年之后看“五四”》有2条评论
  1. 我也是闲的,跟你这种神仙拌嘴,浪费我的生命。

  2. 东撤西拉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美国代表的德和赛,没有在中国落地,中国传统文化啥也没有,必须美国文化拯救。
    这就是你理解的五四精神?你还亲历五四,知道五四运动是什么背景什么年代发生的吗?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