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南征北战》,看《英雄儿女》,看《铁道游击队》,自始至终以为那是“真”的——真实的事件在那里发生,一个人扛个摄影机跟在“事件”后面把它们一一拍下来,然后放给我们这些“革命的接班人”看。
等到忽然有一天,知道了电影的秘密——那些可歌可泣的场面,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是演员演出来的,每一部电影的背后,都有一个编剧和“摄制组”,另外还有一个核心人物:导演;演员们在导演的指挥下,让冲锋冲锋,让缴械缴械,让流泪流泪,让流血流血,摄制组跟在演员后面,把这些认真表演的“戏”分门别类拍下来,最后来个“后期制作”,一部电影就算完成——整个一个无中生有假戏真做的过程,我一下失落惆怅了好多天。
后来年龄渐长,看的“幕后花絮”多了,我给故事片下了一个定语:弄虚作假的艺术。如果仅从拍摄角度看,故事片,其实就是弄虚作假。
记录片就不同了。它拒绝作假,拒绝捏造,拒绝随意摆放道具,拒绝人物有意识的参与拍摄,拒绝催泪弹和事过境迁后的“补拍”。它的生命惟系于一丝:静悄悄的在现场(当下)如实地“记录”(抓拍或偷拍),不动声色的在事后如实地“再现”(放映)。仅此而已。
知道我想说什么吗?
我想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只有故事片,没有记录片。
为什么没有?
我个人的一个猜测是:中国的“真”让许多人害怕,于是免“记”、免“录”。
首发2005年《杂文报》
后记:
文章发表后,我将其放到凯迪网的“猫眼看人”论坛,一位网友看后讲了一个纪录片“补拍”的例子——
现在的所谓新闻纪实电视片,90%的镜头是都假的,都是演戏。
发生事件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拍下来。过了好多天,电视台来采访,为了拍到“真实画面”,就请当事人当演员,把那时的情形重演一遍。
说实话,电视台对那些当事人的要求实在过分。比如中央电视台为了拍摄一个抗洪救灾的“新闻纪实片”,竟然要求一个农民老大爷爬绳索。当时发生洪水的时候,这个老大爷迫不得已已经爬过一次了,现在电视台居然要他再爬一次,为了伪造新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