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是中国的虎年,中文里有一个和老虎有关的成语:“与虎谋皮”,说的是有人和老虎商量,希望老虎交出自己美丽的虎皮。那不是在褒贬老虎,而是在讽刺那个人,竟然愚蠢到以为老虎会同意交出虎皮。可笑吗?但同样的例子发生在现实中,就不是可笑而是可悲了。刚过去不久的法兰克福书展,就是在我们眼前上演的“与虎谋皮”的好戏。法兰克福的光天化日之下,很多人听到了深山虎啸。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因此学到了什么?“中国”这个巨大而怪异的问号,能给世界引发什么思考?至少,在将来少干与虎谋皮的蠢事?

对于去年十月以中国为主题国的法兰克福书展,没人感到高兴。书展主办者当然不高兴,因为期待中的“中国热”不仅没热起来,反而兜头被浇了一盆冷水。由于试图取消对中国持不同政见作家的邀请在先,研讨会上向“坚持原则”的中国官方代表团道歉在后,思想上、道义上遭到双倍惨败。但中国政府也不高兴,本来以为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威势,在资本主义的西方,一定呼风有风、唤雨得雨,谁知钱并不能买到一切,想象中“文化奥林匹克”的奢华,恰恰衬托出思想专制暴露在世界面前的灰头土脸。同样,中国政府挑选的官方作家也不高兴,成功者如莫言、余华,本来希望的是从法兰克福走向世界,获得比中国更高的名誉、更多的金钱,但一场意识形态风暴,迫使他们“朦胧”不得,而必须清楚表示自己的立场。中国官方要退场就得退场,要表态就得表态。连技巧纯熟的“变脸”游戏,也玩不下去了。最后,就连风暴中心的中文独立作家也高兴不了,虽然整个书展期间,我们频繁出现在各种报纸、电视、广播上,但连篇累牍的热闹中,除了重复早已背熟的冷战套话、意识形态口号、“东西方”的简单分野,有什么基于今天中国生存和文化复杂性的新颖讨论?以及作家独特揭示的思想深度和文学创见?非黑即白的群体言词,也是一种“市场”,在它覆盖下,文学真正追求的思想、艺术个性又被取消了。最终,“中国”是什么?思考中国能否获得新的启示?还是喧嚣过后,再次不了了之。法兰克福书展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错?面对二十世纪中国这只老虎,又当了一回与中国政府“谋皮”的蠢人,却白白失去一个通过深入中国现实、激发世界反思自身处境的宝贵机会。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