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之《香港青年时代宣言》

2016-03-25

虽然香港独立这顶帽子,经常被亲北京政客滥用,扣在泛民主派政客头上,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未有任何认真讨论香港独立的著述出版过。甚至陈云教授的《香港城邦论》、《香港主权论》,都是讨论香港作为华夏联邦的一员下,如何与中国区隔,主要的目的,并非寻求建立一个主权国家。建立主权国家,并非城邦论本身的主要议题。

香港独立有关的著述难以出版,有几个原因,一方面主流出版社不敢冒政治风险;另一方面,亦很难寻求销售渠道。亦因这个特殊缘故,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一次又一次冲击香港人在这方面的思想禁区。在去年出版《香港民族论》后,在刚出版新一期的《学苑》,就以《香港青年时代宣言》为标题,第一次有系统论著,描绘港独蓝图。

相比起苏格兰政府在苏独公投之前所发的谘询文件,以至台湾议论台湾独立后国家蓝图的书籍,在这期《学苑》五十多页文章所提及的港独构思,其实在相当初步的阶段,主要集中在香港民族、国民意识、文化等方面确立去著眼,另加在环保、产业政策、交通政策等民生问题的一些论述。与其他国家谈论独立时,定必谈及与现有宗主国关系,国防以及外交政策等问题,甚至独立后未来政体的安排,但这五十多页的文章,在刚才谈及的重大问题上著墨甚少,因此,《学苑》这一期的文章,可以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香港公众对香港独立是否可行等议题的讨论,打破港独成为香港主流舆论禁区的局限。

《学苑》的文章刊登之后,迫香港主流政界人士回应,亦令不少主流电台和电视台时政节目,讨论香港独立这个议题,由激起讨论的角度上,《学苑》这期的专题相当成功。

但对于不少反对独立的中国人而言,在这系列讨论港独的文章中,结尾的一篇《我们的二零四七》这一篇,更值得大家反思同细读。在这篇文章中,清楚指出,由于中共未能遵守在《中英联合声明》作出的种种承诺,因此,才迫出香港人最终寻求探讨独立这个课题,甚至考虑用上更激烈的手段,争取本来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保证的一切。

其实《学苑》前总编辑刘以正在《城市论坛》上,对港独论作出回应时,亦都讲得相当清楚,中共一直未有履行对香港人的承诺,甚至出现李波事件时,香港人就必须寻求另一种可能性,以务求当家作主。

刘以正说:点解有独立思潮出现,因在梁振英政府统治之下,一国两制得不到落实,年青人对于一国两制完全失去信心,在李波事件反映出,香港人连基本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时,香港人又怎相信一国两制下会有为香港人服务的政府,既然如此,香港人就要寻求另一些当家作主的可能。

纵观近七十年的中国历史,除了港独,疆独和藏独的兴起,都与中共未能信守承诺有关。新疆出过不少解放军将领,而西藏政府更曾与北京中央政府签署《十七条协议》,但由于北京未能信守对西藏和新疆两地承诺,最终激出当地的分离主义情绪。达赖喇嘛在一九五九年出走,而不少新疆维吾尔族官员的后代,近年都投身疆独运动。刘以正的讲法,正正反映出,香港正重覆新疆和西藏两地激起分离主义思潮的历史,这一切其实都与所谓的外国势力并无太大的关系。

无论藏独、港独定疆独,如果最终的源头是中国未能信守承诺的话,那中国人民要维持国家统一,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中共会遵守他们的各类承诺,特别是写在白纸黑字法律文书上的各种承诺。如果中国人民都未能确保中共可以遵守承诺的话,一味要求香港、西藏或新疆民众相信中共是很有难度,更难以要求台湾相信所谓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在这一刻,香港市面对港独的讨论,仍然停留在迫使中共信守承诺这个战略阶段,未去到有实质的组织和理论产生。但如果香港的情况未有改善,特别对2047年后香港政制问题,一直未有一个妥善的答案的话,港独这个议题就有可能弄假成真,甚至长期成为中国与香港之间的一个结。这次《学苑》的专题,掀起对港独的讨论,还是为终结港独讨论带来契机,这一切,都取决于北京当政者,以及人民能否汲取历史教训。

文章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