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四通文化
(69)青春期
公司急剧膨胀,新员工越来越多,加上营业空间拥挤,许多新人没经过充分培训就匆忙上岗。我们经销的是科技产品,顾客都是科技人员,他们要了解产品的技术性能。新上岗的年轻人回答不了,只会翻白眼。于是顾客认为我们傲慢,批评四通的服务态度不如原来了。八方烽烟,四处救火,人流、物流混乱,我们的管理人员手忙脚乱,这是一种真正的“管理危机”,和许多“成长型企业”一样,这是一种“成长的烦恼”,管理学上称之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期综合症”。
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四通准备在结构上做一次重大的调整。把公司草创初期快速但无序发展形成的离散型结构,规范为矩阵结构:横向是地域不同的分公司或经营范围不同的专业公司,纵向是经营、开发、人事、财务、物资、常务、公关等统一的管理部门。

在1986年5月31日的“对话会”上,我提出了管理跨度的概念和分层次的目标管理。所谓管理跨度,是指上级直接指挥的下级数目。我认为不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直接下级的数目要有限度,我建议不要超过8至12人。超过了,就要在结构上分出层次,每个层次要规定明确的任务目标,然后充分委托权力。委托权力的原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被委托人的职业伦理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关于这次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我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企业的结构形式,好比是一个人穿的衣服,原来我们穿的是童装;现在长大了,必须换一件成人的服装。调整是逐步进行的,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时间。
在1986年9月3日的对话会上,我集中谈到了企业青春期综合症的主要问题。我把其症状归纳为五多一少。
五多:增长太多、摊子铺得太多、各方面对我们的期望太多、名声太多,库存的问题太多。一少:四通精神少了。
一是增长太多:今年我们本来计划销售五千万元,但实际完成要多得多,想收都收不住。后面还有第四季度销售旺季。(当年实际完成的销售额超过了一亿元。)
我说,在这个“多”的后面,隐藏着极大的危机。我们的服务,我们的工作质量,我们的人员素质,我们的管理水平,都跟不上。这不是一个均衡的发展,而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盲目地自以为是。实际上,我们的售前售后服务水平,还差得很远。如果我们只是片面追求销售额的多,好事就会变成坏事——畸形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垮台。
二是摊子铺得太多。虽然我们很谨慎,想把步子迈得扎实一点,但还是不由自主地铺了一些摊子。公司从一个门市部,变成了四个。在北京,我们有八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外地的长沙分公司、上海分公司、新疆分公司将会先后开张。我们还承包了中科院计算中心的鹭岛公司和珠海公司。这次承包,突显了我们四通人的魄力和能力,不仅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也为四通人开拓了的新的机会和舞台。
现在,有许多机会在向我们招手。中科院软件所有一个项目中标以后,许孔时所长来找我,希望和我们合作。天津754厂、北京计算机一厂、武汉长江有线电厂、大同、还有香港……都表达了希望和我们合作的愿望。我们不能见到机会都上。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的资金、我们人员的素质、我们各方面的条件,都是有限的。铺摊子的事情,今年到此为止。等我们把步子迈稳了,以后再考虑新的合作。
三是有关方面对我们期望太多。北京市电子振兴办组织了一些人来四通参观,还发了简报。简报中里里外外都是讲四通,讲四通的销售、讲四通的经营品种、讲四通承包了计算中心公司、组成了强者联盟。还转述我们对形势的分析,讲我们遇到的政治、经济双重风险,把我们的要求都一一写上了,包括我们说的“现在是一个人创业、两个人议论、四个人告状、十个人来清查、一百个人看热闹”,他们都作为意见,报送给国家相关部门。
他们还准备组织第三世界的第四产业协会(电子部是第一世界,地方和各部委是第二世界,民办企业是第三世界。第三产业是服务业,他们称信息产业为第四产业),要四通出来牵头做。我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精力。如果有人做,我们可以参加。 (当年我们也算是明白人,“不当头”)。
最近,国家科委、经委、电子振兴办、电子部联合召开了软科学会和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的论证会。会上我们的四通打字机大显神通,公司的几个年轻人在那里服务,表现得非常突出,受到了好评,还为我争取到了一次发言机会。我讲了《也谈“保护”》,其结果是在万里讲话的第五稿中,加上了“要支持和扶植民办科研机构”。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意见,开始有了更广泛的影响。
海淀区领导一直是我们坚定的支持者。最近区里发了一个情况通报,专门介绍“一个在改革中的新企业——四通公司”,详细地介绍了四通的经营思想、四通的用人原则、三高精神、四通的公司文化。最近区里邀请了四十多家新闻机构,请他们来看海淀区的发展,参观了四季青乡、圆明园,压轴的戏码是参观这条街上的新产业——四通。他们打算拍一个新闻片来介绍海淀,其中要给四通两分钟的镜头。
