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6日)环球时报在“讨论” 专栏里登了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先生一文,题为《“怠政” 现象的症结在哪里》。我与房先生同题也写一点看法与其“讨论”。因环报只登自己基本赞同的文章,那也同时向环报争鸣。

房宁文讲与“改革开放之初,即上世纪80、90年代” 相比“近年来甚至还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所谓‘怠政’ 现象。”出现此现象症结何在?房先生说了两点:(1)“因考核的多种目标和复合指标,实际上给了实践者选择空间。”也就是说有了挑轻避重少干费力活、“危险” 活的空间;(2)“没有内在动力,消极懈怠” 。怎么解决“怠政” 呢?房先生提出三条对策:(1)“充分信任他们” ;(2)“精神、物质的奖励” ;(3)“对他们工作中的失误、缺点予以适当的谅解和宽容” 。房先生讲的都对,但我对“怠政” 症结再讲三点:

一,动力不足。(1)上世纪末改革开放有新气象,人有报国报民动力。30年过去,改革开放因不触及政治领域使之产生有限性、变异性,这使一部分人失望,自然不复当年干劲;(2)权力愈发集中,少权者失去创新创业动力;(3)上升渠道不透明不公开不公正,凭政绩上升动力不足。

二,压力不足。(1)各级为政首脑者非“真普选” 产生,无换届选票压力;(2)政治反对派均遭打压,无政治派别、多党竞争压力;(3)司法不独立、党政不分、三权不分立、新闻不自由,少内外监督压力。靠纪委公布几个“不作为” 案例杯水车薪。

三,鼓励不足。(1)公开收入不足刺激优秀人才集公务员旗下,无“灰色收入” 者干劲受影响;(2)人员冗赘,龙多不治水;(3)少干多干一个样,甚至干多易出错遭嫉,少干者“渔翁得利” 。

积重难返,病情好诊,药方难开。药方一开必天翻地复,病者敢遵医嘱?

北京查建国 10月16日
手机13661195761 家电010-67506064 电邮[email protected]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