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南中国海一带主权争议,其实由来已久。最近荷兰海牙仲裁法庭宣告菲律宾大胜,指中国提出对九段线的历史权利,没有法律根据,在南沙群岛不拥有专属经济区。在网上见到有不少人表态,有人说“犯我中华,其远必诛”,也有好事之徒叫中国海军派舰队到南中国海宣示主权。

习近平在仲裁结果后,只重申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实仲裁之前,中国政府已经表明不会承认今次仲裁,反映了他们早就打定输数。不过依中国一贯作风,无论口头上多强硬,实际上行动却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我不相信中国政府会就海牙仲裁法庭的判决有任何行动,亦正因如此,中国政府才会在一开始便表明不承认今次仲裁,免得要作出任何实际行动。

我不是好战派,甚至乎我对好战派有著某种厌恶和鄙视。其实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难得地有一段如此长期的太平盛世,甚至美苏冷战多次冲突,也没有擦枪走火,当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色的外交家精准地掌握形势,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其中一个我极为欣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他在七零年代安排了尼克逊访华,成功利用中国牵制苏俄在亚洲扩张势力。历史亦证明,当年美国对华的策略正确,至今我们仍然在享受著和平的红利。

2012年基辛格发表了《论中国》(On China),全书一共十八章。最初的三章,所写的是中国历史。在基辛格眼中,主宰了中国统治的,不外乎传统儒家对秩序和稳定的渴求,以及孙子兵法所反映那种避免正面冲突的价值。当然,近代中国也有涉及战争,但当中最惨痛教训,全是在自己国土上被击败的经验。将这些宏观而又深远长久的因素综合起来,不难见到中国其实极不可能只就这一次海牙仲裁法庭的判决作出军事行动。

在《论中国》基辛格形容中西外交策略的不同,就有如象棋和围棋的分别;一般西方的外交家,眼中的国际就像象棋,棋子相遇不是你伤就是我亡。而中国外交家的世界,却似围棋棋盘。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中国人讲国际局势,更常用到“围堵”和“突破”等形容词。

基辛格的《论中国》,反映了美国外交系统对华的理解和思维。读这本书的意义,除了是了解欧美国家的外交官怎样看中国,有时外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看自己更客观、准确。

《论中国》由第四章起,讲到由毛泽东到苏共与中共的矛盾,尤其是第六章至第九章,更可以说是全书重中之重;当中讲到基辛格与中共最高领导人打交道的亲身经营。在基辛格眼中,就算狂妄如毛泽东,在处理外交事宜,也是现实先行,意识形态只是挂在口边行礼如仪。毛泽东后的邓小平,更加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邓小平之后的中共领导人,在基辛格眼中,已经完全没有意识形态的包袱。所以,再强硬的姿态,只是装出来给国民看的;真正有经验的纵横家,不会认真对待。

文章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