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四通文化
(67)田志强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四通的用人之道,有许多提法。例如“不拘一格、三教九流、惟才是用”、“用能人,不用完人”、“凡有来者,都待之以礼、委之以任、施之以惠”、“你有多大的本事,给你搭多大的舞台”、“你能翻多高的筋斗,给你铺多大的垫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对人的尊重和信任。

田志强在四通的际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田志强是王安时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同事,哈军工毕业生。精明强干、出类拔萃。谷羽办“中国新技术开发公司”的时候,聘他为“北中公司”的实际掌门人。这个声名显赫的公司在1985年的清理整顿中偃旗息鼓之后,他带着人马和地盘,投奔了四通。人马,是六名精兵强将;地盘,是一栋比四通门市大几倍的二层白楼。

1986年8月26日,在每周一次的办公会议上,王安时提出:“元器件这一块要搞大,但我的精力顾不过来。北中的田志强等人过来了,我想让他们参加这方面的工作。元器件的进、销、存,建议今后由田志强来统管。”

我当场拍板:把四通元器件这块业务切出来,交给田志强,让他另立山头,用他们自己原来小白楼的地盘,成立专门的元器件公司。我一贯主张:“管理,在于充分委托权力”。当年的四通,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得到了充分信任。一方面,我强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另一方面,我也提倡“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后来有人倡导“和谐社会”,我非常赞同。在一个大国,要做到可能不容易。但当年,我们确实曾经有过一个“和谐”的小环境:四通。

我相信,老田能感觉得到这种尊重和信任。一个被充分信任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所有的潜能。后来他把这一块经营得风生水起:1986年,经营品种超过五千种,营业额1500万元;1987年,经营品种达到八千种,营业额3000万元。供货渠道,海外有三十多家公司,国内有一百多家元器件生产厂。门市每天要接待上千名顾客,成交的,起码有五百单。《四通人》曾经表扬了一个叫辛小红的小女孩,由于她主动、热情、勤快的服务,连续创造日销售额数万元的营业纪录,因此被封为“万元户”。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在背后认李玉当“干妈”。现在见了“干妈”,还津津乐道当年的辉煌……

1986年十月的黄金周,四通的大队人马,到李玉的老家湘西张家界旅游。担任这次活动总指挥的,是田志强。

这次活动,田志强组织得有声有色。140多人的大部队,吃喝拉撒住行玩,安排得井井有条。从北京坐火车到长沙,从长沙乘大巴到张家界。然后游览了黄石寨、金鞭溪、黄龙洞、宝峰湖。

张家界地处湘西,相传汉朝的张良,功成身退后就隐居在这里,所以这地界就称为张家界。武陵山脉横亘湘、鄂、川、黔四省,张家界在其中段。 1984年,胡耀邦视察此地时,将张家界及周边的风景区命名为“武陵源”。这应该是出自王维的一句诗:“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别看红小鬼出身的胡耀邦学历只有高小,后来也没有上过名校,倒是比一些有显赫学历的后任,还多读过几本书。

我们从黄石寨下来,遇到了意外。四通预定的三辆旅游大巴,被几个湖北来的游客强行占领了。司机说这车是有人预订的,他们不信这个邪,说“先到先坐”,楞是不肯下车。老田上车和他们理论,九头鸟梗著脖子,翘著尾巴,就是不动窝。

僵持了半个多小时,眼看要影响到后面的行程安排了。下一站预定的游船。游船不会在那边无限期等待。这时候,山东好汉曹务奇出手了,他领着几个四通年轻的小伙子,上车先是“请”,请不动的就“拖”。最后,生把几名“顽固派”拽下了车。其间,难免发生肢体冲突。曹务奇挂彩严重,眼角一块乌青,嘴角还流着血。夫人小毕守着他直抹眼泪。

我过去慰问他。他倒像一个刚打完架的淘气学生,见到了班主任,表情有点不自然。我立刻说:“看到刚才那一幕,我对你的印象更好了。”我从他眼神里看到了一种被理解的感动。于是,我又补充了一句:“男人嘛,哪能没有一点血性。”

一个指挥员,麾下得有几个能打硬仗、恶仗的战将,曹务奇就是这样的超级战将。后来四通遇到的几个大阵仗:处理 “一•一八”空难、还有那场风波,我都是派他做先锋。四通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曹务奇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

老田应该比我要大几岁,他没有小曹争强好胜的开拓精神,但有的是忠诚、踏实、敬业和守成。他们都是四通的中流砥柱。在四通的岁月,也是他们一生的骄傲和辉煌。

在海外,意外听到老田过早离开大家的消息,不胜唏嘘。还记得1989年6月6日,我离开北京时,是他送我去机场,他还特地安排我直接登上了机舱。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未完待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