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习近平时代之后,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每当闲暇之余回忆往事,《习总日记》或许像老友一样安静地,在书柜里在书桌上,或在您手中,与您共同回首那段啼笑皆非也皆是的历史光阴。

正文

2013年4月23日,距习近平接任中共总书记、军委主席150天,国家主席40天,我头脑中忽然有个想法闪烁不停:习近平在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时,他会怎么想?他在想什么?估计很多人那时有过与我类似的想法。若换作他人想想也就想想,不会心动马上行动,从而惹是生非一发不可收拾。

而我却不。有此想法之后,马上撩动键盘一边揣摩习近平的思路,一边试着以习近平本人的口气没花多少时间便创作了一篇短文。以习之口说习之情,描写他就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心情和关于治理党和国家的内心想法。我在此之前,也曾经创作过一些类似的小文。

当然,那天创作第一篇时,完全没有想到会成为《习总日记》长篇系列的开篇之作。

第一篇发到网上后反响不错。琢磨了一晚上,次日决定继续写第二篇。第二篇完成发到网上,也还没有一直写下去的计划。等到几篇之后,现在我已经不记得到底是写到第几篇时,才发心连续不断创作系列长篇《习总日记》。但这个决定是在第十篇之前,刚取名为《习总日记》之后每篇只有日期还没有小标题。大概写了一个月之后,发现每天一篇如果没有自己的标题,发在网上会很吃亏。也就是说有了标题才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而吸引读者阅读。于是,给已经发表日记加上标题。

虽然每天坚持创作,虽然读者反应也不错,但终究是一个普通博主自娱自乐的作品,与文学二字扯不上一点关系。直到2014年2月13日,写了一年差两个月的时候,我在谷歌搜索栏键入“习总日记”后,发现了不锈钢老鼠刘荻于2013年12月11日在推特发表的评论。她写道:“何岸泉的习总日记,出书的话可以赶上《是,首相》了!”

那时,我不知道《是,首相》,也不知道推特,更不知道刘荻。

“出书”,刘荻老师的评论无疑把《习总日记》从网络文字推上一条迈向文学作品的道路。

过去的过得很快。以连续不断每天更新一篇方式发表于网络的《习总日记》,迄今为止已经超过1000天1000篇,约200万字。在作者试图了解如何才能获得与自由写作文学类有关奖项的时候,“出书”的呼声再次响起。

是啊,有道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习总日记》,也该到了出书的时候了吧。

何岸泉

2016年8月28日纽约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