前几天,国家外汇管理局通知我们,说是特批,同意四通开设外汇账号。去年,来查我们,罚我们的,也是他们。
面对这些期望,我们千万不要飘飘然,认为自己多么了不起。实际我们能够做的还很有限。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四是我们现在的名声太多。去年检查团一队一队的来,今年是记者一队一队的来。天津“开发报”、“国际电子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专题部、中国青年报、《科技管理咨询》杂志,以及一些电影编导等等,纷纷上门来采访,要写我们,要报道四通。
我们绝不要因此而昏了头。去年要“清理整顿”、检查的,和今年媒体要采访、报道的,是同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并没有变。并不会因为有人检查,就把我们的长处检查成短处了;也不会因为有人来采访,我们的短处就变成长处了。我们的长处和短处在哪儿?我们自己要清楚。我明确告诉大家,要准备明年还会有一队一队的人来查我们,而且肯定是这么回事。如果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的头脑就会清醒一些,我们的事情就办会得妥善一些。
五是库存问题太多。物流的管理一直是公司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现在是数量不清,质量不清,流程不清。说得严重一点,是混着过。账面上是有利润,利润在哪里?在库房里。这个利润到底实不实?不知道。所以,一个企业是否健康?很大程度取决于物流的管理。企业管理有五个方面: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资金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和技术开发的管理。管理学上认为,物的管理比资金的管理更重要。资金闲置在那儿,损失的是利息;而物摆在那儿,除了损失利息以外,还要付仓储费,还会损毁,还会贬值。
一少:是四通精神少了。
公司急剧膨胀、大量新人加入公司,四通文化、四通精神被稀释了,冲淡了。四通的高效率、高效益、高境界,许多人已经感觉不到了。我们自己可能没有体会,但顾客有体会。最近,我收到哈尔滨贸促会的来信,对我们的服务质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许多新人进入公司,没有经过充分的专业知识培训,也不知道四通的三高原则,更不懂什么是四通文化,就匆匆上岗了。上个星期天,我去门市转了一下,看到许多陌生面孔,他们也不认识我。有人在那里躺着,收款员也不在岗位。就算我是一个顾客吧,也没有一个人出来打招呼。原来那个笑脸相迎、生气勃勃、阳光灿烂的四通,不见踪影了。
哈尔滨贸促会告状,对我们公司不仅是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公司声誉的损失。新华社主管器材的一个副局长说:四通的1570打印机很好,但因为服务跟不上,不买。我们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但是要记住一条:顾客总是有理的,顾客是上帝。顾客总是对的,他们不会有错。如果说顾客有意见,那准是我们的错。这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什么原因可讲。
公司开张初期,曾经有一个顾客问我们:“你们公司的后台是谁?”记得有一位叫刘艳华的年轻人,回答说:“我们没有后台,我们就是海淀区的一个普通企业。”对方不相信,非要问出一个后台来。她说:“非要说有什么后台,那我们的后台就是广大顾客。”那个顾客非常赞赏,说她回答得好,回答得有水平。
现在,把顾客看成是我们后台的这种想法,在我们职工当中,在我们经营人员当中,还剩下多少?你四通一无资金,二无渠道,三无特权,一个集体企业,顾客为什么要相信你而不相信那些国营大企业,非要到你这里来?无非是因为你的服务态度好。今天四通生意兴隆的局面,是公司开创初期的优质服务带来的。而现在这样的服务态度,终有一天,会让我们的门市门可罗雀。信息反馈有个延滞的过程,如果我们还盲目乐观,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当然,客观上是有一些原因的。生意火爆,顾客如潮,在第一线的销售人员,一天要接待上千位客户,他们确实很疲劳。调查发现,王府井百货大楼的营业员,普遍到下午和顾客吵嘴的多。我们元器件门市部哪天的销售额高,哪天我们小姑娘的脸一般来说要拉得长一点儿。什么原因?这和劳动强度有关。这方面的具体问题,公司的人事部门要切实解决。
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我们“人”的素质。新人来公司,四通文化这一课,一定要补上。有几个必读教材,首先要学“公司两周年讲话”,讲话集中概括了公司的精神、原则;其次要读《四通人》,从第一期到最新出版的一期。 《四通人》的“发刊词”上讲:四通奉献给社会的,不光是它的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这个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是四通人,这个四通人体现了四通精神和四通文化。既然来了四通,就应该知道你所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了解这个公司的文化和精神。我们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你都不知道,如何在公司立足?
