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0

刘云:范钦慧著《抢救寂静——一个野地录音师的声音探索之旅》

范钦慧著《抢救寂静——一个野地录音师的声音探索之旅》

工业革命出现后,全球各国都不断为自己的国土创造财富,为民生谋求更便利的生活,因而山林的砍伐、河流的污染、臭氧层破洞等大自然被破害的事陆续出现。环保人士遂努力搜证,图文并茂地争取全球的公民支持,保护大自然。琳琅满目的证据絶大部份仍是依靠人的一双眼睛去看,鲜有要求人的耳朵去感受大自然的受创。今天,要跟各位听众介绍的一本好书,除满足人惯常依靠眼睛去辨识眼前的实体变更外,一直被忽视的听觉,其实有时较双目更能准确辨识事实。“抢救寂静──一个野地录音师的声音探索之旅”,正是一本这类型的好书。

“抢救寂静”的作者范钦慧,喜欢乌声,于1997年开始做录音师,她更因为追求这大自然“无添加”的美,自掏腰包购买器材,在台湾各地收录自然天籁,直至一颗石头的出现,她萌生一种使命感,要代大自然向人类提出控诉,为大自然争取发言权。

石头的启发源于她阅读了美国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Gordon Hempton的书,戈登三十年间不停纪录大自然的声音。他在其书中曾说:“‘寂静’就像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一样,需要更多保护,这样的‘寂静’跟环境变迁有关。”这正是作者范钦慧追求的。不过,她强调不是“无声”,而是“生命的本然”。机缘下,她应戈登的要求寄给他一颗台湾的石头,戈登其后把它放在美国的奥林匹克公园里,接受了2个月大自然纯净的洗礼。最后,戈登把那颗石头寄回给范钦慧,为大自然争取发言权的冲动自然地涌上心头,促使她提笔把1997至2013年间收录过种种的大自然声音及人物的访问书写下来。

由于范钦慧是一名录音师,因而令这本书跟一般唤醒人类关注大自然的书截然不同。作者除继续沿用传统的文字及影像传递讯息外,书中更附有一只CD,纪录了她录下大自然的生命变化,作为文字的“证据”,此“证据”的确令人眼前一亮。

范钦慧:其实,有些部份不是你眼睛看到,你就觉得说这些部份可以的,其实,声音一直在扮演环境变迁的一种讯息,声音其实也透露了很多我们忽略的部分。

台湾的湿地公园───关渡自然公园───是台湾人热爱的好去处,政府遂在当地进行了不少道路工程,以便游人前赴游玩。范钦慧谓,现时每一名游人前赴关渡自然公园后,都赞不绝口,觉得目前的一切美丽漂亮。不过,她内心却有一种刺痛。

范钦慧:可是,对于声音的感受性跟整个环境的欣赏,从1997到2013年做了一个比较发现声音的品质跟感受及物种,增加了很多环境的噪音,所以,把声音放在一起比对,很多人可以听到,环境在改变。

她说,台湾进行的环境教育,一直没有把声音纳入其中,变成教育里的留白;不过,她更透过声音,学懂聆听、学懂包融,人生态度出现了的变化。

范钦慧:其实,当你懂得聆听的时候,你就懂得什么是安静,安静就是你要耳朵打开,你就不想一直去讲话,所以,我觉得是由内到外或外到内,会有一些态度的建立。

恰如在书中,她指,大自然的声音疗愈了自己,让她感受到快乐、力量,所以,她觉得要以声音的角度去保护环境、土地,让人去珍惜它。

文章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