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2

北京时间6月28日凌晨,2012年谷歌I/O大会开幕。会上发布的最引人注目的新产品或许就是谷歌眼镜(Google Glass)了。

据悉谷歌眼镜目前的功能主要包括收发信息和拍照。不过大家对眼镜的想像恐怕主要来自弗诺•文奇的科幻小说《彩虹尽头》。戴上小说中描述的隐形眼镜,人们不仅能够进入他人的视野,看到他人眼中的世界;还能通过网络搜索视野中的物或人的有关信息;甚至还可以给现实覆盖上虚拟的叠加图层,既能让大楼在你眼中变成霍格沃茨城堡,也能让你自己以虚拟形象出现在他人眼前。

无疑,这种发明会向对我们对自我和现实的本质(这也正是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最关心的主题)的理解提出严峻挑战。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丹尼尔•丹尼特认为,人的感官所在的位置就是人的自我所在的位置,那么,当你通过网络进入他人的视野之时,你的自我是否也就附着在了他人身上?或者,当你在网络上游逛、通过网络中各个不同的摄像头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的自我是否也就蔓延到了整个网络中?如果我们的自我都位于网络之中,我们看同样的东西,操作同样的任务,那么我们的自我是否也能合而为一呢?(丹尼尔•丹尼特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他认为一个人身上可能有不止一个自我,不同的人也可能共享一个自我。)

现实的本质的问题更加令人困惑。当有些人还在纠结于虚拟世界是否真实时,弗诺•文奇和谢尔盖•布林等人思考的则是如何把虚拟和现实融为一体,让现实虚拟化。

如果你质疑“叠加图层”的真实性,那么你同样也可以质疑一切装饰的真实性。我们给自己化妆,穿戴各种服饰,对建筑、汽车和一切物品进行装饰,用以掩盖它们令人不快的“本质”。同样还可以质疑的是建筑、城市和文明本身的真实性,它们用“虚假”的人工制品把我们包围起来,让我们远离大自然的真实和残酷。

总是有人怀疑网络世界的真实性,网络世界上充斥着大量的虚构,以至于有人怀疑将来的历史学家要如何区分网络上流传的故事究竟是真实发生过还是只是编造的段子。但是这些人同样也可以怀疑语言文字的世界的真实性,语言文字的世界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虚构,难道他们会因此而认为文盲和聋哑人所面对的贫乏得可怜的世界比有文化的世界更加真实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文学艺术的世界低人一等,因为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完美的理形世界的模仿,而文学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所以文学艺术的世界比现实世界低一个档次。

然而没人会否认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没有语言文字就不会有文明的诞生。这一切都源自大约五万年前:在此前的数百万年里,人类的祖先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制工具,然而这些工具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几乎毫无变化,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类猿人制造的工具也几乎毫无差异。那时,人类的祖先制造石制工具,与蜜蜂筑巢没有什么区别。那时,人类的祖先能够制造工具,但是没有文明产生。直到大约五万年前这一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科学家认为,五万年前发生了一件大事:语言出现了。

语言的产生导致了技术革新的出现。语言文字以及从中所诞生的由概念、理论、故事等等所构成的客观非物质的世界——卡尔波普将其称之为世界III——让我们能够彼此交流和合作,共同改造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了语言,我们才能发明农业和畜牧业,才能建造城市和乡村,才能创造文明。现实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永远在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现实,创造现实。柏拉图认为一切变革都是远离完美理形的衰变,我们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实是被语言所创造的。

网络世界和语言文字的世界一样,也是人类创造出来用以彼此交流和合作、共同改造世界的工具。网络世界就像语言文字和文明本身一样真实,通过这个世界,我们与他人互动,也与“现实”本身互动。现实就是在这种互动中被认识和改造的。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并不相互对立,而是融为一体的。弗诺•文奇的隐形眼镜和正在建设中的“物联网”都是这种融合的象征。

表面看来,弗诺•文奇的隐形眼镜上的叠加图层似乎是人的主观性的象征:虽然你我在看同一件东西,但是不同的主观世界导致我们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人总是会把自己的心理状态投射到外在现实上去。叠加图层似乎使现实变得更加不靠谱,但是另一方面,既然每个人的视角都可以与他人分享,那么这种叠加图层就已经进入了可以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文化世界——也就是世界III,成为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沟通的桥梁,也就成为了我们与他人和世界沟通和互动以改造世界的工具。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通过支付宝打赏我点银子吧,账号是[email protected]

来源:简书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