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逆境崛起
(51)两周年
1986年5月15日,在公司两周年的庆典上,我回顾了四通的历程:
在这两年当中,我们从成立时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了近二百人;从中关村的一个点,发展为八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从开始借四季青乡两万元开办费起家,在两年当中累计销售五千万元,创利五百万元,纳税七百万元。
1984年,我们初试啼声,开发了M-2024打印机的驱动软件,在计算机用户中形成了2024热,1984年成为我们的2024年。
1985年,我们又提供了性能价格比更好的1570彩色打印机。我们不仅研制了1570的汉字软件,还自己生产了1570汉卡,以更高的速度、更多的色彩,赢得了用户。 1985年成为我们的1570年。
1986年,将是我们的2400年。
在中关村一条街上,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打印机“专业户”。

四通成立两周年前夕,1986年5月10日,海淀区政府会议决定:“成立四通集团公司(简称:四通集团),为区属处级企业,由区政府直接领导,归口区计委管理,经济性质为区属城市大集体企业。”
“处级企业”?现在的人们听起来可能感觉怪怪的。但在官本位的中国,却是当年的现实。有一件颇为反讽的事:当年沈国钧是因为在科学院升“处”的仕途被阻断,心有不甘,才下海的。现在,他早就无意于官场了,却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副处级。
我还说:
没有改革和开放,就没有四通的事业。改革和开放,正把我们的视线引向现代化、引向世界、引向未来。开拓精神、创造活力、竞争意识、赶超追求,正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我们提倡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靠牺牲效率来换取的公平并不公平。我们讲平等,但不是结果平等,而是机会的平等!大家从同一个起跑线出发,一旦跑起来,就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激烈的竞争中,把跑在前面的人拉回来,这不是平等,而是倒退。
赵总理最近谈到:“明后年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企业创造在同等机会和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的环境”,我们认为这实在是当前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广大用户是我们的后台。我们认为,当一个企业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而竭力奋斗时,它对于违反经济规律的行政干预的抵制,对于企业自主权的捍卫,将会坚决无比。这不仅可以保证局部地区经济改革的形势不发生逆转,而且将会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
胡总书记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说,“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我们相信,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党中央倡导的新政策,也是有利于改革的正确的政策。不比风险,不比贡献,不比付出的劳动,单单攀比收入的差距是一种小农平均主义的社会意识;我们要照顾左邻右舍,要共同富裕,但把共同富裕理解为所有的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是形而上学的。把社会公平看成绝对平均,只能导致共同贫困。
我们认为,改革就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新事情,要鼓励探索,要允许我们在探索中出点差错。我们希望: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不要把有人钻改革的空子、搞不正之风也说成是改革出的乱子,由此而非议改革,这既不公平也不准确。
我们主张,要改革,要有开拓精神。要开拓就要冒尖,即使冒尖要成为招风的树、挨枪子的鸟、先烂的椽子,我们还是要坚持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最近有领导问我们需要什么支持,我回答说:“承认我们,让我们干下去,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会上,日本三井的朋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讲话!”有人向他们介绍李玉,他们打趣道:“啊!这才是真正的总经理!”是的,据说有这样一条定理:在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女人。但逆定理不成立,因为一位成功的女明星说,在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站着一群男人……
在这次庆祝会上,我还提出了公司今后三年的销售目标:今年(1986年),预计销售五千万元;明年(1987年),争取销售七千万元;后年(1988年),希望能突破一个亿。
事实上我大大的保守了。当年(1986年),四通的销售就达到了一个亿,1987年超过了三个亿,1988年突破了十个亿。四通创造了奇迹。在奇迹后面,是全体四通人的共同努力;也是因为逢天时、得地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
拳头产品如何进入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挑战。当年四通打了一套让人耳目一新的组合拳。其中有许多可点可圈之处。在下一章,我会把这点点圈圈都写出来,希望留给后人评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