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王朝没落时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大行端党国碗砸党国锅之道,这样的砸锅者越多这个民族越有希望,就像一段垂死的婚姻,女人越砸男人的锅这个女人越能收获老酒葫芦这等男人的救美企图这个家庭越能步入新生从而共和。
——老酒题记
——今天我不和你谈主义,你我各为其主可以理解,我只和你谈做人,既然你信奉你的主义,你应该去那里领薪水,你怎么可以一边端党国的碗享受党国提供的各种保障一边砸党国的锅?
——什么叫端党国的碗砸党国的锅,请问党国的锅和碗谁给的,是人民给的,不要和我说封建的忠君观念,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已经下台,别忘了现在是中华民国。
以上是连续剧《北平无战事》中,某党国高官在特别军事法庭中和某打入国军高层的共方地下党,他们的审辩对话,时间是1948,国府垮台的前夜。
我想,这样的对话一字不改的让今天的某党某派对号入座,一定是高保真全复制超级写实,奶奶的我怎么觉得这《北平无战事》的编剧导演娘希匹的真足够狠毒冷幽。
如果一个党国它的属下老是端它的碗砸它的锅,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该党国道义走样人心滚蛋;一个女人老是睡老公的床飘窗外的色,说明这男人伺候不了女人活该走人,当然他可以打断她飞跃墙外的双腿拧断她秀色外延的胳膊,但他一定收拾不了她通往自由的心。
许多时候人民就像渴望出墙的女人,更多时候党国就像搞不定女人的男人,这让我想到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劳伦斯神父,自己得不到的美女却全力阻止天下男人享受本次美色。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世界除了劳伦斯神父拥有历史性变态,某党某国一定也是。
当年谭嗣同在戊戌问斩的前夜独自潜入李鸿章府邸,于是有了如下载入史册的对话:
谭——李大人可以把我押去官府
李——这不是本相的为人
谭——希望李大人顺应历史潮流为了民族兴旺支持变法
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的使命已完成
谭——今天我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对你们有利的方式劝你们改,若干年后别人会用另外一种让你们接受不了的方式强迫你们改
李——……
《人物印象:名家推荐2003年读最具阅读价值》
友人不舞文弄墨,节中看望赠是书,邮寄怕扣,平日来访怕查,
其实也就十多年前罢工后的难友而已,路摊遇奇,慰为我喜。
一夜青春,三更残酒。
果然是个经典。夜半读至天明。不是书评。点滴感怀。
1.香港文人不相信什么二十四史,民国史的。总不以官史然。
2.王国维感叹苏俄必将祸及于我,故自沉。
3.英美救中国。因为人治,和人治下的变通或对它的调节,正是
抽空规则塔基的固疾流弊。曾国藩的方正并不见效,弟子李鸿章以后推高了。
蒋介石信,蒋上当。
4.北方多悍将,南方皆儒商。只是这种英美日先进影响被叫做地
方主义了。
5.张炜郭敬明莫言,没人会从头读到尾,那儿没有美学。虽然长
篇是文学王(如《飘》),但塞林格的《九故事》,特丽莎-门罗的短篇,远
至亨利-詹姆斯,那被阅读亿万人次的优秀散文,演讲词才是美学王。
中国文学的美学探索只在鸳鸯蝴蝶派那儿开了个头。八十年代只 知道具体美,不知抽象美才是文学王道。 知道早的,吴非。 海明威肯定比福克纳影响大,专门治史的人才去读福克纳;同样 道理,《最后一课》比《崩溃》就突出了美学价值远高于文学。契坷夫比之 托尔斯泰文学成果小,然而美学成就大。 多少文学文本因为缺乏美学设计而无人问津啊!
6.鸳鸯蝴蝶派开始,对传奇,评话,才开始了美学考量。
7.中国人只知道具体美,西风美雨之后才知道抽象美。
8,读巴金,徐中玉,高晓声,章伯钧,张伯驹,叶公超,聂绀弩, 黄源,张中行,顾城 ,等等,还有王若望,刘宾雁,顾准,这些只从书刊上 知道的名字,就那么感慨吗? 是。因为,良知。因为焚书坑儒那朝那代都有! 如同黑社会,李自成,军婚,永远不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