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郑军是丈夫和父亲。丹麦华侨,丹麦中餐馆“双喜”饭店店主。中国某大学药物学系毕业。

郑梅是女儿(与其说是“侨民后裔”,不如说是“丹麦人”),在认同性上对“丹麦的”和“中国的”没有很清晰的意识。高中生。三红难民营抗议者。喜欢晚会。上击剑课。

李莹是郑军的妻子(贤妻良母)。

郑梅的活动同伴维嘉和皮尔等。

(郑峰是儿子。只作为声音登场)

(帕特丽娜,郑梅的高中同学和朋友。从不曾真正登场)

内容

序幕  中国成语的丹麦版。
第一场 郑军得到王室的订单。
第二场 郑军和郑梅对剑。
第三场 郑军得到在中国学经络学的郑峰的电话。
第四场 一家人看奥运。
幕间  郑军的看法。
第五场 郑梅准备三红抗议活动。
第六场 郑军在家等郑梅回家。
第七场 郑家夫妇得知郑峰不回丹麦而在中国开业。郑梅上报纸。
第八场 蛋糕完成。显现出郑峰和郑梅的另一个事实。
第八场a 幸福的大团圆之开始。蛋糕完成。
第九场a 幸福的大团圆之结局。但站不住脚。
第八场b 郑军自己对危机的解决方式。
尾声  中国成语的另一丹麦版。

序幕

(在投影屏幕上用中文投出: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丹麦文译文:
Der var engang en mand, der hed Yu fra Shouling. Han rejste til Handan for at lære at gå, men fik det ikke lært og mistede tilmed sin egen gamle gangart. Så han var nødt til at kravle hjem. )

————–
三个演员在台上
(三个演员窃窃私语)
——这是什么意思,是中文的吗?
——这没有必要是中文吧。
——这也可以是丹麦语。

(一个演员朗诵):
在菲英岛和西兰岛之间有着一个很小的小岛,叫做语言岛。如果我们在地图上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见大带子海峡间的一个小珍珠点。这个岛作为一个交通枢纽点,因为大带子海峡大桥建成后,菲英岛和西兰岛间的桥梁大道要经过这小岛。
如果我们想像一下,有一个人住在这小岛上。他不必是丹麦人,尽管他是语言岛人。
那么,就让我们用丹麦语来讲一下上面的这段中国成语吧。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