在四通,从上到下,所有的人,都是一年一聘、一年一组阁。由总经理聘部门经理和各部部长,部长挑部员,挑门市经理,一层挑一层。没有铁饭碗。今年在这个岗位上,明年在不在,要看你自己的表现了。如果没有人聘你,你就会被退到人事部“待业”,人事部会安排职业培训,你可以领基本工资,但没有比基本工资高出很多的职务工资和岗位津贴。四通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不是铁饭碗,期限只有一年。要看每个人在舞台上的表现。上了舞台没有动作不行。我们会根据你今年的表现,来更新你明年下一轮中的角色。
每个人都要珍惜你的机会。珍惜你在四通现在所担任的工作,这个机会不是永恒的,不是铁的,是会变化的。对于每一位干部,特别是年轻的新干部,你手里的权,充分给你,但这个权也不是永恒的。如何用权,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和素质。切记用权要慎重,希望大家好自为之。
今年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 MS-2400打字机的销售在第四季度将形成高潮。有许多工作要做。最主要的是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人的素质。
相关的制度建设,要在今年的年底前完成。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明年的大发展就没有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我们就可能在急剧的膨胀中突然垮掉。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长期、稳定地发展,更是关系到我们生死存亡的问题。
我提出这次结构调整要做到:外松内紧,光滑过渡,扬长补短,最后是“众神归位”。
“外松”,是说对外要“不动声色”,要维持各部门的对外运作,接口不变;“内紧”,是说内部调整要“紧锣密鼓”地进行,要求各部门的人事尽快在矩阵结构里到位。
“光滑过渡”,我说:千万不要搞得“天下大乱”,要分批、逐步过渡。调整的路径应该是一条光滑曲线,即数学上讲的处处可导,要没有间断点,不能影响公司的日常业务。
在人事安排上,主张“扬长补短”。我把成语“扬长避短”篡改了一个字。“扬长”,发挥一个人的长处,大家没有意见。但“避短”,太消极了。公司发展靠的是人才,没有合适的人,再好的事情,也不能做。四通今后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素质全面的干部,所以,我们要让一部分干部有机会去“补短”。
“扬长补短”的提法,有非常具体的针对性。当时我根据王安时的提议,把擅长销售的崔铭山调到了常务部,把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段永基调到了经营部,让许多人跌破了眼镜。
为了有说服力,我还歪批了一下“IBM”:部门之间人员的轮换,很有必要。这样做,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和干部的培养。在IBM,人在同一个岗位一般不超过两年半。 I Be Move,这就是IBM。
一直到年底,1986年12月24日,在中国剧院举行了300多人的公司大会,我给新部门的主要干部颁发聘书,“众神归位”,这次结构调整才算尘埃落定。
这是四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其意义,相当于红军的三湾整编。从此,四通从中关村一条街上芸芸众生的小企业中脱颖而出,开始逐步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