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她丧失所有意义。
鄙她就是高估自己。
爱她是一门艺术
常须在她陪伴下迎难学习。
但清晨旭日永远不仅是爱,
永远不仅是恨乐悲鄙,
永远重于美丽。
这是超越我们称作事实的真相收集
而当我们把大量盲目风沙抛入彼此眼里。
太阳,我们共同所爱升起
赋予生命从她传遍世界
那些猎兽捕人领头之地。
所有反叛浪涌都迅速退潮,
所有反叛层面很快成为全速通道。
剩下的只是渴望某些并非
欲求或报复轮标。
人最好是在渴望其无法行施之善,
同时也停止培养其更易行施之恶。
于是人就有了方向,而没有目标。
这就免于失去头脑。
参观天文台
我们看到一座星云在一根管里。
我们以为看到了金色雾气。
在较大管中可以把它当作
难以想象的成千太阳聚集。
我们浮想联翩虚拟
它从地球战中高高升起,
从时间和空间——我们生命的独特
到另一维度的壮丽。
那里规则并非生命类法系。
那里为万物世界遵守法纪。
那里成群太阳都相继熟去
而喧哗进入所有太阳的炉里。
有大量太阳在那里。
每个在那里脉动都守万物法纪
在成群太阳难以置信的更大眩光里。
而那里一切日复一日都很清晰。
选自马丁松诗集《顺其自然》 (1945年)
(张裕 译于2024年10月20日)
译注:哈里·埃德蒙·马丁松(Harry Edmund Martinson,又译哈瑞·马丁松,1904年5月6日—1978年2月11日),瑞典著名诗人、作家,早年当过海员,1949年当选瑞典学院院士,1974年与另一院士埃温德·雍松(Eyvind Johnson,1900—1976年)同获诺贝尔文学奖,1978年在医院中自杀去世。其主要诗集有《鬼船》(Spökskepp,1929)、《游民》(Nomad,1931 年)、《自然》(Natur,1934年)、《顺其自然》(Passad,1945年)、《蝉》(Cikada,1953年)、《图勒的青草》(Gräsen i Thule,1958年)、《车辆》(Vagnen,1960年)、《光明与黑暗的诗》(Dikter om ljus och mörker,1971年)、《丛簇》(Tuvor,1973年)等。其长篇幻想史诗《阿尼亚拉号》(Aniara, 1956年)和长篇小说《荨麻开花》(Nässlorna blomma,1935年)中文版有华裔瑞典作家万之译本。李衎(1244年—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属北京市)人,宋末元初官员、画家,曾官至元朝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善画墨竹,为元初画竹三大家之一。马丁松诗中的李衎谈道为假托,以抒发诗人对中国道家思想尤其道法自然的哲学理解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